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漢紀十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強圉大荒落,盡玄黓閹茂,凡六年。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一二四年冬,十一月,乙丑,薛澤免。以公孫弘為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始。

時上方興功業,弘於是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每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上亦使左右文學之臣與之論難。弘嘗奏言:“十賊彍弩,百吏不敢前。請民毋得挾弓弩,便。”上下其議。侍中吾丘壽王對曰:“臣聞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暴討也。秦兼天下,銷甲兵,折鋒刃;其後民以櫌鉏、棰梃相撻擊,犯法滋眾,盜賊不勝,卒以亂亡。故聖王務教化而省防,知其不足恃也。禮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舉之,’明示有事也。大之禮,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愚聞聖王合以明教矣,未聞弓矢之為也。且所為者,為盜賊之以攻奪也;攻奪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之於重誅,固不避也。臣恐人挾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備而抵法,是擅賊威而奪民救也。竊以為大不便。”書奏,上以難弘,弘詘服焉。

意忌,外寬內深。諸嘗與弘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董仲舒為人廉直,以弘為從諛,弘嫉之。膠西王端驕恣,數犯法,所殺傷二千石甚眾。弘乃薦仲舒為膠西相;仲舒以病免。汲黯常毀儒,面觸弘,弘誅之以事,乃言上曰:“右內史界部中多貴臣、宗室,難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請徙黯為右內史。”上從之。

,大旱。

匈奴右賢王數侵擾朔方。天子令車騎將軍青將三萬騎出高闕,衞尉蘇建為遊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高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為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皆領屬車騎將軍,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俱出右北平;凡十餘萬人,擊匈奴。右賢王以為漢兵遠,不能至,飲酒,醉。衞青等兵出六七百里,夜至,圍右賢王。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十百萬,於是引兵而還。

,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衞青為大將軍,諸將皆屬焉。夏,四月,乙未,復益封青八千七百户,封青三子伉、不疑、登皆為列侯。青固謝曰:“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勞,上列地封為三侯,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天子曰:“我非忘諸校尉功也。”乃封護軍都尉公孫敖為合騎侯,都尉韓説為龍頟侯,公孫賀為南窌侯,李察為樂安侯,校尉李朔為涉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皆賜爵關內侯。

於是青尊寵,於羣臣無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獨汲黯與亢禮。人或説黯曰:“自天子羣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大將軍聞,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於平。大將軍青雖貴,有時侍中,上踞廁而視之;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其見敬禮如此。

夏,六月,詔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其令禮官勸學興禮以為天下先!”於是丞相弘等奏:“請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第其高下,以補郎中、文學、掌故;即有秀才異等,輒以名聞;其不事學若下材,輒罷之。又,吏通一藝以上者,請皆選擇以補右職。”上從之。自此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學之士矣。

秋,匈奴萬騎入代,殺都尉硃英,略千餘人。

初,淮南王安,好讀書屬文,喜立名譽,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其羣臣、賓客,多江、淮間輕薄士,常以厲王遷死安。建元六年,彗星見,或説王曰:“先吳軍時,彗星出,長數尺,然尚血千里。今彗星竟天,天下兵當大起。”王心以為然,乃益治攻戰具,積金錢。

郎中雷被獲罪於太子遷,時有詔,從軍者輒詣長安,被即願奮擊匈奴。太子惡被於王,斥免之,後。是歲,被亡之長安,上書自明。事下廷尉治,蹤跡連王,公卿請逮捕治王。太子遷謀令人衣衞士衣,持戟居王旁,漢使有非是者,即刺殺之,因發兵反。天子使中尉宏即訊王,王視中尉顏和,遂不發。公卿奏:“安壅閼奮擊匈奴者,格明詔,當棄市。”詔削二縣。既而安自傷曰:“吾行仁義,反見削地。”恥之,於是為反謀益甚。安與衡山王賜相責望,禮節間不相能。衡山王聞淮南王有反謀,恐為所並,亦結賓客為反具,以為淮南已西,發兵定江、淮之間而有之。衡山王后徐來譖太子於王,廢之而立其弟孝。王囚太子而佩孝以王印,令招致賓客。賓客來者微知淮南、衡山有逆計,夜從容勸之。王乃使孝客江都人枚赫、陳喜作輣車、鍛矢,刻天子璽、將相軍吏印。秋,衡山王當入朝,過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語,除前隙,約束反具。衡山王即上書謝病,上賜書不朝。

◎元朔六年戊午,公元前一二三年,二月,大將軍青出定襄,擊匈奴;以合騎侯公孫敖為中將軍,太僕公孫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衞尉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鹹屬大將軍。斬首數千級而還,休士馬於定襄、雲中、雁門。

赦天下。

夏,四月,衞青復將六將軍出定襄,擊匈奴,斬首虜萬餘人。右將軍建、前將軍信並軍三千餘騎獨逢單于兵,與戰一餘,漢兵且盡。信故胡小王,降漢,漢封為翕侯,及敗,匈奴誘之,遂將其餘騎可八百降匈奴。建盡亡其軍,身亡,自歸大將軍。

議郎周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裨將。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軍正閎、長史安曰:“不然。《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也。’今建以數千當單于數萬,力戰一餘,士盡,不敢有二心,自歸,而斬之,是示後無反意也,不當斬。”大將軍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説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誅於境外,而具歸天子,天子自裁之,於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不亦可乎?”軍吏皆曰:“善!”遂囚建詣行在所。

初,平陽縣吏霍仲孺給事平陽侯家,與青姊衞少兒私通,生霍去病。去病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再從大將軍擊匈奴,為票姚校尉,與輕騎勇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於是天子曰:“票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餘級,得相國、當户,斬單于大父行藉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再冠軍,封去病為冠軍侯。上谷太守郝賢四從大將軍,捕斬首虜二千餘級,封賢為眾利侯。”是歲,失兩將軍,亡翕侯,軍功不多,故大將軍不益封,止賜千金。右將軍建至,天子不誅,贖為庶人。

單于既得翕侯,以為自次王,用其姊之,與謀漢。信教單于益北絕幕,以誘罷漢兵,徼極而取之,無近。單于從其計。

是時,漢比歲發十餘萬眾擊胡,斬捕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而漢軍士馬死者十餘萬,兵甲轉漕之費不與焉。於是大司農經用竭,不足以奉戰士。六月,詔令民得買爵及贖錮,免臧罪。置賞官,名曰武功爵,級十七萬,凡直三十餘萬金。諸買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為吏。吏道雜而多端,官職耗廢矣。

◎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一二二年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獲獸,一角而足有五蹄。有司言:“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於是以慶五畤,畤加一牛,以燎。久之,有司又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二元以長星曰光,今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雲。”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上書獻太山及其旁邑。天子以他縣償之。

淮南王安與賓客左吳等夜為反謀,按輿地圖,部署兵所從入。諸使者道長安來,為妄言,言“上無男,漢不治”即喜;即言“漢廷治,有男”王怒,以為妄言,非也。

王召中郎伍被與謀反事,被曰:“王安得此亡國之言乎?臣見宮中生荊棘,霑衣也。”王怒,系伍被父母,囚之。三月,復召問之,被曰:“昔秦為無道,窮奢極,百姓思亂者十家而六七。高皇帝起於行陳之中,立為天子,此所謂蹈瑕候間,因秦之亡而動者也。今大王見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獨不觀近世之吳、楚乎!夫吳王王四郡,國富民眾,計定謀成,舉兵而西;然破於大梁,奔走而東,身死祀絕者何?誠逆天道而不知時也。方今大王之兵,眾不能十分吳、楚之一,天下安寧,萬倍吳、楚之時,大王不從臣之計,今見大王棄千乘之君,賜絕命之書,為羣臣先死於東宮也。”王涕泣而起。

王有孽子不害,最長,王弗愛,王后、太子皆不以為子、兄數。不害有子建,材高有氣,常怨望太子,陰使人告太子謀殺漢中尉事,下廷尉治。

王患之,發,復問伍被曰:“公以為吳興兵,是?非?”被曰:“非也。臣聞吳王悔之甚,願王無為吳王之所悔。”王曰:“吳何知反!漢將一過成皋者四十餘人,今我絕成皋之口,據三川之險,招山東之兵,舉事如此,左吳、趙賢、硃驕如皆以為什事九成,公獨以為有禍無福,何也?必如公言,不可徼倖?”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計。當今諸侯無異心,百姓無怨氣,可偽為丞相、御史請書,徙郡國豪桀高貲於朔方,益發甲卒,急其會;又偽為詔獄書,逮諸侯太子、倖臣。如此,則民怨,諸侯懼,即使辯士隨而説之,儻可徼倖什得一乎!”王曰:“此可也。雖然,吾不至若此。”於是王乃作皇帝璽,丞相、御史大夫、將軍、軍吏、中二千石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漢使節。使人偽得罪而西,事大將軍,一發兵,即刺殺大將軍。且曰:“漢廷大臣,獨汲黯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説丞相弘等,如發蒙振落耳!”王發國中兵,恐其相、二千石不聽,王乃與伍被謀先殺相、二千石。又令人衣求盜衣,持羽檄從東方來,呼曰:“南越兵入界!”因以發兵。會廷尉逮捕淮南太子,淮南王聞之,與太子謀,召相、二千石,殺而發兵。召相,相至,內史、中尉皆不至。王念,獨殺相無益也,即罷相。王猶豫,計未決。太子即自剄,不殊。

伍被自詣吏,告與淮南王謀反蹤跡如此。吏因捕太子、王后,圍王宮,盡求捕王所與謀反賓客在國中者,索得反具,以聞。下公卿治其黨與,使宗正以符節治王。未至,十一月,淮南王安自剄。殺王后荼、太子遷,諸所與謀反者皆族。

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勿誅。廷尉湯曰:“被首為王畫反計,罪不可赦。”乃誅被。侍中莊助素與淮南王相結,私論議,王厚賂遺助;上薄其罪,勿誅。張湯爭,以為:“助出入門,腹心之臣,而外與諸侯私如此,不誅,後不可治。”助竟棄市。

衡山王上書,請廢太子,立其弟孝為太子。聞,即遣所善白嬴之長安上書,言“孝作輣車、鍛矢,與王御者以敗孝。會有司捕所與淮南謀反者,得陳喜于衡山王子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聞“律:先自告,除其罪”即先自告所與謀反者枚赫、陳喜等。公卿請逮捕衡山王治之,王自剄死。王后徐來、太子及孝皆棄市,所與謀反者皆族。

凡淮南、衡山二獄,所連引列侯、二千石、豪桀等,死者數萬人。

夏,四月,赦天下。

丁卯,立皇子據為太子,年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