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地道戰再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朱由校態度對建奴很輕視,但不表示,可以在戰術上對其魯莽。李思忠這個名字叫的雖然響,當個二臣也一點都不含糊,不管他是不是朝鮮人的種,人品上是如何的一塌糊塗,但李成梁這一系的軍隊戰術還是要承認的。
這是一個世代將門之後,所以無論是行軍還是攻城,朱由校都沒有一絲的大意。最簡單的道理,打不過可以跑,但現在李思忠沒有跑,而是在鐵嶺死撐着。如果不是腦子被擠了,就是有所憑仗,朱由校從未輕視過任何人,所以寧願相信,李思忠有所憑仗。
這種大炮狂轟在這個時代是相當有效的,除非躲藏在地道里,讓大炮都乾瞪眼。這種戰術在遼東倒是免費,建奴這邊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喜歡用。
“皇上,切勿大意,那李思忠將門之後、、、、、、”
“孫老師,朕知曉,不會輕視每個敵人。之所有不進城,就是如此原因。找人在城外選擇高地,觀察城內炮轟情況,若有地道的話,再做計較!”
“皇上高見。”李思忠是李茂後裔,是李成梁的侄孫。1619年努爾哈赤攻陷鐵嶺時,遼東鐵嶺李氏族人損失慘重。李茂一支有十男六女殉難。其中就包括李思忠的父母李如梴夫婦。面對家恨國仇,李思忠並沒有像李成梁一支‘愚忠’抗建奴或者殉明。而是‘審時度勢’作出了‘識時務’的選擇。積極的收攏其族人歸附努爾哈赤。老奴也是大度,竟然忘記了他的七大恨、忘記了他爸爸死於誰手?
李思忠家都破了。當然不會束手待斃,滅族之恨,讓他惱恨不已,當年他可以降了建奴,現在就算是他想降,明皇會接受他嗎?而且如今的戰鬥形式,也讓他沒有了選擇的餘地,守在開原與守在鐵嶺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除非他能夠帶着李家軍出開原奔向蒙古或者海西女真。但他知道,那依然是一條死路,在沒有後勤保障之下。到了蒙古或者海西女真那邊。一樣是死路一條。
第二天的炮擊,果然不出所料的不大,很快觀察員就轉來了消息,炮擊之時。城中並沒有多少人受傷。好象是躲藏起來。
“停止炮擊!”彈藥雖然是建奴送的。但運來運去的也是相當麻煩,這種費當然非朱由校所願。
“皇上,不如以何可綱所創的炮兵、步兵聯合之法攻進去。”孫承宗揭議道。可以肯定的是。城中有地道了,一旦炮擊開始,人員就躲避到地道里防彈。對於厚土層,這原始的炮彈是一點招都沒有。
地道戰,這是讓人相當頭疼的一種戰術,將大規模的作戰方式直接一分,別成了個個擊破。北宋成遼國的戰爭就屢見不鮮的一種戰術。進攻到城裏,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了。
“不,我們不去攻城,一旦進城,那城下的地道,是什麼樣,戰士們不知道,而且捨棄了戰陣,去跟敵人拼搏,那是一種失敗。”朱由校斬釘截鐵的説。對付地道戰的招數很多,拿煙薰就是一種好辦法。不過朱由校不想這樣玩,煙薰到底是可以破解之策。
“那皇上的意思?”炮步配合,打時間差的計劃當然是最直接的了。
“全面封鎖城門,如孫老師所言,這鐵嶺城一共就是彈丸之地大小,但卻如此頑抗,必有憑仗,朕覺他的憑仗就是地道。若我軍進城去與之展開爭奪,就中了他們的計了。所以朕打算效仿一下古人,玩一回水淹。”
“皇上,可是要引遼河之水。”鐵嶺城就在遼河的邊上,現在的冰也早已融化。所以用水是可行的。
“是的,地道本身就本勢就低與地面,朕不要求有多高的水平勢,只要漫了這鐵嶺城地平面一尺就足夠了。孫老師,能做到嗎?”
“回皇上,鐵嶺城牆敗,且遼河水雖淺,但蓄水三,就能達成了水淹的效果。”鐵嶺城北門、西門,兩個方向都可以看到在這裏繞了個彎的遼河。遼河水的確不深,但水量也是不少,若在北門上游築壩攔水,三的水量,完全可以衝過那倒塌數段的城牆。
“好,那就由炮陣盯着北門,派人去吧,希望這漢能忍的住,另外不必着急,開原城那邊應當知道與鐵嶺亡齒寒的道理,他們若是能來助拳,那就再好不過了。”
“老臣省得。”李思忠在這鐵嶺城裏聽着炮聲,心裏不由的竊笑,現在的鐵嶺城,早已經地道縱橫了。這東西開始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防大炮,而是防投石機,是曹家在建奴進攻鐵嶺之後而準備的。
那一戰,李家的損失太大了,李成梁一系死一個絕絕的。這對曹家是一個大警醒。
曹家在鐵嶺是僅次於李家的存在。鐵嶺曹氏遜然不及。史上有名者便是明萬曆初期出任遼陽副總兵的曹簠(fu飯盒的意思,),這個曹簠本是李成梁的家丁。
曹簠的升遷同李成梁的晉升幾乎是同步的。家丁又叫內丁、親丁、親兵、家卒等,曹簠當然是最高級別的內丁了。在明代,允許軍中私養家丁,並且很盛行。發展到後期便與國家的募兵制度並行(和某些西方國家的僱傭兵相似)。
家丁的主要來源大體有四種:一是來自於主帥自家子弟和旁系侄甥;二是轄區內衞所軍士轉化;三是向社會公開招募;四是戰場上招收的降夷。
家丁的特點是戰鬥力強,是軍中的中堅力量。因此,他們的待遇相對也高。由於他們與主帥有着特殊的依附、隸屬關係,他們的晉升機會也就相對多些。
李成梁家丁的成份比較複雜:如梅、如桂、如楠等是自家子侄,努爾哈赤、李寧是認下的義子;李興、李平胡等是“出自虜中”的降夷;李有升、秦得倚等是公開招募;而曹簠等則是轄區衞所軍士的轉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