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唐紀三十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置南陽節度使,以南陽太守魯炅為之,將嶺南、黔中、襄陽子弟五萬人屯葉北,以備安祿山。炅表薛願為潁川太守兼防禦使,龐堅為副使。願,故太子瑛之妃兄;堅,玉之玄孫也。乙丑,安祿山遣其子慶緒寇潼關,哥舒翰擊卻之。

己巳,加顏真卿户部侍郎兼本郡防禦使;真卿以李為副。

二月,丙戌,加李光弼魏郡太守、河北道採訪史。

史思明等圍饒陽二十九,不下,李光弼將蕃、漢步騎萬餘人、太原弩手三千人出井陘。己亥,至常山,常山團練兵三千人殺胡兵,執安思義出降。光弼謂思義曰:“汝自知當死否?”思義不應。光弼曰:“汝久更陳行,視吾此眾,可敵思明否?今為我計當如何?汝策可取,當不殺汝。”思義曰:“大夫士馬遠來疲弊,猝遇大敵,恐未易當;不如移軍入城,早為備禦,先料勝負,然後出兵。胡騎雖鋭,不能持重,苟不獲利,氣沮心離,於時乃可圖矣。思明今在饒陽,去此不二百里。昨暮羽書已去,計其先鋒來晨必至,而大軍繼之,不可不留意也。”光弼悦,釋其縛,即移軍入城。史思明聞常山不守,立解饒陽之圍;明未旦,先鋒已至,思明等繼之,合二萬餘騎,直抵城下。光弼遣步卒五千自東門出戰,賊守門不退。光弼命五百弩於城上齊發之,賊稍卻;乃出弩手千人分為四隊,使其矢發發相繼,賊不能當,斂軍道北。光弼出兵五千為槍城於道南,夾呼沱水而陳;賊數以騎兵搏戰,光弼之兵之,人馬中矢者太半,乃退,小憩以俟步兵。有村民告賊步兵五千自饒陽來,晝夜行百七十里,至九門南逢壁,度憩息。光弼遣步騎各二千,匿旗鼓,並水潛行,至逢壁,賊方飯,縱兵掩擊,殺之無遺。思明聞之,失勢,退入九門。時常山九縣,七附官軍,惟九門、藁城為賊所據。光弼遣裨將張奉璋以兵五百戍石邑,餘皆三百人戍之。

上以吳王祗為靈昌太守、河南都知兵馬使。賈賁前至雍丘,有眾二千。先是譙郡太守楊萬石以郡降安祿山,真源令河東張巡使為長史,西賊。巡至真源,帥吏民哭於玄元皇帝廟,起兵討賊,吏民樂從者數千人;巡選兵千人西至雍丘,與賈賁合。

初,雍丘令令狐以縣降賊,賊以為將,使東擊淮陽救兵於襄邑,破之,俘百餘人,拘於雍丘,將殺之,往見李庭望;淮陽兵遂殺守者,子走,故賈賁得以其間入雍丘。庚子,引賊兵攻雍丘;賁出戰,敗死。張巡力戰卻賊,因兼領賁眾,自稱吳王先鋒使。

三月,乙卯,復與賊將李懷仙、楊朝宗、謝元同等四萬餘眾奄至城下;眾懼,莫有固志。巡曰:“賊兵鋭,有輕我心。今出其不意擊之,彼必驚潰。賊勢小折,然後城可守也。”乃使千人乘城;自帥千人,分數隊,開門突出。巡身先士卒,直衝賊陳,人馬辟易,賊遂退。明,復進攻城,設百砲環城,樓堞皆盡;巡於城上立木柵以拒之。賊蟻附而登,巡束蒿灌脂,焚而投之,賊不得上。時同賊隙,出兵擊之,或夜縋斫營。積六十餘,大小三百餘戰,帶甲而食,裹瘡復戰,賊遂敗走。巡乘勝追之,獲胡兵二千人而還,軍聲大振。

初,户部尚書安思順知祿山反謀,因入朝奏之。及祿山反,上以思順先奏,不之罪也。哥舒翰素與之有隙,使人詐為祿山遺思順書,於關門擒之以獻,且數思順七罪,請誅之。丙辰,思順及弟太僕卿元貞皆坐死,家屬徙嶺外。楊國忠不能救,由是始畏翰。

郭子儀至朔方,益選兵,戊午,進軍於代。

戊辰,吳王祗擊謝元同,走之,拜陳留太守、河南節度使。

壬午,以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為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加顏真卿河北採訪使。真卿以張澹為支使。

先是清河客李萼,年二十餘,為郡人乞師於真卿曰:“公首唱大義,河北諸郡恃公以為長城。今清河,公之西鄰,國家平聚江、淮、河南錢於彼以贍北軍,謂之‘天下北庫’;今有布三百餘萬匹,八十餘萬匹,錢三十餘萬緡,糧三十餘萬斛。昔討默啜,甲兵皆貯清河庫,今有五十餘萬事;户七萬,口十餘萬。竊計財足以三平原之富,兵足以倍平原之強。公誠資以士卒,撫而有之,以二郡為腹心,則餘郡如四支,無不隨所使矣。”真卿曰:“平原兵新集,尚未訓練,自保恐不足,何暇及鄰!雖然,借若諾子之請,則將何為乎?”萼曰:“清河遣僕銜命於公者,非力不足而借公之師以嘗寇也,亦觀大賢之明義耳。今仰瞻高意,未有決辭定,僕何敢遽言所為哉!”真卿奇之,與之兵。眾以為萼年少輕虜,徒分兵力,必無所成,真卿不得已辭之。萼就館,復為書説真卿,以為:“清河去逆效順,奉粟器械以資軍,公乃不納而疑之。僕回轅之後,清河不能孤立,必有所繫託,將為公西面之強敵,公能無悔乎?”真卿大驚,遽詣其館,以兵六千借之;送至境,執手別。真卿問曰:“兵已行矣,可以言子之所為乎?”萼曰:“聞朝廷遣程千里將兵十萬出崞口討賊,賊據險拒之,不得前。今當引兵先擊魏郡,執祿山所署太守袁之泰,納舊太守司馬垂,使為西南主人;分兵開崞口,出千里之師,因討汲、鄴以北至於幽陵郡縣之未下者;平原、清河帥諸同盟,合兵十萬,南臨孟津,分兵循河,據守要害,制其北走之路。計官軍東討者不下二十萬,河南義兵西向者亦不減十萬。公但當表朝廷堅壁勿戰,不過月餘,賊必有內潰相圖之變矣。”真卿曰“善!”命錄事參軍李擇及平原令範冬馥將其兵,會清河兵四千及博平兵千人軍於堂邑西南。袁知泰遣其將白嗣恭等將二萬餘人來逆戰,三郡兵力戰盡,魏兵大敗,斬首萬餘級,捕虜千餘人,得馬千匹,軍資甚眾,知泰奔汲郡。遂克魏郡,軍聲大振。時北海太守賀蘭進明亦起兵,真卿以書召之併力,進明將步騎五千渡河,真卿陳兵逆之,相揖,哭於馬上,哀動行伍。進明屯平原城南,休養士馬,真卿每事諮之,由是軍權稍移於進明矣,真卿不以為嫌。真卿以堂邑之功讓進明,進明奏其狀,取捨任意。敕加進明河北招討使,擇、冬馥微進資級,清河、博平有功者皆不錄。進明攻信都郡,久之,不克;錄事參軍長安第五琦勸進明厚以金募勇士,遂克之。

李光弼與史思明相守四十餘,思明絕常山糧道。城中乏草,馬食薦籍。光弼以車五百乘之石邑取草,將車者皆衣甲,弩手千人衞之,為方陳而行,賊不能奪。蔡希德引兵攻石邑,張奉璋拒卻之。光弼遣使告急於郭子儀,子儀引兵自井陘出,夏,四月,壬辰,至常山,與光弼合,蕃、漢步騎共十餘萬。甲午,子儀、光弼與史思明等戰於九門城南,思明大敗。中郎將渾瑊李立節,殺之。瑊,釋之之子也。思明收餘眾奔趙郡,蔡希德奔鉅鹿。思明自趙郡如博陵,時博陵已降官軍,思明盡殺郡官。河朔之民苦賊殘暴,所在屯結,多至二萬人,少者萬人,各為營以拒賊;及郭、李軍至,爭出自效。庚子,攻趙郡;一,城降。士卒多虜掠,光弼坐城門,收所獲,悉歸之,民大悦。子儀生擒四千人,皆舍之,斬祿山太守郭獻璆。光弼進圍博陵,十,不拔,引兵還恆陽就食。

楊國忠問士之可為將者於左拾遺博平張鎬及蕭昕,鎬、昕薦左贊善大夫永壽來瑱。丙午,以瑱為潁川太守。賊屢攻之,瑱前後破賊甚眾,加本郡防禦使,人謂之“來嚼鐵”安祿山使平盧節度使呂知誨誘安東副大都護馬靈察,殺之。平盧遊弈使武陟劉客奴、先鋒使董秦及安東將王玄志同謀討誅知誨,遣使逾海與顏真卿相聞,請取范陽以自效。真卿遣判官賈載齎糧及戰士衣助之。真卿時惟一子頗,才十餘歲,使詣客奴為質。朝廷聞之,以客奴為平盧節度使,賜名正臣;玄志為安東副大都護,董秦為平盧兵馬使。

南陽節度使魯炅立柵於滍水之南,安祿山將武令珣、畢思琛攻之。

段譯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下之下十三載(甲午、754)唐紀三十三唐玄宗天寶十三載(甲午,公元754年)[1],正月,己亥,安祿山入朝。是時楊國忠言祿山必反,且曰:“陛下試召之,必不來。”上使召之,祿山聞命即至。庚子,見上於華清宮,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寵擢至此,為國忠所疾,臣死無矣!”上憐之,賞賜鉅萬,由是益親信祿山,國忠之言不能入矣。太子亦知祿山必反,言於上,上不聽。

[1]季,正月己亥(初三),安祿山入朝。當時楊國忠進言説安祿山必反,並説:“陛下試召他入朝,他一定不來。”於是玄宗就派人召見安祿山,安祿山聽見命令立刻來朝。庚子(初四),安祿山晉見玄宗於華清宮,哭訴説:“我本是一名胡人,只是受到陛下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地位,但卻不為楊國忠所容,恐怕難以活命了!”玄宗聽後十分憐愛,重加賞賜,因此更加信任安祿山,楊國忠的話一點也聽不進去。太子李亨也知道安祿山要謀反,告訴玄宗,玄宗不聽。

[2]甲辰,太清宮奏:“學士李琪見玄元皇帝乘紫雲,告以國祚延昌。”[2]甲辰(初八),太清宮上奏説:“崇玄館學士李琪看見玄元皇帝老子乘紫雲,告訴他説大唐王朝昌盛長久。”[3]唐初,詔敕皆中書、門下官有文者為之。乾封以後,始召文士元萬頃、範履冰等草諸文辭,常於北門候進止,時人謂之“北門學士”中宗之世,上官昭容專其事。上即位,始置翰林院,密邇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書、畫、琴、棋、數術之工皆處之,謂之“待詔”刑部尚書張均及弟太常卿皆翰林院供奉。上加安祿山同章事,已令張草制。楊國忠諫曰:“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宰相!制書若下,恐四夷輕唐。”上乃止。乙巳,加祿山左僕,賜一子三品、一子四品官。

[3]唐朝初年,皇上所下的詔書制敕都由中書省和門下省官吏中善於作文章的人撰寫。乾封年以後,開始召文士元萬頃、範履冰等人草寫文告,這些人常常在北門值班等候命令,所以當時的人把他們稱為“北門學士”中宗在位時,由上官昭容專門管這些事。玄宗即位以後,開始設置翰林院,靠近宮廷,延攬天下能文之士,下至佛僧、道士以及通書、畫、琴、棋、卜、祝的人,都召進去,這些人被稱為“翰林待詔”刑部尚書張均和他的弟弟太常卿張都在翰林院供奉皇上。玄宗想要加封安祿山同平章事,已經令張草寫了制書。這時,楊國忠進諫説:“安祿山雖然有戰功,但是目不識丁,怎麼能夠做宰相呢?如果制書頒佈,恐怕周邊的夷人會輕視我們大唐王朝。”玄宗只好取消了這一任命。乙巳(初九),玄宗加封安祿山左僕,賜給他的一個兒子三品官,另一個兒子四品官。

[4]丙午,上還宮。

[4]丙午(初十),玄宗返回宮中。

[5]安祿山求兼領閒廄、羣牧;庚申,以祿山為閒廄、隴右羣牧等使。祿山又求兼總監;壬戌,兼知總監事。祿山奏以御史中丞吉温為武部侍郎,充閒廄副使,楊國忠由是惡温。祿山密遣親信選健馬堪戰者數千匹,別飼之。

[5]安祿山請求兼任閒廄使、羣牧使等職。庚申(二十四),玄宗任命安祿山為閒廄、隴右羣牧等使。安祿山又請求兼任羣牧總監,壬戌(二十六),玄宗又任命安祿山兼任總監。安祿山又上奏請求任命御史中丞吉温為武部侍郎,充任閒廄副使,楊國忠因此恨吉温。安祿山暗中派親信挑選能征善戰的健壯軍馬數千匹,另選地方飼養。

[6]二月,壬申,上朝獻太清宮,上聖祖尊號曰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大皇太帝。癸酉,享太廟,上高祖諡曰神堯大聖光孝皇帝,太宗諡曰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高宗諡曰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宗諡曰孝和大聖大昭孝皇帝,睿宗諡曰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以漢家諸帝皆諡孝故也。甲戌,羣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赦天下。

[6]二月壬申(初六),玄宗向太清宮獻食,上聖祖老子尊號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大皇太帝。癸酉(初七),玄宗祭祀太廟,上高祖李淵諡號為神堯大聖光孝皇帝,太宗李世民諡號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高宗李治諡號為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宗李顯諡號為孝和大聖大昭孝皇帝,睿宗李旦諡號為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因為漢朝的皇帝的諡號都有“孝”字,所以都加諡號為“孝”甲戌(初八),羣臣上玄宗尊號為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大赦天下。

[7]丁丑,楊國忠進位司空;甲申,臨軒冊命。

[7]丁丑(十一),玄宗晉升楊國忠為司空。甲申(十八),楊國忠在殿前的平台上接受玄宗的冊命。

[8]己丑,安祿山奏:“臣所部將士討奚、契丹、九姓、同羅等,勳效甚多,乞不拘常格,超資加賞,仍好寫告身付臣軍授之。”於是除將軍者五百餘人,中郎將者二千餘人。祿山反,故先以此收眾心也。

[8]己丑(二十三),安祿山上奏説:“我所率領的部下將士討伐奚、契丹、九姓胡、同羅等,功勳卓著,乞望陛下能夠打破常規,越級封官賞賜,並希望寫好委任狀,讓我在軍中授與他們。”因此安祿山部將被任命為將軍的有五百多人,中郎將的有二千多人。安祿山要謀反,所以藉此收買人心。

三月,丁酉朔,祿山辭歸范陽。上解御衣以賜之,祿山受之驚喜。恐楊國忠奏留之,疾驅出關。乘船沿河而下,令船伕執繩板立於岸側,十五里一更,晝夜兼行,數百里,過郡縣不下船。自是有言祿山反者,上皆縛送,由是人皆知其將反,無敢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