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上章閹茂,一年。
隱皇帝下◎乾祐三年庚戌,公元九五零年,正月,丁未,加鳳翔節度使趙暉兼侍中。
密州刺史王萬敢請益兵以攻唐。詔以前沂州刺史郭瓊為東路行營都部署,帥軍及齊州兵赴之。
郭威請勒兵北臨契丹之境,詔止之。
丙寅,遣使詣河中、鳳翔收瘞戰死及餓殍遺骸,時有僧已聚二十萬矣。
唐主聞漢兵盡平三叛,始罷李金全北面行營招討使。
唐清淮節度使劉彥貞多斂民財以賂權貴,權貴爭譽之。在壽州積年,恐被代,以警急自固,妄奏稱漢兵將大舉南伐。二月,唐主以東都留守燕王弘冀為潤、宣二州大都督,鎮潤州,寧國節度使周宗為東都留守。
朝廷移易籓鎮,因其請赴嘉慶節上壽,許之。
甲申,郭威行北邊還。福州人或詣建州告唐永安留後查文徽,雲吳越兵已棄城去,請文徽為帥。文徽信之,遣劍州刺史陳誨將水軍下閩江,文徽自以步騎繼之。會大雨,水漲,誨一夕行七百里,至城下,敗福州兵,執其將馬先進等。庚寅,文徽至福州,吳越知威武軍吳程詐遣數百人出。誨曰:“閩人多詐,未可信也,宜立寨徐圖。”文徽曰:“疑則變生,不若乘機據其城。”因引兵徑進。誨整眾鳴鼓,止於江湄。文徽不為備,程勒兵出擊之,唐兵大敗。文徽墮馬,為福人所執,士卒死者萬人。誨全軍歸劍州。程送文徽於錢唐,吳越王弘亻叔獻於五廟而釋之。
丁亥,汝州奏防禦使劉審卒。吏民詣闕上書,以審有仁政,乞留葬汝州,得奉事其丘壟,詔許之。州人相與聚哭而葬之,以為立祠,歲時享之。太師馮道曰:“吾嘗為劉君僚佐,觀其為政,無以逾人,非能減其租賦,除其徭役也,但推公廉慈愛之心以行之耳。此亦眾人所能為,但他人不為而劉君獨為之,故汝人愛之如此。使天下二千石皆效其所為,何患得民不如劉君哉!”甲午,吳越丞相、昭化節度使、同平章事杜建徽卒。
乙未,以前永興節度使越匡贊為左驍衞上將軍。
三月,丙午,嘉慶節,鄴都留守高行周、天平節度使慕容彥超、泰寧節度使符彥卿、昭義節度使常思、安遠節度使楊信、安國節度使薛懷讓、成德節度使武行德、彰德節度使郭瑾、保大留後王饒皆入朝。
甲寅,詔營寢廟於高祖長陵、世祖原陵,以時致祭。有司以費多,寢其事,以至國亡,二陵竟不沾一奠。
壬戌,徙高行周為天平節度使,符彥卿為平盧節度使。甲子,徙慕容彥超為泰寧節度使。
永安節度使折從阮舉族入朝。
夏,四月,戊辰朔,徙薛懷讓為匡國節度使。庚午,徙折從阮為武勝節度使。壬申,徙楊信為保大節度使,徒鎮國節度使劉詞為安國節度使,永清節度使王令温為安遠節度使。李守貞之亂,王饒潛與之通。守貞平,眾謂饒必居散地。及入朝,厚結史弘肇,遷護國節度使,聞者駭之。
楊邠求解樞密使,帝遣中使諭止之。宣徽北院使吳虔裕在旁曰:“樞密重地,難以久居,當使後來者迭為之,相公辭之是也。”帝聞之,不悦,辛巳,以虔裕為鄭州防禦使。
朝廷以契丹近入寇,橫行河北,諸籓鎮各自守,無扞禦之者,議以郭威鎮鄴都,使督諸將以備契丹。史弘肇威仍領樞密使,蘇逢吉以為故事無之,弘肇曰:“領樞密使則可以便宜從事,諸軍畏服,號令行矣。”帝卒從弘肇議。弘肇怨逢吉異議,逢吉曰:“以內製外,順也;今反以外製內,其可乎!”壬午,制以威為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樞密使如故。仍詔河北,兵甲錢穀,但見郭威文書立皆稟應。明,朝貴會飲於竇貞固之第,弘肇舉大觴屬威,厲聲曰:“昨廷議,一何同異!今為弟飲之。”逢吉與楊邠亦舉觴曰:“是國家之事,何足介意!”弘肇又厲聲曰:“安定國家,在長槍大劍,安用錐!”王章曰:“無錐,則財賦何從可出?”自是,將相始有隙。
癸未,罷永安軍。
壬辰,以左監門衞將軍郭榮為貴州刺史、天雄牙內都指揮使。榮本姓柴,父守禮,郭威之兄也,威未有子時養以為子。
五月,己亥,以府州蕃漢馬步都指揮使折德扆為本州團練使。德扆,從阮之子也。
庚子,郭威辭行,言於帝曰:“太后從先帝久,多歷天下事,陛下富於秋,有事宜稟其教而行之。親近忠直,放遠讒,善惡之間,所宜明審。蘇逢吉、楊邠、史弘肇皆先帝舊臣,盡忠徇國,願陛下推心任之,必無敗失。至於疆場之事,臣願竭其愚駑,庶不負驅策。”帝斂容謝之。威至鄴都,以河北困弊,戒邊將謹守疆場,嚴守備,無得出侵掠,契丹入寇,則堅壁清野以待之。
辛丑,敕:“防禦、團練使,自非軍期,無得專奏事,皆先申觀察使斟酌以聞。”丙午,以皇弟山南西道節度使承勳為開封尹,加兼中書令,實未出閣。
平盧節度使劉銖,貪恣橫,朝廷徵之,恐其拒命,因沂、密用兵於唐,遣前沂州刺史郭瓊將兵屯青州。銖不自安,置酒召瓊,伏兵幕下,害之。瓊知其謀,悉屏左右,從容如會,了無懼,銖不敢發。瓊因諭以禍福,銖服,詔至即行。庚戌,銖入朝。辛亥,以瓊為穎州團練使。
癸丑,王章置酒會諸朝貴,酒酣,為手勢令,史弘肇不閒其事,客省使閻晉卿坐次弘肇,屢教之。蘇逢吉戲之曰:“旁有姓閻人,何憂罰爵!”弘肇閻氏,本酒家倡也,意逢吉譏之,大怒,以醜語詬逢吉,逢吉不應。弘肇毆之,逢吉起去。弘肇索劍追之,楊邠泣止之曰:“蘇公宰相,公若殺之,置天子何地,願孰思之!”弘肇即上馬去,邠與之聯鑣,送至其第而還。於是將相如水火矣。帝使宣徽使王峻置酒和解之,不能得。逢吉求出鎮以避之,既而中止,曰:“吾去朝廷,止煩史公一處分,吾齏粉矣!”王章亦忽忽不樂,求外官,楊、史固止之。
閏月,宮中數有怪。癸巳,大風雨,髮屋拔木,吹鄭門扉起,十餘步而落。震死者六七人,水深平地尺餘。帝召司天監趙延乂,問以禳祈之術,對曰:“臣之業在天文時,禳祈非所習也。然王者弭災異,莫如修德。”延乂歸,帝遣中使問:“如何為修德?”延乂對:“請讀《貞觀政要》而法之。”六月,河決鄭州。
馬希萼既敗歸,乃以書誘辰、漵州及梅山蠻,與共擊湖南。蠻素聞長沙帑藏之富,大喜,爭出兵赴之,遂攻益陽。楚王希廣遣指揮使陳璠拒之,戰於淹溪,璠敗死。
秋,七月,唐歸馬先進等於吳越以易查文徽。
馬希萼又遣羣蠻攻迪田,八月,戊戌,破之,殺其鎮將張延嗣。楚王希廣遣指揮使黃處超救之,處超敗死。潭人震恐,復遣牙內指揮使崔洪璉將兵七千屯玉潭。
庚子,蜀主立其弟仕毅為夔王,仁贄為雅王,仁裕為彭王,仁為嘉王。己酉,立子玄喆為秦王,玄珏為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