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漢紀五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月,以廷尉崔烈為司徒。烈,寔之從兄也。是時,三公往往因常侍、阿保入錢西園而得之,段穎、張温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行輸貨財,乃登公位。烈因傅母入錢五百萬,故得為司徒。及拜,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親倖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萬!”程夫人於傍應曰:“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烈由是聲譽頓衰。

北宮伯玉等寇三輔,詔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鎮長安以討之。

時涼州兵亂不解,徵發天下役賦無已,崔烈以為宜棄涼州。詔會公卿百官議之,議郎傅燮厲言曰:“斬司徒,天下乃安!”尚書奏燮廷辱大臣。帝以問燮,對曰:“樊噲以冒頓悖逆,憤思奮,未失人臣之節,季布猶曰‘噲可斬也’。今涼州天下要衝,國家籓衞。高祖初興,使酈商別定隴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議者以為斷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烈為宰相,不念為國思所以弭之之策,乃割棄一方萬里之土,臣竊惑之!若使左衽之虜得居此地,士勁甲堅,因以為亂,此天下之至慮,社稷之深憂也。若烈不知,是極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善而從之。

夏,四月,庚戌,大雨雹。

五月,太鄧盛罷;以太僕河南張延為太尉。

六月,以討張角功,封中常侍張讓等十二人為列侯。

秋,七月,三輔螟。

皇甫嵩之討張角也,過鄴,見中常侍趙忠舍宅逾制,奏沒入之。又中常侍張讓私求錢五千萬,嵩不與。二人由是奏嵩連戰無功,功費者多,徵嵩還,收左軍騎將車印綬,削户六千。八月,以司空張温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為副,以討北宮伯玉;拜中郎將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並統於温。

九月,以特進楊賜為司空。冬,十月,庚寅,臨晉文烈侯楊賜薨。以光祿大夫許相為司空。相,訓之子也。

諫議大夫劉陶上言:“天下前遇張角之亂,後遭邊章之寇,今西羌逆類已攻河東,恐遂轉盛,豕突上京。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無一前鬥生之計,西寇浸前,車騎孤危,假令失利,其敗不救。臣自知言數見厭,而言不自裁者,以為國安則臣蒙其慶,國危則臣亦先亡也。謹復陳當今要急八事。”大較言天下大亂,皆由宦官。宦官共讒陶曰:“前張角事發,詔書示以威恩,自此以來,各各改悔。今者四方安靜,而陶疾害聖政,專言妖孽。州郡不上,陶何緣知?疑陶與賊通情。”於是收陶下黃門北寺獄,掠按急。陶謂使者曰:“臣恨不與伊、呂同疇,而以三仁為輩。今上殺忠謇之臣,下有憔悴之民,亦在不久,後悔何及!”遂閉氣而死。前司徒陳耽為人忠正,宦官怨之,亦誣陷,死獄中。

張温將諸郡兵步騎十餘萬屯美陽,邊章、韓遂亦進兵美陽,温與戰,輒不利。十一月,董卓與右扶風鮑鴻等並兵攻章、遂,大破之,章、遂走榆中。温遣周慎將三萬人追之。參軍事孫堅説慎曰:“賊城中無谷,當外轉糧食,堅願得萬人斷其運道,將軍以大兵繼後,賊必睏乏而不敢戰,走入羌中,併力討之,則涼州可定也!”慎不從,引軍圍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園峽,反斷慎運道,慎懼,棄車重而退。温又使董卓將兵三萬討先零羌,羌、胡圍卓於望垣北,糧食乏絕,乃於所度水中偽立焉以捕魚,而潛從焉下過軍。比賊追之,決水已深,不得度,遂還屯扶風。張温以詔書召卓,卓良久乃詣温;温責讓卓,卓應對不順。孫堅前耳語謂温曰:“卓不怖罪而鴟張大語,宜以召不時至,陳軍法斬之。”温曰:“卓素著威名於河、隴之間,今殺之,西行無依。”堅曰:“明公親率王師,威震天下,何賴於卓!觀卓所言,不假明公,輕上無禮,一罪也;章、遂跋扈經年,當以時進討,而卓雲未可,沮軍疑眾,二罪也;卓受任無功,應召稽留,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鉞臨眾,未有不斷斬以成功者也。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温不忍發,乃曰:“君且還,卓將疑人。”堅遂出。

是歲,帝造萬金堂於西園,引司農金錢、繒牣積堂中,復藏寄小黃門、常侍家錢各數千萬,又於河間買田宅,起第觀。

◎中平三年丙寅,公元一八六年,二月,江夏兵趙慈反,殺南陽太守秦頡。

庚戌,赦天下。

太尉張延罷。遣使者持節就長安拜張温為太尉。三公在外始於温。

以中常侍趙忠為車騎將軍。帝使忠論討黃巾之功,執金吾甄舉謂忠曰:“傅南容前在東軍,有功不侯,天下失望。今將軍親當重任,宜進賢理屈,以副眾心。”忠納其言,遣弟城門校尉延致殷勤於傅燮。延謂燮曰:“南容少答我常侍,萬户侯不足得也!”燮正拒之曰:“有功不論,命也。傅燮豈求私賞哉!”忠愈懷恨,然憚其名,不敢害,出為漢陽太守。

帝使鈎盾令宋典繕修南宮玉堂,又使掖庭令畢嵐鑄四銅人,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又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為可省百姓灑道之費。

五月,壬辰晦,有食之。

六月,荊州刺史王討趙慈,斬之。車騎將軍趙忠罷。

冬,十月,武陵蠻反,郡兵討破之。

前太尉張廷為宦官所譖,下獄死。

十二月,鮮卑寇幽、並二州。

徵張温還京師。

◎中平四年丁卯,公元一八七年,正月,己卯,赦天下。

二月,滎陽賊殺中矣令。三月,河南尹何苗討滎陽賊,破之;拜苗為車騎將軍。

韓遂殺邊章及北宮伯玉、李文侯,擁兵十餘萬,進圍隴西,太守李相如叛,與遂連和。涼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討遂。鄙任治中程球,球通姦利,士民怨之。漢陽太守傅燮謂鄙曰:“使君統政淺,民未知教。賊聞大軍將至,必萬人一心,邊兵多勇,其鋒難當;而新合之眾,上下未和,萬一內變,雖悔無及。不若息軍養德,明賞必罰,賊得寬,必謂我怯,羣惡爭勢,其離可必。然後率已教之民,討成離之賊,其功可坐而待也。”鄙不從。夏,四月,鄙行至狄道,州別駕反應賊,先殺程球,次害鄙,賊遂進圍漢陽。城中兵少糧盡,燮猶固守。

時北地胡騎數千隨賊攻郡,皆夙懷燮恩,共於城外叩頭,求送燮歸鄉里。燮子幹,年十三,言於燮曰:“國家昏亂,遂令大人不容於朝。今後不足以自守,宜聽羌、胡之請,還鄉里,徐俟有道而輔之。”言未終,燮慨然嘆曰:“汝知吾必死!聖達節,次守節。殷紂暴,伯夷不食周粟而死。再遭世亂,不能養浩然之志,食祿,又避其難乎!吾行何之,必死於此!汝有才智,勉之勉之!主簿楊會,吾之程嬰也。”狄道人王國使故酒泉太守黃衍説燮曰:“天下已非復漢有,府君寧有意為吾屬帥乎?”燮按劍叱衍曰:“若剖符之臣,反為賊説!”遂麾左右進兵,臨陳戰歿。耿鄙司馬扶風馬騰亦擁兵反,與韓遂合,共推王國為主,寇掠三輔。

太尉張温以寇賊未平,免;以司徒崔烈為太尉。五月,以司空許相為司徒;光祿勳沛國丁宮為司空。

初,張温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以討涼州,故中山相漁陽張純請將之,温不聽,而使涿令遼西公孫瓚將之。軍到薊中,烏桓以牢稟逋縣,多叛還本國。張純忿不得將,乃與同郡故泰山太守張舉及烏桓大人丘力居等連盟,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收州郡,雲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冬,十月,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眾萬餘人;詔以議郎孫堅為長沙太守,討擊平之,封堅烏程侯。

十一月,太尉崔烈罷;以大司農曹嵩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