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795章孰高孰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大明是一個以天子為尊的國家,一切均以天子為主,天子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而貴宗所傳教義,則以天主為最高,以教宗的意志為最高的命令,這豈不是要民眾背叛我主嗎?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故我大明必須拒絕天主教在大明傳播。”李國普聽了尼金閣叨叨叨的一大通,先是肯定了一下,而後做出了總結。

“天主高高在上,是萬物的主宰,連天地都是天主所造,庇護與天主之下,得天主之福音,那是大明之福,大明百姓之福。神宗當年已經准許我教在大明傳播,現今又食言自肥,如此拒絕我教,是挑釁我教嗎?”金尼閣已經沒有了剛才温文爾雅的紳士風度了,聲音漸冷的問道。

“神宗准許貴教在大明傳播,實為被貴教有所矇蔽,貴教當時有無明示神宗,一旦信奉貴教,天子之位與教宗之位孰高孰低?即便今,我皇亦有問,朕與教皇孰高孰低?兩皇相見,是朕與其行禮,還是教皇向朕行禮?”李國普這話一説,頓時大家都沒有了聲音,這個問題問的實在太荒誕無稽了。即便是在歐洲,這句也不是一句能説明白的,因為國王與教皇的關係也是分階段的。

因為教皇和國王有關係有一定的時期限制,早期的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是受到迫害的,只有在羅馬帝國宣佈基督教為國教時,教皇和國王才有可能產生關係。

第一個階段:國王決定教皇。

在羅馬帝國承認基督教為國教以後,羅馬帝國就將基督教納入到自己的保護之下。在這個階段,歷任的羅馬帝國皇帝都自覺成為基督教的保護者,並深深介入到基督教教會的內部事物之中。基督教教會內部產生的矛盾要由羅馬皇帝裁定是非,而教會的教皇則由羅馬皇帝批准才可以就任。

第二個階段:教皇決定國王。

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歐洲出現封建制,產生了大大小小的封建王國,這些國王權力的合法自己説了不算,要經過教會教皇的‘祝聖‘才具有合法。教皇不‘祝聖‘國王就不合法。這時教皇就有了對國王即位的決定權,教皇不同意某個國王即位,只需不給他‘祝聖‘這個國王就瞎菜。於是教皇這時就產生了對於國王的決定權。

第三個階段:教皇和國王平起平坐。

宗教改革以後,教皇失去了對國王的決定權。其實,歐洲有些國家的宗教改革運動是在國王或明或暗的支持下發動起來的。宗教改革打擊了教皇對世俗社會的控制權力,歐洲社會政教分離。宗教改革以後,國王和教皇平起平坐,各幹各的。

更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26年攻陷羅馬以後,以後的歷代教宗實際已經不敢公開反對世俗君主的政治活動了。

但歐洲的國王和大明的皇帝有着截然不同的特點:歐洲的國王是封建制度的產物,王國的結構是分層封下去的,而且世代相傳。而被分封者有向分封者納所得税的義務。大約是所得的十分之一。所以歐洲的王國結構有點像逐級承包,國王就是一個發包商,但權力有限。

但大明的皇帝是一個高度集權的代表。中國的國家結構自秦開始是郡縣制,皇帝任命官吏管理,但任命的官吏定期輪換。中國的封建制度在秦朝時就結束了。因為這個封字已經越來越弱了。封建,即封邦建國,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賜親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該區域內建立邦國,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看看中國,秦朝開始又哪裏還有這種封建制度?

正因為中國國家政權力量無限的開始集中強大,宗教與皇帝如何定位,這一點誰又能説的清楚?除非是到了宗禎帝這樣的天主教教徒手中,才能有一個明確的説法。

而朱由校以此為題讓李國普問,在場的人直接無法回答。這裏面當然是有陷阱的,位置之事。就三種。高、低、平,三種選擇,但無論選擇哪一種,都會落入朱由校的陷阱。

大明皇帝位置高於教宗。那還有什麼可談的。不想讓你來傳教。就這麼簡單。

低於的話。憑什麼非找一個比大明皇帝位置高的人,自己有病嗎?還是天主教一方有病,非要強加在大明身上一個太上皇。這個大明當然不會允許了。

而平等的話。既然平等,我可以讓你來,也可以拒絕你來傳教,那是大家的自由,誰也管不着誰。

這個問題在以前就已經提出來後,金尼閣哪裏不知道。但就是知道,這個問題才不好回答。

“明皇陛下這個問題問的有些荒誕了。羅馬教庭距此萬里之遙,路上之艱難曲折非人可想,無論是明皇陛下還是教宗,均不可能遠涉重洋,更無相見之,又何來誰拜見誰之説?”金尼閣雖然不是漢人,這招太極推手還是推的不錯。

“閣下,歐州雖遠,蒙古鐵騎亦能到達,況將蒙古諸部俱已消滅的我大明聖天子乎?”李國普淡淡一笑,其中的意味也是相當的悠長。

一旁的鄭芝龍聽的也是一陣的惡寒,這一年來,他跟着明皇東征西討,算是認識到了明皇的強悍,此次作為副使參加談判,當然是皇上的安排。原因相當的簡單,一是他本身就是天主教教徒,二是曾經在荷蘭船隊上任過通事,三是要打海戰了,他有了用武之地。

皇上對於天主教的態度他當然知之甚詳,也早已退出了,他的入教也只不過是一種際的手段而已,當然是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了。

不過他所接觸的無論是荷蘭、葡萄牙還是西班牙船上的人員,都是信天主教的。天主教的強大,他也側面的瞭解過一些,但這樣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放言威脅天主教,這還是讓他意想不到的。

蒙古西進歐洲,打到了多瑙河,這是歐洲與蒙古的第一次鋒。偏偏大明的建立,又是趕跑了蒙古,更有當今皇上提馬殺退的蒙古四十萬大軍的戰例在。這話説出來火藥味更加的濃。

“李尚書閣下,蒙古西進歐洲,那是在三百餘年前,才能有幸得勝。但此一時彼一時也,大明二百年前殺的蒙古北逃。但幾年之前,守邊又有多難?邊牆之外的蒙古人又是何等的兇殘,這一點李尚書閣下,不會不知吧。而三百年後的歐洲,無論是科技還是武器,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連大明為了對付建奴的侵略。尚去澳門購買葡萄牙大炮,僱傭葡萄牙兵士。這點區別恐怕無須在下再比較吧!”金尼閣帶着一絲的輕視,看着李國普,笑話,難道還以為現在的歐洲還是以前那樣的弱小嗎?

“貴使所説的此一時彼一時,本官倒是無比認同,所以蒙古人已經無法再囂張下去了,被我皇已經打到了快滅族的程度。”李國普喝了一口茶,平淡無奇的説道。

“蒙古之事,與我教無關。今只談天主教在大明傳播之事。”

“好吧,吾皇與貴教宗,孰高孰低,此問題想貴使是無法回答的了。相隔萬里,貴教傳教與我大明百姓,信奉貴教,以致我大明百姓從而惑,不知道所為何來?豈不自尋煩惱,吾皇更不願招此煩惱,故貴教傳教之事還是作罷吧。”李國普侃侃而談,一副完全顧客看不上推銷商上門推銷商品的樣子。

“傳播主的福音,這是本教的教旨,而且主能給大明百姓帶來最好的庇護,閣下為何執不悟呢?”

“閣下的口氣好大,我大明又非無有神靈護佑,盤古大神開天闢地開闢洪蒙、煉石補天的女媧,發現藥草的神農,教民稼穡的后稷,治理洪水的鯀禹,鑽木取火的燧人氏,發明弓箭的后羿,還有我們的三皇五帝等等等等,漫天神仙數之不盡,一個個法力無邊,俱是捉星拿月之能人,且眾神都對我漢人更是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甚至有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為華夏民族具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的英雄。從眾神的傳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頑強鬥爭意志和受那種奮發昂揚神,為了華夏民族的人存,他們敢於鬥爭,勇於犧牲,自強不息,捨己為人的大無畏神,世世代代動着我無數輩的百姓。他們也相當符合我大漢民族傳統風格的,對命運積極的抗爭神。”

“我們既然生為漢人,身上着先祖的鮮血,他們一直就在這些大神的庇護下生存,為了眾神為我百姓所做的一切,更為了讓他們世世代代護庇我民,所以每一代,我民都誠心誠意的祭拜他們,他們就是我們的圖騰,我們的神。緣何捨近求遠數典忘祖,崇洋媚外的去找拜白種人的神靈。”

“你白種人的主或者神,估計也對你白種人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值得你們去拜,但這與我漢人何干?正如我大明皇帝貴為天子,當受大明萬民之尊重,吾皇亦應擔負起庇護大明百姓的義務,但此與你們歐洲並無干係,尊使以為然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