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逢年過節的,我也不好意思收你禮物不是?”慢着,逢年過節,今天是什麼子!

二月十六!

噢,今天,是四姑娘楊子千滿十六歲花季的好子!

要不是阿河替她擋了刀,這會兒,説不定是她的多少個忌了,又或者,躺在這張牀上的就是十六歲的她了。

“你送我的生禮物?”回過神的楊子千,驚喜的問道。

總算是想起來了,阿河微笑點頭。

能記得自己生的,都是爹孃和兄長們,沒想到,阿河,一個不會説話的啞巴奴僕卻用心的記住了。

而且,這簪子,不是今年雕的,更像是去年雕的。

是了,去年及笄,她收到了臨江銘滿堂紅姑娘小夥們的很多禮物,而獨獨,阿河沒有送她東西。後來,發生了徐家的事,自己一個人氣得跑到河邊哭罵時,身後跟着她的,是阿河!這麼説,他早就做好了,只是沒敢送給她。

難道,阿河,真有那樣的心思?

楊子千想到此,疑惑的目光,直視阿河。

和往常不一樣,阿河眼裏,沒有半分的躲閃和疑遲,帶着幾分微笑,幾分寵溺,大膽的回視着她。

這、、、、、、、“這個簪子真好看!”楊子千拿着的,彷彿不再是簪子,而是千筠重的負擔!

收還是不收?

收吧,相當於是鼓勵阿河,自己真和他綁一輩子了?

不收吧,還不得深深的打擊傷害了他?

這會兒,他還是病人,以後,還有漫長的療毒過程,讓他一下子失去了信心,還怎麼給他鼓勁打氣?

總不至於説,過河就拆橋吧,人家救了你,還沒痊癒,你倒好,就活活斷了他的生路!

更何況,老毒物那兒,説不定,還得靠阿河這個擋箭牌來撤退!

罷了,且收下。

想到此,楊子千就把簪子揣進了懷裏。

不是戴頭上,是揣身上!

總之,她是收下了。

阿河心裏,是滿滿的高興。

如果,註定是一輩子奴僕,他還不敢送出這支木簪子。但,如今的形勢看來,自己被得不得不出面了。

如果,有朝一,他得以回宮,定要拼盡全力,贏得父皇賜婚,娶她做自己唯一的子,而不是妃子!

想到此,阿河的臉上,笑意更濃。

楊子千偷偷瞄過,果然,這傢伙,什麼時候生出了不該有的心思。看看,小心思得逞,臉上多麼得意。

且讓你偷着樂一段時間吧!

天大地大,病人最大!

還別説,這些子,雖然受罪,這傢伙臉上的表情,比以往七八年都豐富!

終於一改往的平淡,也學會笑了!

“今天是你們兄妹的生,唉,也不知道阿河的情況如何了?”府城,楊大年吃過晚飯,長吁短嘆。

這府城的宅子有些大,回府城,老二立馬買下了六百畝的莊園,隨後,又收到了謝師傅商隊送來的芋子種,這會兒,莊上,都在秘密的種植了。這一切,都是四丫頭持的,她人,卻沒音信,也不知道,在那土匪窩裏,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受欺負。

“爹,放心吧,妹妹會沒事的!”挨着老爹坐下,楊子森安道“我和妹妹是雙胞胎,她要有事,我會應到的。”

“但願吧!”轉身,看着老三,楊大年道:“説起來,咱們家,還靠着你和四丫頭。你努力讀書考了功名;四丫頭拼命掙錢養家置辦產業。”

“爹,瞧你説得”楊子森笑道:“我們這個家,靠的可是每一個人的努力!大哥在家管着莊稼;您負責修房;娘和大嫂要照顧小五、小六和光遠;二哥二嫂在這兒掙着產業。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努力,每一個人,都在為這個家出力!”

“話是這麼説,但是,我們楊家,能光宗耀祖,還得靠老三你!”楊子林話道:“今秋,你又得上洛城‮試考‬,聽説,那可是一件讓人層皮的難關,你年紀又小,可受得住?”

“沒事,沒事,正因為我年輕,比我那些同窗更有力!”要體力有體力,要能力有能力,要力有力。楊子森想着那些同窗,有四五十歲都當了爺爺的,還不得為家事所累;再有,如徐家大少爺般的年輕人,聽説都在談婚論嫁,少不得分了些心思。自己才十六,家和萬事興,爹孃身體健康,家業蒸蒸上,萬事俱務,只待他奪得狀元,再為楊家錦上添花即可!

是的,狀元這一位置,他得拼着全力坐穩了!

“説起來,老三上洛城趕考,到時侯是你陪着去?”早幾年,楊大年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走出廣源鎮,走到河包縣,更沒想到,在這偌大的府城,居然有房有地。

“估計,到時候,妹妹會陪着他去!”楊子林回首,看了看自己院子裏燈光下的人影,想着,珠兒這幾在嘔吐,八成,是懷上了,到秋上,他更願意親自守在她的身邊。

“我們在洛城也有一個大莊子,依妹妹的意思,秋上,這邊的芋子收了,就運到洛城去,要將那個莊子也一起種上。而且,她和孫家老爺還有着生意往來,洛城,她很悉了!”不得不承認,跟人打道這事兒,自己堂堂男兒,還不若子珠兒玲瓏有餘,更不要説妹妹那個小錄了。

“我都十六了,爹,二哥,你們怎麼還把我當小孩子!”不就是洛城嗎?楊子森想着,讓爹或者二哥陪着去也是可以的,偏偏,委以重任的,還是比自己小那麼些時候的妹妹,説起來真是一件丟人的事啊!

“老三,這些事兒,你不用心,專心讀書就好!”楊大年抬手阻止道:“如果四丫頭跟你上洛城,我更放心,什麼事兒有她打點,斷不會錯的。”以往,在李家寨子,只是農家小户,再後來,當了老爺,家大業大,在河包縣和徐老闆;在這府城,和隔壁鄰居宋老爺打了幾次道下來,楊大年覺得,應酬也是一件很累很有講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