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1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
眾人心下了然,當年三山關一戰,孔宣與佛門之仇可謂不死不滅,此時孔宣成聖,對佛門的威脅便大了,接引與準提自然不會自討沒趣派人前來。
孔宣哼了下便不再出聲,司年倒是顯得很淡然,當接引與準提跌了這麼大的麪皮,恐怕早已將自己與孔宣恨得牙癢。此時又怎會主動示好。
眾仙都是前來祝賀孔宣證道成聖的,既然是前來祝賀,自然不會少了禮物,雖然這些禮物對於二人不過是一些無用之物,但既帶着禮物前來,自然不會讓人乾坐着,是以寒梅與白素等人取來了早已準備好的瓊漿玉。奇珍異果,擺在前來祝賀的各位仙人面前。
待得宴畢,眾仙便各自回府,龍吉上前朝孔宣與司年一拜道“聖人、道君,龍吉來時父皇曾言,諸事繁忙,得空後自當親自拜訪。”昊天與瀛洲關係一向不好,對於龍吉所言,司年也未曾放在心上,以前便不怕他,現下更不會,當即點頭道“既然天帝諸事纏身,貧道也不會怪罪,還望公主回去代吾問候一聲。”龍吉點點頭,便回了天庭。
三教弟子多數得過司年相助,尤其是封神一戰,截教更是免去了滅教之危,是以雲霄等人也是未曾離去,留在了島上,刑天多年未曾見到碧霄,自然是滿心高興。
留下的都不是外人,孔宣也沒了顧及,言道“如今佛門勢大,吾下界行那教化之事,宣揚儒家學説,你等可有何建議?”軒轅歷殺劫得道,自然比伏羲與神農懂得朝堂之事,當即言道“此時人界諸侯戰亂,百姓疾苦不堪,吾認為除卻百姓外,儒門學説應當廣佈朝堂,宣揚‘仁、義、禮、智、信、恕、忠、孝’並藉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使得人族早
離戰亂之苦。”
“皇弟此言大善”伏羲與神農也是做過帝王之人,聽得軒轅所言暗自點頭想起孔子周遊列國宣揚學説一事,司年點點頭,笑道“軒轅言之有理,佛門雖廣佈信徒,但未曾做到讓百姓離苦難,吾等正好利用此次機會,藉機宣揚儒門學説。”作者有話要説:忙過了頭,對此當家的相當抱歉~~~~~親們麼麼噠~~~~第68章佛法東傳決定了傳道後,孔宣便化名孔丘來到人界,自稱為儒家學説創始人,此在各諸侯百姓間遊走,孔宣首先來到那西周武王分封的第一諸侯周公魯國,而後便在各諸侯國遊歷,惟獨不去那西周正統後代的東周洛邑,蓋因大周曆代帝王全力消除瀛洲島一脈在人族之影響力,孔宣心有耿介,也不屑前去。
此時正處東周初秋亂世,許多士人正為國家如何發展而心憂不已,聞得孔丘儒家學説,只
覺有如找到了指路明燈,於是紛紛拜倒在孔丘門下,儒家學説便慢慢地發展起來,孔丘也被人尊稱為孔子。
在遊歷中,孔宣前後收得三千記名弟子,其中聞達於諸侯者有七十二人,這也是以後聞名地仙界的七十二賢。
孔宣又於鄒國收得親傳大弟子孟柯、於趙國收得親傳二弟子荀況,二人皆有那天人之資,繼承發展了孔宣儒家思想,卻又推陳出新,其中孟柯發展了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正式將儒家帶到廟堂之高。而荀況繼承了孔宣“後天教化”真傳。提出了“人本惡”論,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被後人稱之為孟子、荀子。
而孔宣在人界傳道,地仙界也並不太平,天庭之上,昊天與王母雖然不是良善之輩,但到底比不過聖人,是以這天庭雖然名義尊昊天為主,但大多數還是控制在截教手中,闡教中,原始派下雲中子於地仙界崑崙山為依託,建立了崑崙派,與蜀山人教尹喜建立的蜀山派相互聲援。
佛教雖然此時勢大,但由於道門三清的合力,雖然佔了西牛賀洲,但也是寸步難行,是以準提與接引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可以讓佛門跨出西牛賀洲,教義東傳的理由。
卻説那東勝神州的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華夏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此仙石上按九宮八卦,下應天地人三才。此物正是當女媧補天所遺留的一塊仙石,千萬年來
收天真地秀、
月
華。終也有了通靈之意。
這一,這塊原本黝黑的大石突然光芒綻放,引得附近山石崩裂,翻江倒海。只聽聞“轟”的一聲炸開,從裏面走出了一隻靈明石猴。
如此大的動靜,自然是驚動了各處的大能者,玉帝王母看着昊天鏡的石猴,只滿臉複雜,也不知作何想。
準提掐指一算後,卻是面大喜,對接引道“師兄,困擾吾等東進之事終於可以解決了,此猴當為吾佛門護法。”接引向來愁苦的面
也是微有喜意,“師弟,此猴野
甚深,怕還是要勞煩你前去一趟!”準提搖搖頭,笑道“為吾佛門之事,何來辛苦一説”説完便身形一閃,在西牛賀洲尋了一處仙山喚作靈台方寸山,自顧自的等着那猴子來尋。
看着準提的動作,老子長年渾濁的雙眼閃過一絲芒,嘴角撇着一絲冷笑,通天思索一陣後,卻是喚來了水月童子,將那坐騎奎牛放下了界去。而女媧在石猴出事之時便已知其因果,只面帶微笑的點點頭,瞥了眼西方。
瀛洲島內,司年端着茶杯的手頓了頓,爾後微微一嘆“準提,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