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會稽城,位永興、上虞二縣之間,南有會稽山,北則為海灣,地扼會稽郡南下的咽喉。會稽城歷史頗為悠久,傳大禹曾會諸侯於此,故而得名會稽(會集之意)。
建安元年,孫策由王朗手中奪取會稽城。事隔六年之後,會稽城的歸屬又將面臨變更。自建安七年二月十二起,魏延大軍以圍三闕一之勢包圍會稽城。會稽太守呂岱只能憑藉手中僅有的2000兵據城死守。
二月十四,全琮率本部1000軍連掃餘姚、上虞二縣,趕至會稽城下與魏延匯合。全琮本是奉命從海路佯襲會稽、藉以引呂岱注意,從而配合魏延大軍強渡富江。當呂岱察覺中計退守會稽城後,全琮鋭地捕捉到了戰機,果斷自餘姚登陸,藉着呂岱倉促回撤造成的混亂,輕鬆攻取餘姚、上虞二縣。全氏一族與會稽大大小小的宗族關係大都比較密切,全琮攻取兩縣後,親自登門拜訪了縣中的幾大宗族,委託他們穩定縣中局面。隨後,全琮才領軍與魏延匯合,參與會稽城的攻略。
圍城之後,魏延耐住自己的子,一連3、4只是圍而不打,甚至連呂岱派出向賀齊求援的使者都未安排人攔截,彷彿就是要與呂岱進行持久之戰。呂岱起先還有些不解,但隨後會過意來——顯然,魏延是準備以呂岱和會稽城為餌,引誘賀齊回師救援,而後以逸待勞一舉將賀齊擊破。除呂岱手中的2000軍外,整個會稽郡也就僅只有賀齊麾下有數千兵馬了。一旦賀齊軍被破,會稽郡於劉備軍而言便是唾手可得。
雖察了魏延的計劃,但呂岱卻是一點對策也無。全郡的糧草輜重大都囤積在會稽城中,即便賀齊不回援,要不了幾其糧草也會耗盡,到時便不戰自潰了。對呂岱而言,惟一的希望便是賀齊能夠識破詭計,並順利將魏延擊退。但這希望,卻實在有些渺茫…
至圍城的第五,魏延突然對會稽城發起強大的“攻勢”上百支箭從東、西、北三面被入城中,奇怪的是,每支箭都沒有箭頭,箭身之上卻都綁着一封絹書。每封絹書的內容都一樣——由陸遜起草,徵虜將軍、丹陽太守張飛,吳郡太守全範等州郡大吏署名的《告會稽百姓文》。文中批駁了孫氏政權的殘暴不仁,並大肆宣揚了孫權軍前番累戰累敗的景況。另一面,文中又敍述了劉皇叔是如何勤政愛民。文章最後要求會稽諸宗族、所有百姓儘快棄暗投明。
陸遜此篇文章,僅只不到800字,但文筆犀利,極具鼓動。呂岱看後,既驚其文才,又攝其可能會帶來的負面影響,遂急命守卒將所有絹書回收。但儘管如此,仍有數十張絹書落入城中諸宗族大户之手。一時間,城中更是暗湧動。
圍城的第八。會稽望族鍾離氏、吳氏、駱氏突然聯手向呂岱發難。意獻城歸降。這三大宗族非但人、財、物力雄厚、在會稽的影響力更是其他宗族難以匹敵。呂岱本與這三大宗族關係不錯,萬萬沒有想到在最艱難的時候,他們居然會倒戈一擊。促不及防之下。呂岱雖極力想將形勢控制下來,但仍是無力迴天——呂岱麾下2000兵馬,其中居然有近一半是從鍾離、吳、駱三族借調過來的私兵。三族倒戈時,這些私兵毫無疑問地跟隨原來的家族。
會稽城中的內亂,很快便被魏延、廖化等人察覺。陸遜認為,城中內亂必是有宗族大户對呂岱倒戈相向。陸遜向魏延提議,由於情況發生變化,應當改變“圍點打援”的原定計劃,即刻出兵攻城,藉以策應城中宗族,乘機一舉奪城。
簡單商議之後,魏延認可陸遜的提議。隨即,魏延、廖化各領一軍從東、西兩門同時發起攻擊。會稽城中守軍原本便不多,因內亂的緣故又分為兩邊相互廝殺,太守呂岱更是被“叛軍”死死糾纏。魏延和廖化的攻城幾乎遭遇不到任何抵抗,不到兩盞茶的工夫,狼牙營第一曲在其軍司馬蔡行的率領下,先登攻上西城樓。將為數不多的守軍壓制後,蔡行命人打開西城門。其餘士兵從城門一擁而入。不多時,魏延也領軍攻破東城。
隨着魏延、廖化大軍的攻入,城中形勢徹底逆轉,呂岱再無回天之力。百般無奈之下,呂岱率領仍效忠於他的百餘名士兵奮力從南城突圍。魏延也不着急追趕呂岱,反而先命大軍穩定住城中局勢。
待局面稍稍穩定後,鍾離氏、吳氏、駱氏三族地族長求見魏延,表示了對劉備的臣服之心,並主動提出每族向魏延提供私兵千人、糧食千石,以充軍用。魏延毫不謙讓地接受了三位族長的美意。
一個時辰後,全琮押解着呂岱返回會稽城。率軍攻城時,魏延早想到守軍逃地可能,便命全琮領一部兵馬埋伏在城南要衝之處。當呂岱領着少數殘兵逃至伏擊圈時,全琮突起發難。呂岱雖奮力抵抗,但終是寡不敵眾,最後被全琮生擒。
郡治告破,太守被擒,經此一役,會稽戰事的大局便已定下。儘管平越校尉賀齊仍領有數千兵馬,但迴天已是無力——賀齊雖擅用兵,但魏延、廖化也並非庸手。更關鍵的是,以鍾離、吳、駱為首的會稽宗族大半已經倒戈,註定賀齊無法再獲得半點支持。甚至,賀齊麾下士卒中有近半也是來自各大宗族,這些士兵隨時都有可能對賀齊反戈一擊…
攻克會稽之後,魏延一面派遣快馬急向吳郡、丹陽報捷,另一面則派遣使者拿着加蓋會稽太守印信的通牒,前往會稽各縣,斥令諸縣歸降。
會稽郡永康縣之北10裏,一支4000餘人的兵馬正在做短暫的屯駐休整。
平越校尉賀齊與麾下各曲的都尉圍成一圈,面陰翳地商議着什麼。在他們幾人中間,是一名身負重傷的士卒。
“…大人,會稽城當真失陷了麼?”一名都尉不敢置信地説道。
“這怎麼可能?”另一名都尉厲聲駁斥道“以會稽城的城防,加上太守大人親自坐鎮,怎麼可能如此輕易地失陷。”
“…”賀齊仔細端詳着手中絹書通牒,默然不語地思索着什麼。賀齊與山越地戰事本已進入最關鍵的時刻——賀齊率軍與近乎十倍地山越軍周旋,一月的時間連勝6仗,破敵5000餘人,自損不足千人。面對用兵奇譎的賀齊,山越軍如大錘砸蟻,有力無處使。兵員、士氣、信心被不斷消磨。賀齊相信。只要能夠再勝1~2仗,數萬山越大軍必然徹底潰敗。屆時充兵補户,便可予取予求。
然而,就在這最關鍵的時刻,呂岱的求援使者趕到——劉備大軍突破富江,會稽岌岌可危,呂岱命賀齊急速回援。
功敗垂成!但賀齊卻無暇懊惱——會稽城若失,呂岱若失,後果將不堪設想,回援已是必然。打定主意之後。賀齊命士卒心做了一番佈置。藉以惑山越軍。隨即,賀齊領軍乘夜回撤,一連急趕了兩路。終於抵達永康縣。但就在這時,前方探路的斥候捕獲一騎可疑快馬,並從那人身上搜出招降通牒一封。最讓人震驚的是,通牒上居然道會稽城已然失陷、甚至連呂岱都已被俘。
“大人,大人!您怎樣看?”
“通牒上的內容恐怕是真的…”賀齊面嚴肅,沉聲答道。
“但會稽城怎會如此輕易就失陷?”先前那名都尉不解問道。
“或許…敵軍有內應…”賀齊沉着説道“吳郡的全範老賊與我會稽許多宗族關係莫逆,前些我便聽聞有人與其秘密聯繫。恐怕就是這些不軌之徒協助劉備軍攻陷了會稽城!”
“大人,我等即刻殺回會稽城,救出太守大人!”另一都尉急聲請命道。
“…”思索了許久。賀齊緩緩搖頭説道“不可!若此時殺回,非但救不出太守大人,連我等也將死無葬身之地。失卻了會稽城,我軍糧草輜重已斷,而且敵情不明,貿然行動實在太過不智。”
“大人,那我等該當如何?”
“即刻派遣快馬繞道前往柴桑,向主公稟明會稽之事。另加派細作往會稽城方向打探情況。然後再做決定!我軍就暫且駐紮在永康…”賀齊望了一眼會稽城所在方向,沉聲説道。
其實,賀齊自己的家人也正在會稽城中…
荊州,襄陽城州牧府議事廳中,正進行着烈的爭論。
“主公,馬超生如狼,不可豢養。而今他勢窮力孤,尤敢奪主公之地,難以想見,一旦其羽翼再豐,又將如何?”剻越面凜然,昂聲向劉表勸薦道“主公宜立斬馬超使者,而後興兵奪回上庸。”
“哈哈哈…”廳下的馬超使者法正哈哈大笑起來“久聞剻異度乃荊襄奇才,今一見,不過耳耳…”劉表冷冷地看着法正,一語不發。多前,劉表突然得報,上庸遭馬超奇襲,已然失陷。問訊後,劉表又驚又怒,便發兵奪回上庸。但兵尚未發,馬超的使者法正卻已先行趕到襄陽。
“如此老套伎倆,尤自賣!”剻越不屑地冷笑説道“饒你有舌璨蓮花之能,今難逃一死!”
“死?縱死又有何懼!”法正昂然説道“今砍得了法正之頭,卻砍不斷是非曲直!”
“剻大人何必如此忌憚他人説辭?”對面的蔡瑁笑笑説道“主公,我倒以為,聽聽此人的説辭也無妨!”
“…嗯!”劉表思索片刻,緩緩點了點頭。
“多謝荊州牧大人!”法正躬身行了一禮,侃侃説道“剻大人適才之言謬太多矣。其一,以馬將軍比作狼,何其謬哉。狼涼薄、無情,馬將軍世代將門之後,忠貞之士也。為解救天子於國賊曹之手,馬將軍親率大軍奮戰雍、司二州,最終雖兵敗收場,但試問,天下間又有幾人能做到馬將軍如此地步?此番馬將軍擅攻上庸,其實也迫不得已。若非糧草斷絕,覆亡在即,馬將軍斷不可能行此不義氣之舉。若不能即刻取得一城半縣,則我方萬餘將士恐怕無一人可活。故而,還請州牧大人體諒馬將軍的苦楚!”頓了頓,法正繼續説道:“馬將軍擅取上庸後,心中不安非常,惟恐州牧大人見怪,故特命小人為使,向州牧大人請罪!”
“哼!”下首的平寇中郎將劉磐冷哼説道“馬超的確不安。不過恐怕是害怕州牧興兵找他算帳!以他那些殘敗之兵,我荊州大軍可一擊而破!”荊州羣臣也已知曉曹、馬、韓三方大戰之事。
“呵呵…”法正微微一笑,從容説道“諸位或許也已知曉雍司之事。馬將軍雖兵敗收場,但諸位其經過?馬將軍以數萬鐵騎橫掃雍、司二州,十數萬曹軍難擋鋒芒,潰不成軍。即便曹親至,也只敢龜縮虎牢雄關不出,此事諸位可知?若非有韓遂賊反戈相向,劫殺馬老將軍,斷馬將軍後路,此賊又與曹攜手,以近20萬之眾兩面夾擊,馬將軍兵只數萬如何能夠抵擋。但即便如此,馬將軍依然可以痛擊曹、韓兩賊,全身而退。這等戰力,世間又有幾旅?”
“荊州牧大人漢室宗親,名望天下所歸,馬將軍景仰已久!此番派小人前來,一者為擅奪上庸之事賠罪,二者也是希望能附於州牧大人旗尾。”法正終於説出自己地真正來意“若州牧大人慈心收容,馬將軍願鞍前馬後,為大人掃清逆敵!”
“主公,以我之見,馬將軍之意頗誠,不宜相拒!”蔡瑁出聲為法正接腔道。法正面見劉表之前,曾先密見了蔡瑁,並將馬超自上庸搜刮的的大量錢物贈於蔡瑁。
“主公,切切不可!”雖然法正的説辭非常誘人,但剻越卻堅持認為不可收留馬超。
“…”劉表沉思了良久,緩緩説道“我與壽成也算故,孟起即我之侄。如今孟起落難,我自當相助。這樣吧,我便以孟起為上庸太守…此外,我聞孟起有弟年幼,不若讓他來襄陽,由我荊襄名士授以學識,後方可成就一番大氣候!”
“多謝州牧大人…”一盞茶的工夫後,法正與隨從一人走出州牧府。
“嗬~~!”待至人少之處,法正長舒了一口氣。
“法先生,沒想到你居然真能説服劉表?龐德佩服!”那身材魁梧的隨從正是西涼勇將龐德。由他陪同法正前來襄陽,一則為保護,另一則亦是為監視——防止法正逃。
“…”法正淡淡一笑,卻沒有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