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賈詡説皇甫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皇甫嵩知道馬騰領四萬兵屯聚長安上林苑,便是防備自己,有些好奇賈詡前來拜見自己有什麼事情,便讓人喚賈詡上前。
賈詡讓皇甫嵩左右隨從退下,皇甫嵩見賈詡一介文人,又都是涼州人,對自己不可能有什麼威脅,便讓左右隨從退下。
賈詡便開門見山地説:“皇甫將軍,此去京城,您必被董卓所害!”皇甫嵩戰氣雖然只是後期武宗,但他在統御方面的才氣達到了巔峯文尊,他目光如電,凝視着賈詡:“文和,何出此言?”賈詡冷笑道:“皇甫將軍您明知故問,您…”他把皇甫嵩和董卓的過節一五一十説了出來,最後説道:“董卓此人面善心惡,睚眥必報,他驟然升到高位,掌控朝廷,卻無威信,除了廢立皇帝之外,他就要靠除滅幾個海內人望的功勳大臣來威懾羣臣,此前他試圖斬殺尚書盧植,盧植潛逃,他又殺害衞尉張温,張大人跟皇甫將軍曾同為董卓的上司,董卓殺了張温,下一個對象便是將軍您了。”董卓這貨似乎跟每個上司都有嫌隙,和張温的嫌隙是在四年前。
四年前,漢靈帝拜張温為車騎將軍,封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同為張温部下。張温以皇帝詔書徵召董卓,董卓拖延很久才前去晉見張温。
張温責備董卓,而董卓應答時毫不恭順。
孫堅當時任張温的參軍,看董卓桀驁,上前附在張温的耳邊悄聲説道:“董卓不怕獲罪,反而氣焰囂張,口氣很大,應該按照軍法‘受召不及時到達’一條,申明法令,予以處斬。”張温回答説:“董卓在黃河、隴西之間一向有威望,今天將他殺死,西征將沒有依靠。”孫堅説:“將軍親自統率皇家大軍,威震天下,何必依賴於董卓!觀察董卓的言談舉止,對您不尊重,輕視長官,舉止無禮,是第一條罪狀;連章、韓遂叛亂一年多,應及時征討,而董卓卻説不可,動搖軍心,是第二條罪狀;董卓接受委派,無功而回,長官徵召時又遲遲不到,而且態度倨傲自大,是第三條罪狀。古代的名將受命統軍出征,沒有不靠斷然誅殺以成功的。如果將軍對董卓加意拉攏,不立即誅殺,那麼,損害統帥威嚴和軍中法規的過失,就在您的身上。”張温心慈手軟,沒有下手。
人跟人的緣分就是這樣,當年孫堅勸張温殺董卓,張温不下手,後來就淪落得被董卓所殺,而孫堅在討董戰役中表現得最為積極,幾乎是以一方之力將董卓趕出了洛陽城。
皇甫嵩驚愕道:“董卓殺了張温?此事可否屬實?”賈詡點點頭:“董卓污衊張温與袁術勾結,將張温滅門。”其實,歷史上,是到了第二年,張温不與董卓結,董卓甚為怨恨他,就污衊張温與袁術私通,將張温斬殺。
馬超為了説服皇甫嵩下定決心討伐董卓,就事先讓陳琳偽造了一封書信,以張温的口吻寫給袁術,説跟袁術裏應外合,攻破洛陽,擒殺董卓,這封書信蹊蹺地落在呂布手裏,呂布如獲至寶,密告董卓,董卓當時正在大會羣臣,接到呂布的通報後,立刻命令呂布將張温從宴席中拖出斬首,並將首級呈上,百官見之俱顫慄,唯董卓一人飲食談笑自若。
這個事情剛剛發生才兩天時間,消息還未傳到皇甫嵩耳朵裏。賈詡事先參與到這個籌劃裏,所以他遠在長安上林苑就知曉張温被董卓所殺。
皇甫嵩有些將信將疑,他始終覺得,董卓不會那麼絕情,畢竟張温曾經照拂過董卓,如果張温聽從孫堅的勸諫,董卓可能就活不到現在,董卓應該念及舊情。
賈詡並不捉急,淡淡一笑:“皇甫將軍如若不信,可派人去洛陽打探一下。”皇甫嵩不敢再貿然前往洛陽,便差遣他兒子皇甫鴻(字堅壽)去洛陽打探。
皇甫鴻跟董卓素有情,歷史上董卓想殺皇甫嵩時,皇甫鴻就從長安跑到洛陽,董卓正擺設酒宴,大會賓朋,皇甫鴻搶步向前,與他辯理,且責以大義,叩頭落淚。在座賓客深受
動,紛紛替皇甫嵩求情。董卓這才離席而起,拉皇甫鴻和自己同坐,並派人釋放皇甫嵩。
皇甫鴻到了洛陽,面見董卓,董卓沒有見到皇甫嵩,就問皇甫鴻,令尊為何不來京城就任城門校尉。
皇甫鴻託詞説父親皇甫嵩身染重病,暫時需要在長安休息。
董卓不疑有他,跟皇甫鴻把酒談心。
皇甫鴻確認張温被董卓殺死,便飛馬離開洛陽,返回長安,告之皇甫嵩。
皇甫嵩這才相信賈詡:“文和,你且説,來我這裏有何要事?”賈詡便説:“既然皇甫將軍不願前去京城受死,那不妨跟我家將軍一起合兵一處,討伐董卓。”皇甫嵩吃驚道:“你家馬將軍不是董卓安置在上林苑監視我的嗎,他不是董卓的部下嗎,為何要反董卓?”賈詡朗聲道:“我家將軍乃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忠為國,暫時依附董卓是為了…”他把他跟馬騰、馬超合計的事情有選擇
地告訴了皇甫嵩。
皇甫嵩頗為心動,但有一點讓他很遲疑:“董卓現在掌控朝廷,挾天子以令諸侯,我等討伐他,便等同謀反。”賈詡冷笑道:“皇甫將軍,董卓私自擁立陳留王為帝,洛陽那個朝廷便是偽朝廷,討伐偽朝廷乃大義也,何來謀反之説。”皇甫嵩苦笑道:“文和,如今皇子辨已被董卓所害,普天之下僅有皇子協,某深受先帝隆恩,不能效忠皇子辨,便只能效忠皇子協,不能起兵討伐皇子協。”賈詡神秘一笑:“如若皇子辨與何太后並未被董卓所害呢?”皇甫嵩大吃一驚:“鴻兒前往京城打探,業已確認,何太后與皇子辨先被李儒毒殺,又被李儒焚燬宮殿,在大火中薨斃,此事確鑿無疑,文和為何説皇子辨與何太后並未被董卓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