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五章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見過劉司空、許宗正!見過列公!”諸葛亮帶着陽三月般温煦的笑容,客氣地上前與劉助、許靖等人見禮。

“見過諸葛大人!”劉助、許靖等人也俱自拱手回禮。

避開諸葛亮的視線,劉助也向徐庶、龐統微微拱手。不知為何,面對温和無害的諸葛亮時,劉助總是有一種被完全看穿的覺。尤其在朝爭事起後,這種覺便得愈加強烈,哪怕諸葛亮並未參與朝爭。

將其他朝政大事商議完畢後,朝會地主題又回到了近來爭執不休的改制之事上。

許靖、秦翊等人接連上表,奏請改“試舉”、“功民”二制,復祖制以平息天怒。

出乎意料地是,徐庶、龐統、孫乾等人並不公開反駁,似乎是在朝野內外的壓力下,選擇了妥協。

而事先答應配合的盧毓也沒有出聲表示什麼。不過,這似乎已經無關緊要了。

就在許靖洋洋自得之時,多來一直作壁上觀的廷尉卿張昭突然打破了沉默,參劾前太史令張進欺君罔上。以天命之名禍亂社稷。

朝堂上波瀾頓起,一片議論之聲。

多數朝臣只是到奇怪,不知道張昭為何有此一奏——未能及時預報食之兆,張進確實失職,罪過甚大,但説“欺君”、“禍亂社稷”就未免有些誇張了。然而,眾人也知,張昭為人一向嚴謹不芶,絕不會無的放矢。

劉助與許靖對視一眼。皆看出對方心中的駭然。

事實證明,張昭確實不是無的放矢。一個令人震撼的“陰謀”逐漸逐漸地展現在了羣臣面前——前太史令張進早在兩之前,就已預測出“食”將會發生。而且,非但如此,同受牽連而罷官的前太史丞(太史令的主要佐官)王峯也曾預測可能會發生“食”並提醒過張進。

在完全可以事先預報的情況下,張進故意隱而不報,以至於使朝廷錯失“修裱”的良機。

經廷尉府查證,從張進府中尋獲了未及銷燬的‘食’預測記錄。同時。被遣返鄉的前太史丞王峯也被尋回,從他那裏也得到了類似的記錄。

人證、物證,一樣不差,鑿鑿的證據面前,一切皆無可辯駁。

隨即,張昭奏請伏太后與大將軍,當朝提審張進,追查隱報‘食’一事的主使之人。

到了這一刻。劉助、許靖等人已經無法保持冷靜。

“張進欺君禍國,罪不容赦,必誅其九族,以息天怒人怒!”中散大夫秦翊首先按捺不住。

秦翊這一開口,劉助、許靖就差點嘔出血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説出這樣的話來,分明就是不打自招,承認自己與此事有關。

“哈哈哈…好一個‘誅其九族’!”殿外突然響起一個悲涼憤慨的聲音。

秦翊不敢置信地轉頭看向聲音傳來的地方。劉助、許靖等人更是面灰白。

在兩名羽林衞的押解下,素衣葛袍的前任太史令張進步履沉滯地走進殿內。

雙膝跪地,向天子行叩拜禮後。面蒼白的張進抬頭怒瞪着不遠處的秦翊:“張進欺君,罪該萬死。但‘誅其九族’這話,天下人都説得,但是你秦翊便説不得。”秦翊渾身一顫,不敢看向張進。

“罪民懇請告發司空劉助、宗正卿許靖、中散大夫秦翊借‘食’天兆之名,行改制爭權之實…”張進長身伏地,高聲呼喊道。

“張進以萬死之身。胡亂構陷朝中重臣,其心可誅!”許靖忙不迭地辯解道。

到了這一步。朝堂上的眾大臣就算再愚笨,差不多也將事情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萬般朝爭只為權!

一些附同改制的官員,已經明瞭自己成了爭權的工具,看劉助、許靖等人目光便有些不善了。

“臣有表上奏!”執金吾、前將軍劉磐舉步出班,行禮後奏報道“昨傍晚時分,北軍巡戍之時,捕獲數名行跡異常之人,並尋得數封密信。乃是準備遣送往壽、丹陽、廣陵、章陵四郡,以鼓動郡守及地方士族生事。”看到劉磐拿出的那幾封絹書,許靖險些癱軟下去。劉助面鐵青,知道自己這一眾人的行動已經完全落在了他人的算計之中。

閲覽完那幾封內容大同小異的絹書後,大將軍劉備只是看了看劉助、許靖,並沒有説什麼。

絹書很快被其餘朝臣傳閲,不少人當即認出了是出自許靖之手。許靖本是清名士,入朝前後都與許多朝臣有書信聯繫,他的筆跡及行書方式再悉不過了。

名士風的許靖已經風度無存,渾身顫抖,幾乎站立不住。秦翊則直接跪倒在地,俯首做請罪狀。

看着朝堂上這一幕幕鬧劇,我微微搖頭,已經失去了繼續看下去的興趣——一羣有心無膽地權之徒,還沒等廷尉府進行審訊,就已經開始了互咬。身為主首之一的許靖,甚至開始向大哥乞憐,希望得到寬恕。

論起朝堂之爭,許靖之恐怕連諸葛亮一成的本事都沒有。諸葛亮的應對之策只進行到了一半,就已經把魑魅魎魎迫得原形畢

這時,仍然在苦撐的劉助突然發難,大聲呵斥大哥把持朝政,行篡立,甚至連曹都不如。

居然又落在了諸葛亮的算計中。我略帶憐憫地看了看劉助。

不提曹還罷,一提曹,只能是將自己陷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