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54章動了腦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下擔心未必有機會面聖,有個想法還請大人代為稟報。”吳徵將心中所想一説,胡浩出個意外的神怪怪地道:“這事情非同小可,你想着拉本官下水是不是太陰了點?”

“在下沒這意思,唯心中所願而已。大人智計卓絕,應有比在下更好的方法。”吳徵羞澀笑道,似是被看穿心思不好意思。

“別裝了,説來説去還是想面聖,就依你吧,在宮外候着莫要離開。這事與本官絲毫無關,後果自己承擔,不過肯動腦子還是不錯。”胡浩隨口答道,目光卻向長街望去,身形也朝注目處行去。

即使在成都城豪富雲集之地,也少見如此神駿的健馬。通體烏黑猶如一塊油光發亮的黑炭,長長的鬃披散着。

信步而行並未飛馳,卻猶如足不沾地般輕巧明快,至於高出周圍馬兒一頭,身長近一丈的身姿,更是一下便住所有人的目光。

在它昂首的身邊,從馬均半低着頭落後一個身位。它快則快,它慢則慢,誰也不敢逾矩。便是稱得上孤陋寡聞的吳徵也一下想起一個名兒來:馬王絕影!

傳説它奔跑起來時便如一團看不清的黑影。既是絕影到此,那麼在它背上的那位鬚髮皆白,已老得滿面皺紋,佝僂得有些瘦小枯乾的老人只能是它的主人…

大秦軍方第一人,大將軍伏鋒!伏鋒已有多年不上朝,可在秦軍裏,這位手執大將軍虎符的老人依然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

“大將軍來了,慢着些…”中書令霍永寧向來與伏鋒最為親厚,在最先的自也是他。

“免了免了,老夫的身子骨下個馬還不需人來相幫。”伏鋒阻止了霍永寧幫襯的動作,下馬落地後略微一頓,又搖着頭自嘲笑道:“哈哈,不服老看來是不成了。”吳徵自是沒有資格上前的,以他的子也不願湊這熱鬧。遠遠看去伏鋒便是年輕時也未必高大雄壯,應是個中等身材的敦實男子。

如今年事已高便顯得瘦小,走起路來也有些顫巍巍的,所幸的是面上氣不錯,神依舊健旺,一雙鷹目則光四亮得出奇,大異於他的年歲。

“走吧,莫要讓陛下久候。”伏鋒當先,羣臣在後,一如此前他騎着絕影時羣馬跟隨的模樣。

金鑾殿裏梁興翰幾乎在羣臣依班而列的第一時間便坐上龍椅,羣臣山呼萬歲之後,秦皇吩咐道:“屠衝,給伏愛卿看坐。”

“老臣謝陛下恩典。”今羣臣文官齊聚,平裏有些沒資格參與朝會的都被徵召而來,右側文臣班列擠得滿滿當當。

而左側以伏鋒為首的武將班列則顯得空空落落。前後左右與四鎮將軍不見人影,霍永寧,胡浩等重臣自然知曉,除了後將軍方文輝掌管後勤尚在成都之外,其餘大將俱已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不將開拔涼州。

至於在韓城養病已久的車騎將軍韓破軍則依然稱病不出,陛下也未曾提起他。胡浩看着兩班朝臣心中多少有些焦急,成都城的事情在一幫智囊的努力下能穩住,但涼州的兵鋒則必須依賴將軍們的勇武。第一戰將伏鋒年老,且七年前生了一場大病,命雖是保了下來,身體卻是大不如前。

戰場上的艱苦常人難以想象,伏鋒無論如何是不能去涼州的,否則半途都可能病亡。一旦發生這等事情,對大秦士氣的打擊或將直接導致軍心潰散,這一場大病的後果不但讓伏鋒倒下,更讓梁興翰下定決心壓制韓家。

由此大秦國軍方格局改變,伏鋒有心無力,韓家閉門不出,梁興翰選擇了穩妥的一步棋,迭雲鶴上位…如今回頭看來,梁興翰的做法固然讓大秦國各方勢力趨於平衡,穩固內部不出亂子,卻又削弱了軍力。

或許是誰也沒有料到燕國居然敢在並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孤注一擲,傾國求戰罷。燕國的底氣究竟來自於哪裏?這個問題不僅胡浩在反覆思量,每一位朝臣也得不出答案。

或許當兩國正式兵之後才能知曉,可那時候還來得及嗎?蔣安和正滔滔不絕地細述最新的奏報。

燕國軍隊調動頻繁,照目前的態勢不出一月定然要西進涼州。可怕的是燕國至今連試探的進攻都沒有,一副成竹在的模樣。

涼州刺史奚半樓已開始收攏兵力,清理城邦,將武威,張,酒泉等郡堅壁清野,重兵集中於隴西一帶的漢陽,武都二郡,拱衞漢中。…此舉雖集中了軍力不致被各個擊破,卻相當於主動讓出了大半個涼州。

朝臣們議論紛紛,低聲的頭接耳倒像是蒼蠅雲集的嗡嗡聲。奚半樓此舉極易引發爭議,更是給自己留下巨大的後患,一旦涼州有失便是活生生將自己送上斷頭台。

不過今朝堂上卻無人發起詰問,值此非常時刻,亡齒寒,政見朋黨什麼的都是次要了,西川雖富饒,終究是羣山環繞之地。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對大秦與燕國而言都是一般,是以涼州雖荒僻,卻始終得到秦國不遺餘力的支持。

只因涼州一失,大秦通往外界的門户便如關上了一般,從此成為死地。天下未亂蜀已亂,天下已平蜀未平。通的不便讓蜀地極易成為獨立王國,卻從來沒聽説被扼住咽喉要道的蜀地最終不被征服的。燕國若拿下涼州。

也不需急急進攻西川,只需重兵壓住幾條通要道,不需十年大秦國力自然衰弱,到時可一舉而下。

“奚刺史此舉甚佳正和兵法。”伏大將軍的讚許直接給奚半樓的作為蓋棺定論:“我大秦尚在倉促,收縮防禦乃是上上之舉。

至於涼州各地陛下不必擔憂,只需保住西川咽喉要道,後自可徐圖收復。再者幾郡均已堅壁清野,空城與賊軍只會成為負擔,此消彼長之下,奚刺史的勝算倒是增了。”

“大將軍之言甚善,臣附議。還請陛下對奚刺史嘉獎勞,以振軍心。”霍永寧亦出班奏道。

“臣附議。”

“燕賊既發兵來犯,盛國向來唯燕賊馬首是瞻不可不防。還需及早準備。”羣臣的反應在胡浩意料之中,此前並未出言力奚半樓不但避免了朋黨的嫌疑,由羣臣附議反倒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時便提起了盛國的事情。前江州太守富久昌本是守禦盛國極好的人選,一來久居江州知山川地理,二來他本身也是個大將之材,不過賀羣犯事之後倒了血黴,吳徵是緝拿盜匪有功入京面聖,這位沒能保住迭家大小姐的地方官兒可就是有罪了。

如今已被貶了官,在成都城門口做個小小的什長…連個品級都沒有。

“老臣無力出征涼州,向陛下乞兵一萬鎮守江州。臣雖年事已高也管教盛國無功而返,陛下勿憂。”伏鋒拱手言道,平實的話語卻讓在場上至秦皇,下至侍衞宦官等無不神一振,有伏大將軍出馬,江州自是穩如泰山。且一萬兵馬雖説少了點,但伏大將軍説夠,那便一定夠了。

“愛卿如今當安享晚年,朕豈能讓愛卿再為奔波?”梁興翰極少説話,不知是對軍國之事着實缺少天賦,還是別的原因。至於對伏鋒的挽留則沒人當真,任聖上説出花來,也不過是撫之言。

“陛下對臣恩寵有加,臣敢不為陛下效死命?”伏鋒起身跪地叩首:“如今大秦正面臨危亡之際,臣寧可肝腦塗地戰死沙場也不願苟安於京城。陛下若不答應,臣不起來,”

“老氓!”胡浩暗地裏嗤笑一聲,不過心裏也是既羨慕又佩服,敢在聖上面前耍無賴的,舉國上下也就這麼一位了。

“愛卿忠心天可表!傳旨,賜伏鋒青羅傘蓋以壯軍威。剋兵發江州!”傘蓋這東西不是隨便能用的,皇室都是用黃為傘蓋,青羅則是王公才有資格。

秦皇的賞賜看似小氣,實則等同於在羣臣面前許諾待兵鋒平定之後,伏鋒少説一個是國公,當個王也並非不可能。

林林總總的議事多而繁雜,卻一件也不得不定得細之又細。將士在前方浴血奮戰,合格的帝王當然不是在後方隔空指手畫腳,保證好後勤才是最應做的事,也是目前大秦國最欠缺的事。

前左右與四鎮將軍忙不迭地兵發涼州固然增長了軍力,但糧餉補給也是大問題,如不能及時跟上,這一支二十萬人的兵馬將成為涼州巨大的負擔,起不到任何作用反倒拖了後腿。

已偏西,饒是吳徵在皇城外也等得頭暈眼花,想起子時還要當差,這個世界的人活得真特麼不容易。好容易等來小黃門的傳旨,吳徵強打神隨他入殿山呼萬歲。這是第二回面聖。第一回滿懷希望卻像被當眾餵了塊狗屎,這一回心態便放平了許多。

如胡浩所言,動了腦筋,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説,這個雖有些怪異卻合乎情理甚至有提振軍心的請求,聖上拒絕的可能不大。

“吳卿,這個新的陣法是你想出來的?”

“啓稟陛下,微臣無此能為。是一位好友新近研製予微臣進獻陛下。”吳徵五體投地,老老實實地答道。自從今見伏鋒上朝便改了主意,在專家面前花花腸子還是收起來的好。

“陛下,臣初看是套好陣,其中想法點子極為新奇。然實戰如何還需檢驗才知。”伏鋒倒為刻意打壓吳徵,彷彿對手中的陣圖更興趣,正翻來覆去的地看着,手邊若有陣盤只怕當下就要擺將起來:“先試演一番看看如何,老臣更能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