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裴家和衞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尚書令裴茂出身於河東裴家,河東裴家跟河東衞家同氣連枝,他看到賢侄衞仲道被馬超如此奚落,心有不滿,便徑直説道:“馬將軍,別的休要多説,你能做出第二首詠梅詩嗎?”馬超對裴茂有些印象。首先,數年後裴茂率領段煨等關中諸將討伐董卓餘黨李傕、郭汜,得勝功封陽吉平侯。其次,裴茂的兒子裴潛是個人才。其三,他孫子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東方地圖繪製學,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總之,河東裴家還是有點人才可以用的,不好過分得罪。
東漢時,政務均歸尚書枱,其主官尚書令在制度上屬於少府,秩僅千石,實際直接對皇帝負責,總攬事權,實際職位等同於後世的宰相,後來荀彧在曹麾下就做過十幾年的尚書令。裴茂身為尚書令,實際職權遠在馬超之上。
所以,馬超對裴茂很客氣,微微一笑:“裴大人,在下縱然能做出第二首詩,也不願去做,畢竟沒什麼益處,在下何必費才氣。”裴茂想了一下,説道:“若是馬將軍能再做出一首不遜於剛才那首的詠梅詩,便可以向裴某提出任何條件,只要裴某能做得到的,無不應允。”衞仲道向裴茂投去的眼神,裴茂苦笑,若非衞仲道的父親跟他是多年好友,衞仲道的父親又病逝了,他要為河東衞家挽回一點顏面,否則他何至於冒着名聲損害的危險出頭呢。
馬超並沒有馬上作詩,他轉頭望向衞仲道身邊另一個人。
那人便是衞仲道的兄長衞覬衞伯儒,此時身為尚書郎,也在席中,見弟弟如此受辱,對馬超有些不滿,卻也提不起聲討馬超的勇氣,畢竟衞仲道剛才表現得太丟臉了,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
馬超衝衞覬淡淡一笑:“伯儒兄,若是我做出一首比剛才那首更好的詩,你可願答應我提出的一個條件?”雖然對衞仲道沒有半點好,並不代表馬超對整個河東衞家有看法,至少他對衞覬沒有什麼壞的想法。
衞覬這個人,懂經濟,通律法,善書法,歷史上,魏文帝、魏明帝時期,衞覬撰寫的詔令、駁議等有數百篇,在文章著述方面,他與建安末的潘勖、黃初中的王象齊名,同時他也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凡古文、鳥篆、隸草,無所不善,當時的不少碑文書寫,都出自他的手筆,曹魏時期能昭揚後世的書家,除鍾繇外,也只有衞覬能與之並駕齊驅了。
衞覬跟鍾繇非常相似,都是名聲不響亮卻非常實用的人才,儘管跟衞仲道有了衝突矛盾,馬超依然升起了招攬衞覬的心思。
當着現場這麼多名望崇高的人物,衞覬不能退縮,他不能像他二弟衞仲道那樣,他不能讓家族的聲望一跌再跌,他硬着頭皮,凝視着馬超:“只要你能做得出比前面一首更好的詩,我就應承你一個條件。”馬超衝裴茂、衞覬再次重申:“你們要當着大家的面宣誓,我擔心你們食言而肥!”裴茂很謹慎,想了一下説道:“若馬將軍能做出比上一首詩更好的詩,我裴茂必定應承他一個我能做到又不違反大漢律法的事情,若違背此諾言,文宮盡碎。”武將的戰氣出于丹田,而文人的才氣出於大腦的文宮,此時人們非常信守承諾,一般文人若是毀諾,文心不穩,文宮會開裂,不利於後才氣提升,嚴重的會碎。
裴茂發出如此誓言,馬超很滿意,心中暗想,讓你投靠我,讓你兒子投靠我,應該是你能做得到且不違反大漢律法的事情吧。
不過,馬超並沒有天真地認為,光靠這個誓言就能讓裴家、衞家困在自己的戰車上,還得他的大軍徹底佔領河東郡,河東郡這兩個世家才能歸順自己。
他今天這樣做,不過是提前預定好他們兩家的人才。
衞覬也依照裴茂的模樣,宣誓。
隨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馬超身上,都在期待馬超能做出什麼樣的詩。
很多人都不看好,畢竟馬超剛才做出的是鎮國詩(一國宰相做出的名傳千古的詩詞怎麼不是鎮國詩),他要做出更好的,豈不是要做傳世詩?要知道,大漢上下數百年,真正的傳世詩也沒有幾首,連一代文聖蔡中郎也沒有做出過幾首傳世詩,人們能夠記牢的不過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西楚霸王項羽的別姬以及光武帝劉秀那半首言志詩“仕宦當作執金吾,娶當得陰麗華”蔡邕也不搖搖頭,低聲嘆道:“狂妄,傳世詩豈是你在酒宴上旦夕功夫便能做得出來的?”蔡琰的美眸中出期待,傳聞馬超此前做出了兩首傳世詩,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讓數千羌人心悦誠服,一首“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把西楚霸王一代武神項羽的殘魂召喚來了。
那兩次,她和父親尚在吳郡,沒能親眼目睹,這一次,她心裏充滿了期待,想看看馬超做傳世詩的盛景。
董卓對什麼詩詞毫無興趣,但看那些名士個個趨之如騖,他也不得不附庸風雅一番,出一臉興趣的表情:“馬將軍,還在遲疑什麼,若有傳世詩,請速速做來。”馬超正準備把心目中那首詠梅的傳世詩誦出來,卻忽然想到,那首詩並不是嚴格的詩,更不是東漢時期最免費的五字古言絕句,誦出來,會不會被這個時候的人們接受呢。
他決定先做下解釋:“我做的不是嚴格的詩,而是長短句,又名詞,這詞跟音律相和…”他剛解釋到一半,就被蔡邕打斷:“小馬將軍,你有些孤陋寡聞了吧,我們這時已經有詞了,你不需解釋了,只管做詞吧。”馬超這才恍然想起,這個時代跟歷史上有些不同,詞提前問世了,還是由蔡邕首創的,但因為是新創,所以還沒有什麼彩的大作,當然也沒有什麼嚴格的詞牌限定,這樣更有利於他的發揮。馬超之所以不知道,是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西涼,西涼那種地方連詩都絕跡,更別提新的詞了。
(猜測一下,馬超會做那首傳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