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八月十五,月到中秋稀星點點,一輪圓月高懸夜空之上,皓潔的月光散落在庭院內,清清冷冷。
州牧府的內院裏,觥籌錯,笑聲盈盈。
院子正中,擺放着一張大香案,案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果品糕點,作為寒、祭月之用。
香案左側,四張小桌案成菱形狀環成一圈擺放,案上有各種酒食,我和大哥、二哥及關平分坐一席,飲酒賞月。
不遠處,三家的家眷聚在一處,也是言笑妍妍,連懷胎八月的二嫂也沒有落下。阿斗、苞兒、星彩,以及二嫂即將出世的孩子,成了女人們談論的焦點話題。時不時地,可以聽到苞兒這小傢伙略顯“暴”的咋呼聲。
大哥回首望了一眼,嘆着説道:“咱們兄弟許久沒能一起過中秋了!(中秋節起源很早,遠在周代就有祭拜月神的習俗,不過到唐宋時期最為興盛)這幾年,雖然顛沛離的子少了,但二弟、三弟依然時常在外征戰,仍是聚少離多啊,今年總算是偷得些許悠閒…”
“只盼得大哥能夠早戡平亂世,安定天下了!”二哥微捋頷下長髯,微笑説道。
“打了十多年仗。還真有些倦了…”我笑了笑,接着二哥的話説道“二哥,若真到大哥平定天下的那一天,我就與你卸下所有擔子,每遊山戲水,垂釣狩獵,你看如何?”
“恩…”二哥微微一笑,點頭説道。
“…雲長、翼德.”大哥看了看我和二哥。沉默了片刻,悵然説道:“愚兄此生已欠你二人太多了,這輩子恐怕也難以還清了!”
“一兄弟,一世骨。”我注視着大哥的清澈而又隱含歉意的眼睛,笑着回道“咱們都已是快刀年的兄弟。還談這些做什麼?大哥,你該罰酒一杯…”
“…”大哥仰頭望着皓潔如水的月,沒有回答我的話。半晌後,大哥長嘆了口氣,展顏笑道:“好。罰酒…”説罷。將案上酒爵舉起一飲而盡。
我和二哥也將杯中酒水飲盡,忽地三人一齊縱聲大笑了起來。
在自己父親和叔伯的跟前,關平顯得有些拘謹。只是將杯中酒水淺嘗了一口,就放了下來。
在我麾下磨鍊了兩年後,關平已經完全去了往的青澀,無論武藝、治軍等方面都算得上是一個出地將領。自荊州返回後,我就將關平和他的無當飛軍給了二哥。這小子,什麼地方都好,就是格仍顯內斂。
“爹,抱抱…”一個沉甸甸的小團搖搖晃晃朝我這邊“撲”了過來,嘴裏還不住地喃語道。然而,或許是天仍然較為昏暗的緣故。小傢伙也不知道被什麼絆了一下,撲通一聲,生生摔倒在地。
“哇~~!”巨大的疼痛讓苞兒這小子立時大聲號哭了起來。
就近的關平立即起身,將苞兒輕輕抱起來,到了我手上。
但小傢伙地號哭仍然不依不饒,且聲音變得越發響亮。大哥曾經開過玩笑,道苞兒將來的嗓門絕對不會在我之下。
站起身來,雙手托住苞兒的肥嘟嘟的小股,我稍一發力,先將小傢伙高高舉過頭頂,而後迅速地下落。一旦小傢伙號哭起來,這招是我百試不的方法。
小傢伙地膽子極大,在這一上一下地過程中,渾然沒有半點懼意,反而一副很享受的樣子。原本的疼痛也被忘記,小嘴一咧竟又笑了起來。
上舉下落了十幾次後,我一用力讓小傢伙跨坐在了我的脖子上,隨即自己緩緩坐回位置上。從桌案上撕下一小塊丁,探手遞入苞兒的口中。
淚痕未乾的小傢伙已經完全將適才的疼痛忘卻,津津有味地喏齧起嘴裏的丁來。由於天氣漸涼,小傢伙身上穿的衣服較厚,剛才那一摔並沒有造成什麼傷損。
大哥面帶微笑,看着我逗小傢伙,連二哥那一向沉肅的面龐上,也出奇地泛出慈的光輝。
蓉兒步履輕盈地走到我身旁,先向大哥、二哥微微一福,而後輕輕從我頸項處將苞兒抱了下來。
我轉過身,點了點頭。
在蓉兒的哄下,小傢伙乖乖地跟着他孃親回到了大嫂、二嫂那邊…
至深夜,三家人才盡興而回。
九月上,廬江城郊在我與大哥、二哥,及徐庶、諸葛亮、龐統、趙雲等數十名文武重臣的關注下,幾名軍士以一些木製零件迅速拼湊着什麼。
不多時,一架投石機呈現在了眾人的眼前。這架投石機與我軍在漢中繳獲地霹靂車有非常相似,但似乎也做了些改動。
在投石機的南面大約着數十面巨大的木牌。最近的約在200步,而後每50步為一排,最遠的甚至達到了500步左右。
很快地,有軍士將一塊4、50斤重的石頭放在投石機上,稍稍校正了一下方向後,四名負責牽拉纜繩的軍士奮力拽動繩索。
“呼”的一聲,石塊飛而出,在天空劃出一道高高地弧線。而後地砸落下來。
雖然第一輪只是試投,但飛行距離竟也遠得出奇,直接飛過了200步的那排標靶。這已經超過一般的投石機的最大程,即使是曹軍的霹靂車,有效殺傷距離也不過在250——300步之間。
隨即,軍士們又連續進行了5、6輪投,距離也不斷地延長,最遠時甚至超過了300步。
至此時,包括我和二哥在內的一眾武將。眼球完全被那架程奇遠、度奇高的投石車所引。可以想像,有這樣一個出的攻城利器,後攻城戰的難度將會極大地降低。即使在守城戰中,憑藉這種投石機也可有效地壓制曹軍地霹靂車。
上次的荊北之戰中,地勢險要、城防也算堅固的南鄉城,在曹軍百架霹靂車的狂轟亂砸之下。幾乎被打得沒有抵抗之力。虧得徐盛智勇雙全,才勉強支撐了兩天兩夜,為我軍最後擊退曹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事後談及南鄉守城戰,連徐盛自己都不願回想起,只稱如同噩夢一般。
隨着霹靂車在曹軍中的廣泛使用。後我軍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這種攻城利器地威脅。故而。製造出能與霹靂車抗衡的器械迅速被擺上議事程。但由於霹靂車製造要求相當高,特別是一些關鍵部位的設計製作。故而,即使有現成的樣品。仿製起來都是極難。直到有一個人接手這件事…
投到第10輪時,負責拽拉繩索的軍士由4人增加到了6人,又增添了2道拉繩,並對投石機稍稍做了些調整。
這一下,又更加調起了眾人的胃口,個個全神貫注,眼睛都不眨一下。
300步難道還不是極限?
6名體型彪碩的軍士一聲大喝,同時奮盡全力拉動繩索。只聽“嘎吱”一聲,斜指向天的長長彈杆尾部迅速下沉,放置在彈杆勺狀頂部的石塊如同炮彈一般疾速飛出。
帶着凌厲風聲地石塊。只在眨眼間就飛到了頂點,而後成拋物線狀迅速下落。
“轟”地一聲,一枚木製標牌無巧不巧地恰好被石塊擊中,立時被砸成稀巴爛。落地後石塊餘勁不減地繼續向前滾行了十多餘步後才停了下來。
“超過350步了?!”魏延望着石塊落下的地點,不敢置信地驚歎道。
在場的眾人無不瞠目結舌。
“還能得更遠麼?”大哥也是身經百戰之人,自然知道這樣的程意味着什麼。
“啓稟主公,若將石塊減少到20斤,應該可以達到400步!”一名負責指揮投石機的都尉立即稟報道。
400步?已經超出曹軍霹靂車的最大程100步了!
雖然只是區區的一百步,但對於投石機而言,已經可以形成絕對的優勢。這種投石機,完全可以將曹軍霹靂車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同樣也能壓制住絕大部分的弩弓。
或許,也只能用恐怕兩字來形容這種新型投石機了。
雖説戰爭勝利與否的決定因素是人,而非一兩種新式的武器(或者説器械),但毫無疑問,這種新型投石機的出現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軍的戰力。
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諸葛亮的夫人——黃月英,傳説中木牛馬和諸葛連弩的真正發明者,一位貌醜卻絕智的女子。
據説,僅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黃月英在家中聽諸葛亮提及到曹軍霹靂車的厲害與難以仿製。一時好奇,黃月英就請自己夫君將一架已被拆開的霹靂車移至家中。
僅僅用了一月時間,聰穎無比的黃月英就破解了霹靂車的所有奧秘,並按照自己的思路對霹靂車進行重新改造設計。
眼前的這台程超遠的投石機,正是第一架成功的樣品。
建安八年十月初五晨,二嫂為二哥添了一個八斤重的大胖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