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後唐紀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玄黓執徐七月,盡閼逢敦牂閏正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下◎長興三年壬辰,公元九三二年秋,七月,辛巳,朔方奏夏州項入寇,擊敗之,追至賀蘭山。

己丑,加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元瓘中書令。

庚寅,李存瑰至成都,孟知祥拜泣受詔。

武安、靜江節度使馬希聲以湖南比年大旱,命閉南嶽及境內諸神祠門,竟不雨。辛卯,希聲卒,六軍使袁詮、潘約等鎮南節度使希範於朗州而立之。

乙未,孟知祥遣李存瑰還,上表謝罪,且告福慶公主之喪。自是複稱籓,然益驕倨矣。

庚子,以西京留守、同平章事李從珂為鳳翔節度使。

廢武興軍,復以鳳、興、文三州隸山南西道。

丁未,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趙鳳同平章事,充安國節度使。

八月,庚申,馬希範至長沙;辛酉,襲位。甲子,孟知祥令李昊為武泰趙季良等五留後草表,請以知祥為蜀王,行墨制,仍自求旌節,昊曰:“比者諸將攻取方鎮,即有其地,今又自求朝廷節鋮及明公封爵,然則輕重之權皆在羣下矣;借使明公自請,豈不可!”知祥大悟,更令昊為己草表,請行墨制,補兩川刺史已下;又表請以季良等五留後為節度使。

初,安重誨圖兩川,自知祥殺李嚴,每除刺史,皆以東兵衞送之,小州不減五百人,夏魯奇、李仁矩、武虔裕各數千人,皆以牙隊為名。及知祥克遂、閬、利、夔、黔、梓六鎮,得東兵無慮三萬人,恐朝廷徵還,表請其子。

吳徐知誥廣金陵城周圍二十里。

初,契丹既強,寇抄盧龍諸州皆遍,幽州城門之外,虜騎充斥。每自涿州運糧入幽州,虜多伏兵於閻溝,掠取之。及趙德鈞為節度使,城閻溝而戍之,為良鄉縣,糧道稍通。幽州東十里之外,人不敢樵牧;德鈞於州東五十里城潞縣而戍之,近州之民始得稼穡。至是,又於州東北百餘裏城三河縣以通薊州運路,虜騎來爭,德鈞擊卻之。九月,庚辰朔,奏城三河畢。邊人賴之。

壬午,以鎮南節度使馬希範為武安節度使,兼侍中。

孟知祥命其子仁贊攝行軍司馬,兼都總轄兩川牙內馬步都軍事。

冬,十月,己酉朔,帝復遣李存瓘如成都,凡劍南自節度使、刺史以下官,聽知祥差罷訖奏聞,朝廷更不除人;唯不遣戍兵子,然其兵亦不復徵也。

秦王從榮喜為詩,聚浮華之士高輦等於幕府,與相唱和,頗自矜伐。每置酒,輒令僚屬賦詩,有不如意者面毀襲抵棄。壬子,從榮入謁,帝語之曰:“吾雖不知書,然喜聞儒生講經義,開益人智思。吾見莊宗好為詩,將家子文非素習,徒取人竊笑,汝勿效也。”丙辰,幽州奏契丹屯捺剌泊。

前影義節度使李金全屢獻馬,上不受,曰:“卿在鎮為治何如?勿但以獻馬為事!”金全,吐谷渾人也。

壬申,大理少卿康澄上疏曰:“臣聞童謠非禍福之本,妖祥豈隆替之源!故雊雉升鼎而桑谷生朝,不能止殷宗之盛;神馬長嘶而玉龜告兆,不能延晉祚之長。是知國家有不足懼者五,有深可畏者六:陰陽不調不足懼,三辰失行不足懼,小人訛言不足懼,山崩川涸不足懼,蟊賊傷稼不足懼;賢人藏匿深可畏,四民遷業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恥道消深可畏,譭譽亂真深可畏,直言蔑聞深可畏。不足懼者,願陛下存而勿論;深可畏者,願陛下修而靡忒。”優詔獎之。秦王從榮為人鷹視,輕佻峻急;既判六軍諸衞事,復參朝政,多驕縱不法。初,安重誨為樞密使,上專屬任之。從榮及宋王從厚自襁褓與之親狎,雖典兵,常為重誨所制,畏事之。重誨死,王淑妃與宣徽使孟漢瓊宣傳帝命,範延光、趙延壽為樞密使,從榮皆輕侮之。河陽節度使、同平章事石敬瑭兼六軍諸衞副使,其永寧公主與從榮異母,素相憎疾。從榮以從厚聲名出己右,尤忌之;從厚善以卑弱奉之,故嫌隙不外見。石敬瑭不與從榮共事,常思外補以避之。範延光、趙延壽亦慮及禍,屢辭機要,請與舊臣迭為之,上不許。會契丹入寇,上命擇帥臣鎮河東,延光、延壽皆曰:“當今帥臣可往者,獨石敬瑭、康義誠耳。”敬瑭亦願行,上即命除之。既受詔,不落六軍副使,敬瑭復辭,上乃以宣徽使硃弘昭知山南東道,代義誠詣闕。

十一月,辛巳,以三司使孟秸為忠武節度使,以忠武節度使馮贇充宣徽南院使,判三司。鵠本刀筆吏,與範延光鄉里厚善,數年間引擢至節度使;上雖知其太速,然不能違也。

乙酉,上以胡寇浸北邊,命趣議河東帥;石敬瑭之,而範延光、趙延壽用康義誠,議久不決。樞密直學士李崧以為非石太尉不可。延光曰:“僕亦累奏用之,上留之宿衞耳。”會上遣中使趣之,眾乃從崧議。丁亥,以石敬瑭為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國、威等軍蕃漢馬步總管,加兼侍中。

己丑,加樞密使趙延壽同平章事。

吳以諸道都統徐知誥為大丞相、太師,加領德勝節度使;知誥矢丞相、太師。

大同節度使張敬達聚兵要害,契丹竟不敢南下而還。敬達,代州人也。

蔚州刺史張彥超本沙陀人,嘗為帝養子,與石敬瑭有隙;聞敬瑭為總管,舉城附於契丹,契丹以為大同節度使。

石敬瑭至晉陽,以部將劉知遠、周瑰為都押衙,委以心腹;軍事委知遠,帑藏委瑰。瑰,晉陽人也。

十二月,戊午,以康義誠為河陽節度使,兼侍衞親軍馬步都指揮使;以硃弘昭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是歲,漢主立其子耀樞為雍正,龜圖為康王,弘度為賓王,弘熙為晉王,弘昌為越王,弘弼為齊王,弘雅為韶王,弘澤為鎮王,弘為萬王,弘杲為循王,弘為思王,弘邈為高王,弘簡為同王,弘建為益王,弘濟為辯王,弘道為貴王,弘昭為宜王,弘政為通王,弘益為定王;未幾,徙弘度為秦王。

◎長興四年癸巳,公元九三三年,正月,戊子,加秦王從榮守尚書令,兼侍中。庚寅,以端明殿學士歸義劉昫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閩人有言真封宅龍見者,閩王延鈞更命其宅曰龍躍宮。遂詣寶皇宮受冊,備儀衞,入府,即皇帝位,國號大閩,大赦,改元龍啓;更名璘。追尊父祖,立五廟。以其僚屬李為左僕、門下侍郎,其子節度使繼鵬為右僕、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以親吏吳勖為樞密使。唐冊禮使裴傑、程侃適至海門,閩主以傑為如京使;侃固求北還,不許。閩主自以國小地僻,常謹事四鄰,由是境內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