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4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之後上報有司,又從蒙陽當地挑揀出十名學子充為縣學生員。這次打架鬥毆的那些人,温瑜打算給他們一次機會,跟他們家裏人聯繫讓他們立刻來縣學上課。
此外還定下了規矩,原本明朝的考試分為月考、歲考、科考,除此之外,温瑜加入平時考察,目的是觀察學生的品。學生在校十年,無所成業,或犯有大過,就罰充吏役,還要迫廩米。
另外,這一代估計是做不出成績了,為了蒙陽的發展,温瑜還要修建社學。
社學,是州、縣學的預備學校,是幼童求學的基層教育機構。朱元璋統治期間,發號令要求各地都要有社學,於是各地紛紛立社學。統治者為鼓勵、發展社學,使之與府、州、縣學相銜接。不過現在幾十年之後社學在各地已經紛紛凋零了。
蒙陽社學主要是普及基本的教育思想為主要內容,包括經、史、歷、算、令等各類知識,還須講習冠、婚、喪、祭之禮。接收7歲以上12歲以下的孩童,學費不貴又只是每天上午上課。所以這個消息一出,倒是不少尋常百姓報名,不管怎樣學點東西總是好的。
蒙陽縣學剛剛新建的時候,許多之前的學子還有些不以為然,照常跟之前一樣拉幫結派、挑釁滋事,很快就讓温瑜趕回家幾個。之後派人向那幾家説明情況,任憑對方懇求也不再收他們進縣學了。
被驅逐出縣學的那些學子有何後果暫且不説,縣學經過這番整頓,風氣倒是變好了不少,一部分想認真讀書又苦於條件的人,如此一來倒是都覺得學業上進步許多。
本來過了童子試的這些人都有一定基礎,只是天資上上些許,考舉人確實是吃點力,但如果只是個秀才還是可以一試的。
如果一縣內有功名的人變多了,那對於官員的考核也是大有益處的。距温瑜所知,如今大明不少官員希望去江西好一點的地方當地方官,就是因為江西舉子眾多,升遷考察容易得優。
温瓊過些子也要考童子試了,温瑜打算讓楊醒再給他輔導一下,等童子試通過之後也把他送進縣學。有他這個縣令弟弟親自坐鎮,也能令蒙陽百姓對縣學多點信心。
可誰曾想温瓊這次卻不同意,楊醒給他講課的時候他就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直接跟温瑜説道:“大哥,這老秀才才學平平,我隨便幾個問題他都夠嗆能打上來,他來給我講課也就罷了,我實在是不想跟那幫蠢物一同上學堂,只覺得那一幫污糟了我的眼。”温瑜都被氣笑了:“讓你跟楊先生學是讓你學考試經驗,楊先生的人品學識我都敬佩,縣學裏的也都是寒窗十幾年苦讀出來的,你有什麼臉去背後説人家!”温瓊被訓的臉紅脖子,看樣子還是極不服氣,但又不敢説什麼,温瑜罰他回去抄五十遍書,然後去跟楊醒道歉,他不情不願的應了一聲,沉着臉走了。
第二天温瑜得知温瓊並沒有去楊醒那裏上課,又是頭疼不已,他本身格就不強硬,這個弟弟也太不好管了。
回去之後正打算耐下心跟温瓊好好聊一下,結果剛到家錢媽媽就一臉焦急的跑過來:“老爺!大事不好了!二爺被歹人綁走了!”作者有話要説:關於科舉這裏不得不説古代的江西是真的牛批,光江西的吉安縣,民國前一直稱為“廬陵縣”,這一個縣從唐至清就出了600多名進士,而且頂尖學子就近十名,擔任宰相的有7名。
廬陵縣出的名人很多,比如歐陽修、文天祥、周必大、劉辰翁,都出自廬陵縣,我男神王陽明也曾經在廬陵縣當過縣令。這還只是江西的一個縣,不過當時江西科舉難度也是地獄模式,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江蘇山東河北河南吧……
後天或者大後天入v,因為大綱已經寫好了,所以覺得應該大概給大家講一下劇情走向,畢竟我文案寫的垃圾的orz,到時候大家再決定看不看下去。
這篇文靈來源於幾年前在歷史吧圍觀兩個老哥斯比,互槓説現代人穿越到古代當地方官能不能治理好地方,當時撕了好幾百樓驚動了不少人,最後兩人紛紛被封……
於是這個問題就一直在我腦海裏,假如我們現代人穿越當官,到底能為底層人民做些什麼。這篇文應該就是全心全意種田,中間穿幾個雞零狗碎的小案子,可能會有一兩個歷史人物出沒,但不會直接改變歷史。
情線從頭到尾1v1,最大的波瀾估計也就是雙向暗戀那種。所以主角不會大殺四方,也不會平步青雲,應該一直致力於改善民生,什麼時候攻受離開蒙陽縣,那麼這篇文也就離完結不遠了。
在晉江第一篇文寫的還是開心的,如果大家也能看得開心,那就最好不過了o(∩_∩)o第28章心不足一温瑜大驚,忙問:“究竟是怎麼回事,温瓊不是在家中讀書嗎,怎麼被劫走了?”擦了擦眼角的淚水,錢媽媽聲音哽咽的解釋道:“昨二爺被老爺訓了一頓,有些悶悶不樂,清晨的時候説想獨自上街逛逛散心,也沒帶個小廝,然後就一天都沒信兒,剛才有人往府裏後門送了這個。”説着將手中的一封信給温瑜,温瑜仔細一看,是一封勒索信,指明讓温瑜準備五百兩銀子贖人。
信中每一個字都是在書本上剪下來的,上面寫兩之後將銀子埋在城郊破廟裏,他們收到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