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五十二章借雞生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楊四妹,今晚在哪兒做飯?”才説要慢慢來,結果羅氏一句話讓她頭又大了。看吧,灶房還得搭一間!又吃了兩天干糧了,今晚,是得做點稀飯羹羹來吃了。

鍋碗瓢盆,什麼都沒有。現買,又得花錢,這一文錢都沒收入,就得開支出,關鍵是,支出是無限度的。

是了,去黃家借那些傢什來用一下!

灶台,怎麼解決?

這河邊,最不缺的是石頭。想起讀書時班上同學去野炊,幾塊石頭搭一個就成灶了!咱也來盤時尚的,就這樣幹。

找幾塊大石頭,和羅氏一起,壘了一個比較牢固的灶孔出來。二妞三妞早得了孃的吩咐,就在這附近撿枯樹幹枝,等黃順子抬了樹子回來,聽説要借鍋碗瓢盆,又跑回家一股腦的給背了過來。

嫋嫋吹煙起,羅氏開始了她在縣城的煮飯生涯。

“娘,你看,我這樣撿樹葉!”三妞撿來一樹枝,不停的在地上戳,一張張樹葉就串在樹枝上,不一會兒,拿起就是一串,跑上前送進了灶孔裏。

“好,乖,去撿吧,等會兒,就有飯吃了!”三妞都快八歲了,時間過得快的。二妞比楊四妹小月份,再苦上個三年,她就可以出門子了。大妞,我可憐的大妞,你現在還活在這個世上沒?想到此,羅氏眼淚悄無聲息的滾落出來,連忙抬手擦了。

“娘,你怎麼啦?”二妞撿了一大把的樹枝回來,看着娘擦眼睛,心疼的問。

“沒什麼,沒什麼,娘被煙子嗆出淚來了!”羅氏連忙掩飾。

“娘,你別想那麼多。楊四姐説了,只要我們自己努力,就能掙得一口飯吃,子也會越過越好的!”這些子以來,二妞三妞跟着楊子千學寫一些字,也聽她講了一些道理,深深的知道了,靠人不如靠己,那個馮家靠不住,娘也沒必要再傷心過去了。

“好,你們記住了,沒有楊家,我們母女三人早就餓死了。在楊家做事,要心誠,眼急手快,可不能忘恩負義!”羅氏決定了,雖然沒有籤契約,但這些子吃住下來,欠楊家的恩情,她用後半輩子來償還。等二妞三妞找到人家出去了,她就安安心心的服伺月娘,當一個老媽子。

吃飯,暫時還在徐家的棚子裏。貴子下午不來河邊,就將鑰匙給了楊子千。

“樹子抬回來了,這以後,爹和羅伯伯、鄭叔叔就搭房子。王三叔和順子叔就給二哥打個下手!只不過,工錢,要等上一段時間才有!”邊吃飯,楊子千邊安排,對於工錢這事,一提起她自己先臉紅了。夫子沒工錢,羅氏沒工錢,連帶着羅虎王三鄭和尚都沒工錢。可是,黃順子,是在碼頭拉縴搬運掙工錢的人,沒工錢給他,自己心裏太過意不去。自己這楊家,都成了什麼了?惡霸地主!

“楊姑娘見外了,只要餓不了五娘她們,這工不工錢的,都無所謂了!”來幫忙前,王三就透了,楊家,在李家寨子活人無數,吃食多了去了。按一碗羹換十個工來説,自己來幫忙,相信這小女孩不會讓她們母子幾人餓肚子。自己的眼光好的,當初就看出她不是一個簡單的。看看,如何?現在,人家就開始買地開工招人了!

“吃這一個問題,你就放心吧。家裏鍋碗瓢盆都搬來了,我已經讓羅嬸多煮了她們的份量,等會兒,你回家時就帶回去,省得再去做了!”楊子千想着黃順子家那個瞎眼的五娘,三個不懂事的孩子,都替他着急。

“謝謝楊姑娘,楊姑娘想得真周到!”黃順子自然恩戴德。自己在碼頭轉悠一天,運氣不好時,還解決不了一家人一天的温飽呢。這會兒,才幹半天工,家裏人就不會捱餓,太好了!

“我們這樣楊姑娘,楊四妹、楊四姐的叫,都沒個章法了。我聽人説,大户人家的規矩多,咱們要不要也統一口徑,都叫四姑娘吧,省得外人都不知道我們喊的究竟是誰!”王三主意多,聽黃順子的稱呼,當下建議道。

“呵呵,我們又不是大户,怎麼叫都行!”楊大年笑笑,這閨女,做事像模像樣的,安排得周到,真正像一個大户人家的當家大小姐了。

“我看行,四姑娘,又能區別你們家五姑娘,喊着也上口,又好聽!”羅虎點頭稱讚“何況,你們家成大户是早晚的事!”

“那就借羅伯伯的吉言了,統一稱呼妹妹為四姑娘不錯!”楊子林也話道。他去大户做過工,有錢人家都叫大小姐,二小姐,那是下人對主子的稱呼;這姑娘,是外人對未成婚女子的稱呼。眼前這些人,都不是自己家的奴僕,叫四姑娘最是恰當不過。

楊家四姑娘,新鮮出爐了。

連帶着二妞三妞,都四姑娘四姑娘的稱呼,不再是姐啊妹的喊了。

清晨的碼頭,船隻靠岸離港的都多。來來往往的人羣,明顯的,拉縴搬貨叫賣小東西的本地人偏多。

邱柱子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僱主,客商要求把他的東西暫時背進徐記酒樓的棚子邊。連忙上前,用兩繩子牢牢拴了,揹着這個比自己人還高的貨物,費勁的往棚子挪動着腳步。

將貨物放進棚子裏,客商給了他兩文錢。這,還是算大方的人了。

邱柱子想着,開張生意就遇到了一個大方的主,今天肯定運氣好,指不定,掙的錢能買上幾斤玉米麪了。

一手將錢揣進包裏,一手拿了自己的繩子,走出徐家的棚子。

“咦,順子,你怎麼在這兒抬木頭?”這些年,在碼頭,兩人一貫搭檔,從來都是有兩人做的活就要叫上對方。今天和順子搭檔的人,卻是他不認識的,面生得緊。也是,天干後,來碼頭找活的人比往年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