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紀三十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昭陽單閼,盡閼逢執徐,凡二年。
安皇帝戊◎元興二年癸卯,公元四零三年,正月,盧循使司馬徐道覆寇東陽;二月,辛丑,建武將軍劉裕擊破之。道覆,循之姊夫也。
乙卯,以太尉玄為大將軍。
丁巳,玄殺冀州刺史孫無終。
玄上表請帥諸軍掃平關、洛,既而諷朝廷下詔不許,乃雲:“奉詔故止。”玄初飭裝,先命作輕舸,載服玩、書畫。或問其故,玄曰:“兵兇戰危,
有意外,當使輕而易運。”眾皆笑之。
夏,四月,癸巳朔,有食之。
南燕主備德故吏趙融自長安來,始得母兄兇問,備德號慟吐血,因而寢疾。
司隸校尉慕容達謀反,遣牙門皇璆帥眾攻端門,殿中帥侯赤眉開門應之;中黃門孫進扶備德逾城匿於進舍。段宏等聞宮中有變,勒兵屯四門。備德入宮,誅赤眉等。達出奔魏。
備德優遷徙之民,使之長復不役;民緣此迭相廕冒,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以避課役。尚書韓訁卓請加隱核,備德從之,使訁卓巡行郡縣,得廕户五萬八千。
泰山賊王始聚眾數萬,自稱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南燕桂林王鎮討禽之。臨刑,或問其父及兄弟安在,始曰:“太上皇蒙塵於外,徵東、徵西為亂兵所害。”其怒之曰:“君正坐此口,奈何尚爾!”始曰:“皇后不知,自古豈有不亡之國!朕則崩矣,終不改號!”五月,燕王熙作龍騰苑,方十餘裏,役徒二萬人。築景雲山於苑內,基廣五百步,峯高十七丈。
秋,七月,戊子,魏主珪北巡,作離宮於豺山。
平原太守和跋奢豪喜名,珪惡而殺之,使其弟毘等就與訣。跋曰:“灅北土瘠,可遷水南,勉為主計。”且使之背己,曰:“汝何忍視吾之死也!”毘等諭其意,詐稱使者,逃入秦。珪怒,滅其家。中壘將軍鄧淵從弟尚書暉與跋善,或譖諸珪曰:“毘之出亡,暉實送之。”珪疑淵知其謀,賜淵死。
南涼王傉檀及沮渠蒙遜互出兵攻呂隆,隆患之。秦之謀臣言於秦王興曰:“隆藉先世之資,專制河外,今雖飢窘,尚能自支,若將來豐贍,終不為吾有。涼州險絕,土田饒沃,不如因其危而取之。”興乃遣使徵呂超入侍。隆念姑臧終無以自存,乃因超請於秦。興遣尚書左僕
齊難、鎮西將軍姚詰、左王乞伏乾歸、鎮遠將軍趙曜帥步騎四萬
隆於河西,南涼王傉檀攝昌松、魏安二戍以避之。八月,齊難等至姑臧,隆素車白馬
於道旁。隆勸難擊沮渠蒙遜,蒙遜使臧莫孩拒之,敗其前軍。難乃與蒙遜結盟,蒙遜遣弟挐入貢於秦。難以司馬王尚行涼州刺史,配兵三千鎮姑臧,以將軍閻松為倉松太守,郭將為番禾太守,分戍二城,徙隆宗族、僚屬及民萬户於長安,興以隆為散騎常侍,超為安定太守,自餘文武隨才擢敍。
初,郭黁常言“代呂者王”故其起兵,先推王詳,後推王乞基;及隆東遷,王尚卒代之。黁從乞伏乾歸降秦,以為滅秦者晉也,遂來奔,秦人追得,殺之。
沮渠蒙遜伯父中田護軍親信、臨松太守孔篤,皆驕恣為民患,蒙遜曰:“亂吾法者,二伯父也。”皆之使自殺。
秦遣使者梁構至張掖,蒙遜問曰:“禿髮傉檀為公而身為侯,何也?”構曰:“傉檀兇狡,款誠未著,故朝廷以重爵虛名羈縻之。將軍忠貫白,當入贊帝室,豈可以不信相待也!聖朝爵必稱功,如尹緯、姚晃,佐命之臣,齊難、徐洛,一時猛將,爵皆不過侯伯,將軍何以先之乎!昔竇融殷勤固讓,不
居舊臣之右,不意將軍忽有此問!”蒙遜曰:“朝廷何不即封張掖而更遠封西海
?”構曰:“張掖,將軍已自有之,所以遠授西海者,
廣大將軍之國耳。”蒙遜悦,乃受命。
荊州刺史桓偉卒,大將軍玄以桓修代之。從事中郎曹靖之説玄曰:“謙、修兄弟專據內外,權勢太重。”玄乃以南郡相桓石康為荊州刺史。石康,豁之子也。
劉裕破盧循於永嘉,追至晉安,屢破之,循浮海南走。
何無忌潛詣裕,勸裕于山陰起兵討桓玄。裕謀於土豪孔靖,靖曰:“山陰去都道遠,舉事難成;且玄未篡位,不如待其已篡,於京口圖之。”裕從之,靖,愉之孫也。
九月,魏主珪如南平城,規度灅南,將建新都。
侍中殷仲文、散騎常侍卞範之勸大將軍玄早受禪,陰撰九錫文及冊命。以桓謙為侍中、開府、錄尚書事,王謐為中書監、領司徒,桓胤為中書令,加桓修撫軍大將軍。胤,衝之孫也。丙子,冊命玄為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楚王,加九錫,楚國置丞相以下官。
桓謙私問彭城內史劉裕曰:“楚王勳德隆重,朝廷之情,鹹謂宜有揖讓,卿以為何如?”裕曰:“楚王,宣武之子,勳德蓋世。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謙喜曰:“卿謂之可即可耳。”新野人庾仄,殷仲堪之黨也,聞桓偉死,石康未至,乃起兵襲雍州刺史馮該於襄陽,走之。仄有眾七千,設壇,祭七廟,雲討桓玄,江陵震動。石康至州,發兵攻襄陽,仄敗,奔秦。
高雅之表南燕主備德請伐桓玄曰:“縱未能廓清吳、會,亦可收江北之地。”中書侍郎韓範亦上疏曰:“今晉室衰亂,江、淮南北,户口無幾,戎馬單弱。重以桓玄悖逆,上下離心;以陛下神武,發步騎一萬臨之,彼必土崩瓦解,兵不留行矣。得而有之,秦、魏不足敵也。拓地定功,正在今。失時不取,彼之豪傑誅滅桓玄,更修德政,豈惟建康不可得,江北亦無望矣。”備德曰:“朕以舊邦覆沒,
先定中原,乃平蕩荊、揚,故未南征耳。其駐公卿議之。”因講武城西,步卒三十七萬人,騎五萬三千匹,車萬七千乘。公卿皆以為玄新得志,未可圖,乃止。
冬,十月,楚王玄上表請歸籓,使帝作手詔固留之。又詐言錢塘臨平湖開,江州甘降,使百僚集賀,用為己受命之符。又以前世皆有隱士,恥於己時獨無,求得西朝隱士安定皇甫謐六世孫希之,給其資用,使隱居山林;徵為著作郎,使希之固辭不就,然後下詔旌禮,號曰高士。時人謂之“充隱。”又
廢錢用谷、
及復
刑,製作紛紜,志無一定,變更回覆,卒無所施行。
復貪鄙,人士有法書、好畫及佳園宅,必假蒲博而取之;尤愛珠玉,未嘗離手。
乙卯,魏主珪立其子嗣為齊王,加位相國;紹為清河王,加徵南大將軍;熙為陽平王;曜為河南王。
丁巳,魏將軍伊謂帥騎二萬襲高車餘種袁紇、烏頻;十一月,庚午,大破之。
詔楚王玄行天子禮樂,妃為王后,世子為太子。丁丑,卞範之為禪詔,使臨川王寶帝書之。寶,晞之曾孫也。庚辰,帝臨軒,遣兼太保、領司徒王謐奉璽綬,禪位於楚。壬午,帝出居永安宮。癸未,遷太慶神主於琅
國,穆章何皇后及琅
王德文皆徙居司徒府。百官詣姑孰勸進。十二月,庚寅朔,玄築壇於九井山北,壬辰,即皇帝位。冊文多非溥晉室,或諫之,玄曰:“揖讓之文,正可陳之於下民耳,豈可欺上帝乎!”大赦,改元永始。以南康之平固縣封帝為平固王,降何後為零陵縣君,琅
王德文為石陽縣公,武陵王遵為彭澤縣候。追尊文温為宣武皇帝,廟號太祖,南康公主為宣皇后,封子昇為豫章王。以會稽內史王愉為尚書僕
,愉子相國左長史綏為中書令。綏,桓氏之甥也。戊戌,玄入建康宮,登御坐,而牀忽陷,羣下失
。殷仲文曰:“將由聖德深厚,地不能載。”玄大悦。梁王珍之男臣孔樸奉珍之奔壽陽。珍之,晞之曾孫也。
戊申,燕王熙尊燕主垂之貴嬪段氏為皇太后。段氏,熙之慈母也。己酉,立苻貴嬪為皇后,大赦。
辛亥,桓玄遷帝於尋陽。
燕以衞尉悦真為青州刺史,鎮新城;光大夫衞駒為幷州刺史,鎮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