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5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什麼害蟲的侵略,所以不像桑樹,它的種植成本也很低。
低調低價,符合現在的情景,温瑜對這個還是很看好的。
温瑜為了推廣蓖麻蠶絲,還特意叫來了蒙陽幾户有名的桑農。他們聽完温瑜的描述之後都十分動,想都沒想就要擼胳膊開幹,回家立即種植起蓖麻。
温瑜一臉懵的將他們拉住:“等一等!你們都不問一下嗎,這只是我的一面之詞,也不一定能成功啊!”幾個桑農互相看了一眼,都忍不住咧嘴了:“大人您説笑了,現如今蒙陽誰不知道您點石成金,城外養殖場,城內酒樓還有紅磚水泥,都是經過大人的指點。小民承蒙大人看得起我,得此技法,一定好好幹不讓大人失望!”接着臉上又出討好的笑容:“不過在養好之後銷路還是個問題,這個還要麻煩大人多多提攜,我等自是願奉上二層利潤以示忠心。”温瑜哭笑不得,誰説古代勞動人民淳樸,人家自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不過被百姓這樣信賴他也不討厭就是了。
温瑜沒有推辭,因為要將蓖麻絲推廣確實是比較麻煩,剛好他也想重整一下蒙陽當地的織造。
早在宋朝,中央就已經在成都成立了織造局,宋代蜀錦,技藝之湛、錦紋之美,不僅繼承了以前的風格,更有了創新和發展。
現在蜀錦雖然不如宋朝時候輝煌,但也是名聲在外。可在明末清初,蜀地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戰亂。清代初期,蜀錦幾十只織品花樣只剩下一種。
想到這裏,温瑜就十分心痛,他覺得即使他無法阻擋歷史洪,但最起碼應該把古人的智慧傳承下去。於是他發了一條公文,説官府現在高價收集各種織品花樣,只要好看的,願意更官府簽訂協議轉讓,都能得到一大筆銀錢。
雖然錢給的不少,可來的還是寥寥無幾,一是織造一事的確需要天賦,二是這時候都講究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眾人頗有些敝帚自珍的思想。
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温瑜讓人將收集到的這些記錄下來,裝訂成冊,寫下提供者的名字。然後發給蒙陽城的女工,讓她們沒事多看看。
此外,蓖麻蠶蛹營養豐富可做副食品、飼料和藥材。蠶糞是很好的魚飼料和有機肥。蓖麻蠶繭雖不能繅絲,但能與桑蠶廢絲、柞廢絲、苧麻、等混紡成劣質絹絲,小康之家想要買些衣服,這種便宜但是質量有好的料子簡直就是第一選擇。
養蓖麻蠶種,只需十八天後蠶就可以開始吐絲,加上温濕度適宜,每年可發生兩代。
很快,第一批蓖麻絲就出來了,這批產品由官府出面收購,價格比桑蠶絲便宜了近三成。
温瑜請織女將他們紡織成絲綢。因為蓖麻絲本身就很白,也沒染整,直接放入庫存。
絲織品是龍頭買賣,如今的蒙陽,還沒有這麼大的商人有能力經手一種全新的產業,他還是等王家來人再説吧,總之還是要先可着自己家裏人來。
這還沒完,蓖麻桿也有大用,從蓖麻的纖維方面應用來看,其莖皮中富含纖維,為造紙、麻繩以及製作人造棉的上等原料。
蒙陽現在這兩個行業都不是很發達,尤其是造紙業。整個蒙陽城只有一户經營造紙的,其生產的大多是一些糙的草紙,宣紙產出低不説,質量還差。
説來也是好笑,如今大明,造紙行業還有鄙視鏈,能生產好宣紙的紙廠在外人眼裏就是靠譜的,生產不出來的那麼人家草紙都不願意從泥這裏進。
原因就是此時崇尚文字,舉個例子,明代人劉宗周在《人譜類記》卷下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宋代有一個過目不忘神童,一天他偶然拉肚子,夜裏上廁所,誤將字紙作為手紙來用了。第二天再來看書,所有的書都如同沒讀過一般,往下筆幹言的才氣也都風消雲散了。自此不能成文,成了一個廢人,不久就病死了,這也正説明了傳統社會中國人對文字乃至於字紙的敬重。
而蒙陽這間不能生產好字紙的紙廠就這樣一直半死不活着。
温瑜得知此事卻非常高興,他把紙廠的老闆叫來,問他以後是否願意專門生產廁紙。
那老闆懷疑自己聽錯了,又問了一遍:“大人説什麼?只生產廁紙?”温瑜點頭,因為蓖麻莖的纖維比較細,生產出來的紙往往太過細軟,寫字是本寫不了,不過卻比較接近現代的衞生紙。
反正蒙陽跟那些大紙商也競爭不過,不如專攻一面,只生產草紙。
温瑜跟那老闆解釋了一遍,那老闆始終猶猶豫豫,不管怎麼樣,只產廁紙也太過丟人了。
温瑜觀他這樣,故意板起臉:“既然你不願意那就回去吧,我在蒙陽再找個會造紙的就是了。”老闆聽他這麼説,方才慌了起來:“願意願意!不瞞大人,小民那紙廠沒有人訂貨,已經拖欠兩個月的工資,再不開張工人就要回家了,如今大人給指條明路,只要能掙錢,小民一定聽大人的話!”温瑜聽罷便將用蓖麻莖製紙的方法傳授給他,還將那些桑農叫來,講明兩方可以合作,這樣一來,成本更是低了不少,眾人都很滿意。
蓖麻算是徹底利用起來了,温瑜卻鋭的察覺到周圍梅鴻之、楊醒等人質都不高,不像一開始紅磚的時候大家那麼有幹勁。
按理説不應該這樣,如今官府裏的錢越來越多,還無事發生,大家應該很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