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316章心中異常坎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西驪山無當真武派收錄之《上清靈寶渾天寶鑑》,此二神功,皆有逆轉天地,引動天力之威能,資質淺薄者、無天緣者切莫強求,關乎死生大事,需三思而行,慎戒之者甚!”

“你小子是不是事先知道,這兩本寶典就在此處?”我岳父一直都當我説的是神話故事,但是沒想到這武林至寶還真不唸叨,説它它就出現,老頭不當我是能掐會算才怪。

其實不用説我丈人老頭,我自己都沒把先天神功這事當真,即使冷冰冰言之鑿鑿的説過,上古先天神功確實曾經存世,但是,誰又能想到,這兩套功法居然就在此地。

“我真的不知道…”我説話都有些結巴,恢復功力的機會就在眼前,對於幾個月來被傷病折磨不堪的我,驚喜之餘,我的身子不止不住微微顫抖起來。

我現在內傷鬱結,導致筋脈阻,丹田亦受重創,無法凝聚真氣,但是,我體內的真氣猶在,如果,按照先天神功的行功路線,疏通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溝通天地自然之力為我所用…我心中一絲明悟閃過,如果真是這樣,我就能繞過丹田氣海“蓄勢”的這一關,我恢復功力的夢想並不是天方夜譚。

先天干坤功乃是道門正宗心法,有造化天地之功,融匯真氣變化之能。追究其理論源,因為人體的潛能有無限的開發潛力,時下的武學視打通任督二脈,由後天進入先天境界為武者畢生的追求。

而這個理論還是我明確提出的。任脈、督脈通接通,形成龍虎際會之勢,則體內真氣可以在體內形成周天循環,生生不息,然而,達到這種境界,只是接通了奇經八脈中的兩條,那麼,如果是四條呢、六條呢、甚至是八脈聚通,那會是一個什麼概念?

我曾經就做過這樣大膽的猜測,而今天,這部《先天神功》的寶典就給我帶來了一個契機,我終於找到了能夠指點我,如何打通奇經八脈的功法。

據書中記載,當神功練到極致,能達到吐納天地動,彈指鬼神驚的境界,那種破壞力確實已經離了武學的範疇了“是真的!幹坤六訣真的傳於世!”我一邊研究秘笈,一邊忍不住熱淚盈眶的説道。

我岳父老頭罵了我一句:“沒出息!”又對我説道:“進入先天境界,接通生死天橋,引天地之力為己用,聽起來或許像那麼回事。

但是實際修煉上,卻太過匪夷所思,嶽元帥不是曾説:‘人力又窮而天地之力無限’,以有窮之軀駕馭天地無情之力,小子你可要想清楚,這裏面的兇險程度…如果嶽元帥練成了這種奇功,那憑他一人之力即可毀滅天地,還需要岳家軍作甚?”我心説也是,嶽元帥苦練二十年才略有小成,可見其過程的艱辛,才在遺書中反覆告誡後人,不可貪功冒進而自誤命,但是,我看着書中所敍述的境界,還是不怦然心動,心裏反覆掙扎着想要試一下。

話説當年,在岐山登位的武王姬發決戰殷紂於牧野,他親帥五千虎賁,會盟八百諸侯於孟津,三萬聯軍大破商兵二十萬,皆是憑藉武王先天神功的絕學引,以一己之力扭轉戰局所致。

但是,也因為此役引發天災,人間災禍不斷,才有了後來“周天子置九鼎以安天下”的典故。

周武王姬發又按照相父姜尚的意見,抹去了先天神功中能引發天災的最後一式“天驚地動”的口訣,所以留給後人的寶典中,只有幹坤七絕中的前六式與整套渾天寶鑑的功法。

周雖然取代了商,並以禮儀立國,卻未曾想,周王室劃天下為九州,分封諸侯和本族王公,最終引發秋五霸爭雄,戰國七雄並立的紛繁戰局,致使戰禍遷延四百年餘年,百姓塗炭民不聊生。

劍湖宮的主人,吳王闔閭本是周王室宗親,乃是大周天子周敬王的侄孫公子光。周敬王愛其聰慧,又因為當時諸強並起,周朝已經無力號令羣雄,只管轄天子都城三百里疆域,也就是後世所説“政令不出司隸”的由來。

周王對公子光報有極大期望,破例將王宗絕學傾囊相授,希望他能夠成長為振興周室的支柱。

後來,公子姬光神功初成,出鎬京前往吳地,並且結識了帶着公子勝落江湖、逃避鄭、楚追殺的伍員、齊國人孫武和吳國刺客專諸,共謀誅殺了統治吳地的吳王僚,而自立代替其位。吳王闔閭一生征伐,親統大軍於戰場之上殺戮無數。

但是,他始終抱着一個信念,為了恢復周王室榮耀的信念而戰,他先後率軍擊敗了楚國、越國的軍隊,又與晉國會盟與黃河,迫使強晉低頭,承認了他秋至尊霸主的地位。

可惜吳地遠離中原,多年征戰致使國力衰頹,使闔閭終未能完成對周敬王的承諾。吳軍最後還是在北上討伐不肯向周王室納貢的齊國之時,被齊、魯聯軍打得大敗,從此再也無力北伐,也直接導致吳王闔閭最後鬱鬱而終。他的死。

或許是因為對死干將夫婦心中有愧,亦或是他發現一生的奮鬥,霸主的尊位都如同一場鏡花水月,使得闔閭心灰意冷,使他避世於劍冢中,在孤獨等待中悄悄死去。

其後二十年,越王勾踐滅亡吳國,迫使吳王夫差自裁殉國,吳國因此亡國。勾踐覬覦先天神功與渾天寶鑑神功已久,他明知闔閭的墳墓就在劍池之下。

但是他用盡機關巧計也無法打開墓門,甚至發動民夫萬人挖掘劍池,但是始終無法將池水排幹。他又命人將千人石削落三丈,卻始終無法找到墓室的甬道。失望之餘,他焚燒了吳宮的社稷,悻悻南歸。

秋霸主吳王闔閭的傳説,也最終埋葬在這劍池深處,湮滅在茫茫歷史長河之中,但是,先天神功的傳説並沒有就此終結。

秋末年,趙、魏、韓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致使諸侯間攻伐更為頻繁,周王室先後遭到各家諸侯的掠奪,最終消亡於無形,渾天寶鑑輾轉落到秦王嬴政手裏,秦王嬴政以渾天寶鑑神功為助臂,以武力一統天下,開創大秦帝國九萬里江山。

定文字、置刑法,統一度量衡,自言功蓋三皇、五帝,乃是千古第一帝王,史稱秦始皇帝。秦始皇深知先天高手在戰場上的絕對統治力,害怕道、儒、法、兵、墨、縱橫、陰陽,諸子百家各派,涉及先天神功的高手聯合,可能危機到大秦的統治,因此發動了一場罷黜百家、焚書坑儒的血腥屠殺。

大量的學派典籍、上古神功被焚燬,以及諸子百家許多不世出的奇人皆遭屠戮。《渾天寶鑑》和《先天神功》兩大奇功也沒能得以倖免,自此上古玄功湮滅於世,後世再難重現先秦百家爭鳴的文化、武學的繁盛景象,實乃華夏之悲哀。

自秦朝以降,先後經歷了匈奴入侵、五胡亂華、十六國並立,拓跋南遷等異族入侵,中原武術始終停留在淺的體術範疇,並沒有高深的內功心法問世。後世武者中,或許有人意識到鍛鍊奇經八脈,對人體潛能發掘的重要,也有奇才曾經做過嘗試。

但是因為其過程太過繁雜、兇險,始終無人成功,也有無數人為此付出了命的代價。所以,實非不為之,蓋無法為之也。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達摩祖師東渡,將打通任生死玄關,釋放人體潛能的武學理念引入,中原武學才再次發展、繁榮起來。

宋代武林羣雄並起,中原武林再次繁榮,追溯其源,與此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平心而論,這絕對不是一句虛言。

後世武當的創始人張三丰,也就是我的小徒兒張通,原本也應該自幼在少林打好武功底,不過,這個時代變了。

就等為師我傳授你真正的絕世神功吧…嶽元帥留給我的武學心得,我翻閲完後第一覺就是:嶽元帥一生為人剛烈正直,傲上而不慢下,又主張回徽、欽二帝,所以高宗對他恨意極深,這是衝突的源,是不可避免的矛盾。

南宋朝廷的文官雖然敬畏嶽元帥,卻也很少有人與他厚,更多的則是擔心他仿效宋太祖趙匡胤,行黃袍加身舊事的腐儒,其中就以秦檜和万俟氏為代表。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致使他老人家被下獄之後,幾乎沒有人肯站出來替他説句公道話。

他在這卷遺冊中寫道:自從他被十二道金牌徵召回京,就已經明白自己將面對什麼樣的命運,不然他不會將湛盧寶劍還回劍冢,並且待好身後事。天下人皆以為嶽元帥愚忠,以至於見殺於風波亭邊,卻極少有人能明白他的真實心意。

實際上嶽元帥目光如炬,早就是看出這裏面的利害,岳家軍的高層確實有人勸他自立,而且相甚緊,但是,嶽元帥不忍內戰再起,致使中原百姓塗炭。這種心境,與之有着相似經歷的我最能體會。

我選擇了逃避,眼不見為淨,任憑你們以南統北,還是以北統南,都不再在我的管轄範圍之內了,但是嶽元帥選擇了一條更為決絕的道路,他最終選擇了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不然,以他老人家平生所學,即使他真有自立之心,也是輕而易舉之事。他沒有這樣做,只是平靜的攜長子慷慨赴義,以自己的死作為救贖,換來的是打消宋高宗對他的猜忌和他手下眾將的反意。

換來了南宋一百四十年偏安一隅的和平,嶽元帥的確實現了他一生信奉的準則…忠報國。浮想聯翩,讓我的思緒飛的太遠,我最終決定如果我能夠恢復昔的功力,我一定以我自己的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偉大的神州熱土。

我翻開幹坤功註解:“先天功,得法於上古河圖、洛書,師法於天地…萬物皆有靈…天地溝通,真源取之不竭…散氣海之氣於諸脈,如同治水在於疏導淤…功法無常,但天地證道萬法規一…皆可通曉天地,溝通經緯去天之浩然正氣,循環不息…”我一面背誦着口訣,一面翻看原文竹簡上的行功路線,很快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修煉起來,不知過了多久,我從入定中醒了過來,我心中異常歡喜,原先呆滯無法凝聚的真氣,居然漸漸開始收攏成束,這絕對是一個極好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