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五十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6]是歲,立故琅王容子熙為琅王,齊、北海、陵、下邳、常山、甘陵、濟陰、平原八國皆除。
[6]這一年,獻帝立已故琅王劉容的兒子劉熙為琅王,撤銷齊、北海、陵、下邳、常山、甘陵、濟陰、平原等八個王國。
[7]烏桓乘天下亂,略有漢民十餘萬户,袁紹皆立其酋豪為單于,以家人子為已婦焉。遼西烏桓蹋頓尤強,為紹所厚,故尚兄弟歸之,數入為寇,助尚復故地。曹將擊之,鑿平虜渠、泉州渠以通運。
[7]烏桓人乘天下大亂,擄掠漢人十餘萬户。袁紹把各部落的酋長都封為單于,並以平民家的姑娘做自己的女兒,嫁給那些單于做子。遼西烏桓酋長蹋頓的勢力尤其強盛,受到袁紹的厚待,因此袁尚兄弟去投奔蹋頓。蹋頓屢次派兵入搶掠,想幫助袁尚恢復舊有的疆土。曹準備出軍討伐,開鑿平虜渠、泉州渠,以便運輸大軍所需的糧草。
[8]孫權擊山賊麻、保二屯,平之。
[8]孫權攻擊山賊盤據的麻屯和保屯,完全平定。
十二年(丁亥、207)十二年(丁亥,公元207年)[1],二月,曹自淳于還鄴。丁酉,奏封大功臣二十餘人,皆為列侯;因表萬歲亭侯荀功狀,三月,增封千户。又授以三公,使荀攸深自陳讓,至於十數,乃止。
[1]季,二月,曹從淳于返回鄴城。丁酉(初五),曹上奏獻帝並得到批准,封大功臣二十餘人,都為列侯。又上表稱讚萬歲亭侯荀的功勞。三月,為表彰荀,在他原來侯國封户的基礎上,又增加一千户。還準備任命荀為三公,荀派荀攸懇切地表達自己的辭讓之意,先後達到十餘次,曹才同意。
[2]曹將擊烏桓。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徵之,劉備必説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郭嘉曰:“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破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烏桓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已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從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趨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2]曹準備出兵征討烏桓,將領們都説:“袁尚只不過是個逃亡罪犯,烏桓人貪得無厭而不念舊情,豈能受袁尚利用。如今大軍深入外徵烏桓,劉備必然勸説劉表乘虛襲擊許都,萬一發生變化,事情就後悔不及了。”郭嘉説:“您雖然威震天下,但烏桓人倚仗距離遙遠,一定不會預先防備,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可以一戰告捷。況且,袁紹對這一地區的百姓以及外的異族有恩德,而袁尚兄弟現在還活在世上。如今冀、青、幽、並四州的百姓,只是因畏懼而服從我們,並沒有受過我們的恩德。如果我們離開這裏而率軍南征,袁尚利用烏桓的武力作資本,招集願為恩主效死的部屬,烏桓人一動,四州的百姓及異族都會紛紛響應,這會使蹋頓動心,生出非分的打算,恐怕青州與冀州就不會再在您的控制下了。劉表不過是個只會坐在那裏發議論的人,他自知才幹不能駕御住劉備,重用劉備則害怕控制不住,輕用則劉備不會為他所用。因此,即使我們調走全國兵力遠征,您也不必擔擾。”曹聽從了郭嘉的意見。大軍進發到易縣,郭嘉提議説:“兵貴神速,如今遠涉千里進行奇襲,輜重太多,難以掌握先機。而且假如烏桓人得到消息,必然加強戒備;不如留下輜重,軍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急進,出其不意地進攻。”初,袁紹數遣使召田疇於無終,又即授將軍印,使安輯所統,疇皆拒之。及曹定冀州,河間邢謂疇曰:“黃巾起來,二十餘年,海內鼎沸,百姓離。今聞曹公法令嚴。民厭亂矣,亂極則平,請以身先。”遂裝還鄉里。疇曰:“邢,天民之先覺者也。”以為冀州從事。疇忿烏桓多殺其本郡冠蓋,意討之而力未能。遣使闢疇,疇戒其門下趣治嚴。門人曰:“昔袁公慕君,禮命五至,君義不屈;今曹公使一來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疇笑曰:“此非君所識也。”遂隨使者到軍,拜為令,隨軍次無終。
起初,袁紹幾次派使者到無終縣去召田疇,又派人授予田疇將軍的印信,讓田疇召撫所統部眾,田疇都拒絕了。到曹平定冀州後,河間人邢對田疇説:“黃巾軍起事以來,已二十多年,天下動盪不定,百姓離失所。如今,聽説曹公法令嚴明,百姓對戰亂已經厭惡,亂到極點,就會歸於平靜,請讓我先去試探一下。”於是,邢收拾行裝,返回家鄉。田疇説:“邢是個先知先覺的人。”曹委任邢為冀州從事。田疇忿恨烏桓人經常殺害本郡著名的士大夫,想討伐烏桓而力量不夠。曹派使者來徵召田疇,田疇要他的部屬趕快為他治理行裝,部屬説:“以前,袁紹仰慕您的名聲,曾五次禮聘,您一直拒絕;如今,曹的使者一來,您就好像迫不及待,這是什麼原因?”田疇笑着説:“這就不是你們所能知道的了。”他隨同使者一起到曹軍中,被任命為令,隨大軍進駐無終縣。
時方夏水雨,而濱海下,濘滯不通,虜亦遮守蹊要,軍不得進。患之,以問田疇。疇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為難久矣。舊北平郡治在平岡,道出盧龍,達於柳城;自建武以來,陷壞斷絕,垂二百載,而尚有微徑可從。今虜將以大軍當由無終,不得進而退,懈弛無備,若嘿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可不戰而禽也。”曰:“善!”乃引軍還,而署大木表於水側路傍曰:“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虜候騎見之,誠以為大軍去也。
當時正趕上夏季,大雨不止,沿海一帶泥濘難行,而且烏桓人還在通要道派兵把守,曹軍受阻無法前進。曹十分憂慮,向田疇詢問對策。田疇説:“這條道路每逢夏秋兩季常常積水,淺不能通車馬,深不能載舟船,是長期不能解決的難題。原來右北平郡府設在平岡,道路通過盧龍,到達柳城。自從光武帝建武以來,道路陷壞,無人行走,已將近二百年,但仍留有道路的殘跡可循。現在烏桓人以為無終是我們大軍的必經之路,大軍不能前進,只好撤退,因此他們放鬆以了戒備。如果我們默默地回軍,卻從盧龍口越過白檀險阻,進到他們沒有設防的區域,路近而行動方便,攻其不備,可以不戰而捉住蹋頓。”曹説:“很好!”於是率軍從無終撤退,在水邊的路旁留下一塊大木牌,上面寫着:“現在夏季暑熱,道路不通,且等到秋冬,再出兵討伐。”烏桓人的偵察騎兵看到後,當真以為曹軍已經離去。
令疇將其眾為鄉導,上徐無山,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尚、熙與蹋頓及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登高,望虜陣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前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曹命令田疇率領他的部眾作嚮導,上徐無山,鑿山填谷,行進五百餘里,經過白檀、平岡,又穿過鮮卑部落的王庭,向東直指柳城。距離二百餘里時,烏桓人才知道。袁尚、袁熙與蹋頓以及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率領數萬名騎兵擊曹軍。八月,曹登上白狼山,突然與烏桓軍相遇,而烏桓軍軍力強盛。曹軍車輛輜重都在後邊,身披鎧甲的將士很少,曹左右的人都到畏懼。曹登高,看到烏桓軍隊不整,就縱兵攻擊,派張遼為先鋒,烏桓軍隊大亂,斬殺蹋頓和各部落王爺及以下的烏桓首領,投降的胡人與漢人共有二十餘萬。
遼東單于速僕丸與尚、熙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其眾尚有數千騎。或勸遂擊之,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九月,引兵自柳城還。公孫康取尚、熙以為功,乃先置勇於廄中,然後請尚、熙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之,遂斬尚、熙,並速僕丸首送之。諸將或問:“公還而康斬尚、熙,何也?”曰:“彼素畏尚、熙,吾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梟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帝招獨設祭悲哭,義之,舉為茂才。
遼東單于速僕丸與袁尚、袁熙投奔遼東郡太守公孫康,跟隨他們的還有數千名騎兵。有人勸曹乘勢追擊,曹説:“我將使公孫康送來袁尚、袁熙的人頭,不必再勞師動眾。”九月,曹率大軍從柳城班師。公孫康想要殺死袁尚、袁熙,作為對朝廷立下的功勞,於是先埋伏兵在馬廄中,然後請袁尚、袁熙進來,他們還沒來得及入座,公孫康叫出伏兵,把他們捉住。於是斬殺袁尚、袁熙,連同速僕丸的人頭一起送給曹。將領中有人問曹:“您已退軍而公孫康殺死袁尚、袁熙,這是為什麼?”曹説:“公孫康一向畏懼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們就會合力抵抗;緩和時,他們就會自相殘殺;是形勢使他們這樣做的。”曹把袁尚的頭顱懸掛起來示眾,號令三軍:“有敢於哭泣的,處斬!”牽招卻獨自設祭,放聲悲哭,曹認為他是忠於故主的義士,推薦他為茂才。
時天寒且旱,二百里無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八丈方得水。既還,科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倖,雖得之,夭所佐也,顧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之。”當時天寒,又遇上大旱,二百里沒有水,軍隊缺乏糧食,只好殺死幾千匹戰馬作為軍糧,挖地三十餘丈才見到水。大軍返回後,曹調查以前勸阻他出兵征討烏桓的人,眾人不知道是因為什麼,都心懷畏懼。曹對勸阻者都加以厚賞,對他們説:“我先前出兵,實在危險,雖然僥倖獲勝,全是靠上天保佑,不能作為常規。你們的意見,才是萬全之計,所以加以賞賜,以後不要害怕提相反的意見。”[3]冬,十月,辛卯,有星孛於鶉尾。
[3]冬季,十月,辛卯(初三),有異星出現在鶉尾星次。
[4]乙巳,黃巾殺濟南王。
[4]乙巳(十七),黃巾軍殺死濟南王劉。
[5]十一月,曹至易水,烏桓單于代郡普富盧、上郡那樓皆來賀。
[5]十一月,曹到達易水,烏桓代郡部落單于普富盧、上郡部落單于那樓都來向曹祝賀。
師還,論功行賞,以五百户封田疇為亭侯。疇曰:“吾始為劉公報仇,率眾遁逃,志義不立,反以為利,非本志也。”固讓不受。知其至心,許而不奪。
大軍回到鄴城,論功行賞,封田疇為亭侯,封地有五百户。田疇説:“我當初是為劉虞報仇,率眾逃亡,我的志願沒有達到,反而以此獲利,這不是我的本意。”堅決辭讓,不肯接受封爵。曹知道田疇是出於真心,同意他的辭讓,沒有勉強他接受。
之北伐也,劉備説劉表襲許,表不能用。及聞還,表謂備曰:“不用君言,故為失此大會。”備曰:“今天下分裂,尋干戈,事會之來,豈有終極乎!若能應之於後者,則此未足為恨也。”曹出兵北伐烏桓時,劉備勸劉表發兵襲擊許都,劉表不能用他的計策。等聽到曹得勝班師的消息,劉表對劉備説:“沒有聽你的話,結果失掉這個大好機會。”劉備説:“如今天下分裂,戰爭不斷,機會的到來,難道會有終極嗎?要是能不放過以後的機會,則這次也不足以遺憾。”[6]是歲,孫權西擊共祖,虜其人民而還。
[6]這一年,孫權向西攻擊黃祖,俘虜百姓後返回吳郡。
[7]權母吳氏疾篤,引見張昭等,屬以後事而卒。
[7]孫權的母親吳夫人病危,召見張昭等人,囑託後事之後去世。
[8]初,琅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潁川徐庶與崔州平謂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8]起初,琅人諸葛亮寄居襄陽隆中,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但當時人並不認可,只有潁川人徐庶與崔州平認為確是如此。崔州平是崔烈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