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章:不速之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紫金山三峯相連形如巨龍,山、水、城渾然一體,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古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其山勢險峻、蜿蜒如龍,一直因為不凡的氣度和形勝,山上廟宇眾多,而眾多的廟宇之中,位於東南麓的蔣山禪寺因是六朝梁武帝為安葬名僧寶訪而建立的寺院,所以香火極為旺盛。
據説,寶訪原本叫寶誌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甘肅蘭州)人。出家後師事僧儉,修習禪學,有很深的佛學造詣。傳説在南朝宋太初元年(453年)以後,言行神異“手足皆鳥爪”常隨身攜帶古鏡、剪刀尺、扇之類的東西,披髮赤足而行“時或賦詩,言如讖記”齊武帝、梁武帝和侯王士庶視為“神僧”十分推崇。
寶誌圓寂後,梁武帝在寶誌的安葬處即鐘山西南坡獨龍建築五級木塔,並逐步擴充成寺廟,取名開善
舍。當時,佛教十分興盛,紫金山一帶有佛教寺廟70餘座,但開善
舍規模最為宏大,被稱為紫金山第一禪林。從山門到大殿就達五里,寺內有放生池、金剛殿、天王殿、無量殿、五方殿、毗盧殿、觀音閣等殿堂,寺後有寶訪公塔,十分巍峨壯麗,每年都有不少佛教信徒前來膜拜,因此平
裏十分的熱鬧。
但昨晚龍灣的一戰,大軍四十萬一場大戰在龍灣展開,喊殺聲讓整個金陵城都為之震動,老百姓都嚇着躲在了家裏不敢出來,因此平裏熱鬧非凡的禪院,今
卻特別的冷清。
眼看都要就要入夜了,寺廟卻沒有來一個香客,無所事事的小沙彌端坐在門前打盹,都要入夜了,不會再有香客來寺廟了,所以兩個小沙彌睡着極為安心。
忽然,門前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慢慢傳來,那腳步聲沉穩有力,踩在石板上,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沉重的響聲一下子讓兩個尚未睡過去的小沙彌驚醒了過來。
“阿彌陀佛…施主…你這是…?”驚醒的小沙彌唸了聲佛號,這才紅着臉抬起頭來打量來人。
夕陽的餘暉下,來人身材高大,卻長得了一副奇怪的面容,下頜微長,,額骨稍凸,配上一雙陰鷙是三角眼,實乃有些不俗,來人一身灰儒服,
間懸着一把寶劍,聽了小沙彌的詢問,陰鷙的目光微微在其臉上掃了一眼,低聲道:“在下,路過寶剎,眼看天
已晚,聽聞貴寺善待香客,想借宿一晚!”小沙彌微微一愕,尚未答應,那人揹負着雙手,一言不發,夾着一股勁風,從小沙彌身旁kua過,徑自進了內寺。
“清風…此人模樣太怪了…恐怕不是好人…眼下四方征戰,莫要讓賊寇入了寺廟,快…快去告知方丈!”
“好!我這就去…?”名叫清風的小沙彌轉身入了內寺,徑自去了主持的禪房。
“還有這等人…?”聽了小沙彌一番説辭,住持微微到吃驚,眼下的局勢正混亂,若是當真進了賊寇,豈不是要毀了這千古一剎。
“快…快…快帶我去看看!”
“是,住持!”小沙彌應了聲,引領着住持去了大雄寶殿的正廳。
“住持,你看就是他!
“老遠小沙彌伸手在大殿中唐朝玄奘法師的坐像下一指,扭頭對住持道,神竟有些緊張。
大殿中那人正揹負着一雙手,盯着正殿的玄奘坐像喃喃道:“世稱幽景屬金仙,若是藍豈妄傳。澗湧雙泉雷出地,山圍四面管窺天。唐僧手澤神毫健,梁帝宸恩寶器妍。今
喜償平昔志,更逢閩客此安禪。”
“好詩句,讀的人讀得好,作詩句的人也做得好!”聽得聲音,來人緩緩轉過身來,燭光下,住持見此人當真如小沙彌所言,不由得吃了一驚,但他畢竟悟道多年,微微一愕之下,眯着雙眼細細在此人身上打量起來,只覺此人雖形貌怪異,渾身卻散發一股豪邁果敢之氣,配上間的那把寶劍,到有一股綠林好漢的氣派。
“莫非他是綠林中人…?”想到這個可能,住持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蔣山寺雖不過是一介禪院,但寶誌法師於此,寺內還安放着玄奘法師的部分頂骨,各種珍貴典籍不計其數,倘若讓人毀壞,如何想歷代禪師代呢“住持…?
“站在一旁的小沙彌眼看住持眉頭不展,微微呼喊了聲。
這名叫清風的小沙彌平裏住持坐下的弟子,最得他信任,聽他呼喊,住持貼身問道:“何事?”清風道:“住持,弟子看此人面
兇相,定不是好人,此人住持得罪不得,若惹得他不高興,一把火燒了我等禪院,這兵荒馬亂的年月,我等豈非連落腳之地都沒有?”住持擔心的正是這個,一聽清風這般言語,頓時道:“那該如何是好?”清風道:“此人不過是借宿一晚,待明
天
一亮,住持才讓他下山便是?”住持微微思索了一番,眼下只能如此,一番吩咐後,便命令安排來人住下。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剛剛取得龍灣大戰勝利的朱元璋。自從昨首戰取得全面勝利後,朱元璋着實高興,酒席散去後,升徐達為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常遇
中翼大元帥,又正式任命劉伯温為隨軍軍師,職位在眾將之上,隨後胡大海、鄧愈、馮國用、馮國勝等一干心腹愛將,多有封賞,同時命令胡大海率領大軍守候在金華,一旦有戰事,立即
戰。
佈置好了這一切,他才心滿意足的帶着絲得意,換上了一身尋常服飾,走出了應天府,徑自來了紫金山,紫金山上,當年梁武帝為埋葬寶誌和尚而修建的蔣山寺聲名他早就聽説過,苦於一直沒機會來看看,回憶起自己當年做和尚的情景,便動了到寺中一遊的想法。
只是他出來的晚,這一通遊覽,不知不覺天已晚,才有了借宿一晚的想法。
夜深沉,住持的禪房裏,顯得心神不寧,這人莫不是真的綠林強盜吧,聽説道上的綠林強盜從來都沒什麼好人,此人相貌凶煞,若當真讓他燒了這寺廟該如何是好呢?
““不行…不行…我得想辦法看着他才行…?”住持目光落在了桌上桌上的佛經上,忽然腦海裏靈光一閃,驚喜道:“對了,我何不給他講講禪語呢,佛祖佛光普照,説不定能懷他也説不定呢?”蔣山寺自梁武帝初建時,規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從山門到大殿,長約三百丈,佔地約500畝,僧1000餘人。寺內有金剛殿、天王殿、五方殿、毗盧殿、觀音閣、禪堂,以及香客的禪房。
朱元璋的禪房被小沙彌安排在最末端的一間禪房,此間禪房四周山嵐聳立,參天古木映其間,入夜時分,涓涓水聲不斷,宛如琵琶聲在幽靜的山林中迴響,竟十分的悦耳。
那小沙彌對朱元璋實在太不放心,安排他的住處着實費了一番苦心,這間禪房的身後,便是功德泉水,相傳,當年高僧曇隱雲遊鐘山,忽聞金石絲竹之音,便沿着山崖,依音尋跡,見粒粒水珠順着石縫落在青石板上,發出“嘀咕、嘀咕”的聲音,發似輕攏慢捻的琵琶聲在幽靜的山林中迴響,曇隱認為這是上天對世間人們的施捨,故稱此泉為“功德泉”此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靜、七不痾、八不蠲饐,故又名“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原在紫霞東北的悟真庵後,悟真庵造來後,僧人用竹管引水,故又名:“竹遞泉”早在梁朝時,寺院僧人就用泉水為人治病,八功德水名傳遐邇。後因戰亂,樹木砍伐,功德泉廢。北宋天聖年間,史館學士蘭陵肅公訪求到八功德水所在,買了八塊石板,在泉眼四周立壁建井,並建亭其上,以保“靈源之甘冽”此後,八功德水就成了井水,這水聲正是從絲竹中傳出,小沙彌生怕朱元璋晚上會放火燒寺,八功德水正好用得上,所以才好心讓他住了進來。
^^^^^^^^^^^^^^^^^^^^^^^^^^^^^^^^^^^^蔣山寺:唐朝乾符年間,改名為寶公院。宋朝開寶年間(968一975年),更名為開善道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又題寺額為“太平興國禪寺”明初改為蔣山寺。
明朝建都南京後,選擇龍盤虎踞的鐘山西邊為皇家陵園,明太祖就把寺廟遷到鐘山東南麓,合為一寺。這裏“左羣山右峻嶺,北倚天之疊嶂,復穹岑以排空,諸巒佈勢,若堆螺髻於天邊。”寺廟建成後,明太祖賜額“靈谷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