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分卷閲讀7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走廊、會客廳。

見到黑髮黑眼的陌生人,就會大膽的走上前説——“您好,我是《倫敦通訊》的記者,請問您是中國團的人嗎?”

“您好,律風。關於克里姆先生的觀點,您有什麼想説的嗎?”

“您好,我們《每新聞》特別想知道,烏雀山大橋對於中國的意義,這麼貧窮的國家真的需要一座荒無人煙的大橋嗎?”律風從早上出門,就不停的遇到記者的提問。

會現場,崇尚採訪自由和新聞自由。

無數建築師心情好,都會停下來跟記者們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然而,律風幾乎被記者團團圍住,銘記吳院代,保持沉默。

他是一個成的代表,不能在吳院不知道的時候,對英國媒體發表驚人言論,被英媒抓住把柄。

律風習慣了像克里姆一樣的質疑。

中國人在埋頭默默發展,卻總是被這樣不瞭解實情的人挑刺。

即使他非常想義正言辭的告訴對方,要想富先修路,沒有一條快捷便利的通路,怎麼扶貧,怎麼跨省,怎麼發展經濟?

但是考慮到英國媒體經驗豐富的歪曲能力,他還是算了算了。

記者們格外執着,哪怕律風拒絕了數次,他們都還會前赴後繼。

律風能夠服從命令,忍下一腔反駁慾望。

吳贏啓卻忍不住了。

“既然是英國人先動手,我們也總不能忍氣聲。”吳贏啓説:“我跟團長彙報了,如果不好好反駁一下克里姆的觀點,英國媒體肯定認為他是對的。”可克里姆不對。

那些帶有極端偏見的觀點,並不是國際聲音裏的少數派。

於是,吳贏啓直接批准律風隨便説,敞開説,不用侷限於烏雀山大橋的數據,更不用給英國人面子!

反正團的團長同意了。

在吳院希冀的目光下,律風終於正面回答了記者們的問題。

他説:“我尊重克里姆先生的意見,畢竟他沒有到過中國,不清楚我們中國現有的工程能力。”

“是的,我相信接下來中國團講解的曲水灣大橋,會更直觀的告訴各位,中國橋樑的建設速度和建設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克里姆先生的想象。”

“雖然烏雀山冬季氣温低於-4c,但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低温、高海拔地區工程建設橋樑的經驗,烏雀山大橋的建設,也是經過了周密的測算,選出的最佳通路,所以烏雀山大橋建成之後,會成為中國繁忙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克里姆先生聲稱的廢墟純屬無稽之談。”記者聽到他的話,頓時興趣盎然。

“那麼,您所説的自古以來的經驗是什麼呢?”律風記憶裏無數建設奇蹟浮現於腦海。

面對一羣不是建築專業的記者,他擁有比數據更好的例子,更符合他們的報道喜好。

他説:“早在七百年前,中國已經有了比烏雀山大橋更驚險的橋樑,而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們也建成了比烏雀山大橋海拔更高的橋樑。時至今,它們也在供無數中國人穿行,從沒有人質疑它們存在的必要。”

“七百年?上世紀?”記者的語氣盡是驚訝。

在大多數人心裏,中國落後得不可能在這兩個時間點有所建樹。

他們詫異問道:“您説的到底是什麼橋?”律風挑眉,看向古堡酒店的服務生,“能給我一塊黑板嗎?”古堡酒店觀景台,聚集了不少在會間隙休息的建築師和記者。

在服務生忙碌的搬出了一塊白小黑板之後,這裏湧來了更多的人。

律風拿着筆,在眾目睽睽之下,畫出了兩座驚險的山峯。

他的繪畫功底十分紮實,寥寥幾筆,就讓在場的記者,受到了山峯的陡峭。

“這是一座海拔兩千米的高峯,而這裏,是一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峯。”然後,律風在兩座山峯旁邊,畫出了英國矮矮的最高峯。

英國的最高峯上,是沒有橋,也沒有路的。

它作為一個參照物,安安靜靜的蹲在白黑板角落,在頂端擁有了一對照虛線。

律風抬手,在兩千米的高峯上,畫出了一條蜿蜒的曲線。

他説:“七百多年前,中國人為了能夠通過這座山,修建了一條蜿蜒的盤山橋。它寬度大約三十釐米,一邊懸空,一邊靠山。想要通過這段盤山橋的人,必須抓住山岩的鐵索,緊貼山壁,才能通行。”正如他解説烏雀山大橋的開篇,記者們看他畫出曲線的手,都透着詫異。

海拔兩千米,七百多年前?

三十釐米寬的盤山橋?!

他們彷彿在聽一個神話故事,還沒能從驚詫烏雀山大橋的情緒裏離,立刻就被律風的舉例,引了過去。

但是,律風沒有繼續講述那座三十釐米寬的盤山橋。

他筆尖一劃,在旁邊五千米的高峯裏,又畫出另外一條曲線。

“然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人為了進入這座大山,在這裏修建了一條大橋,橋樑的海拔高度是4700米。”隨後,律風畫出解釋線,寫上了“烏雀山最高海拔2700”,認真地説道:“它比烏雀山大橋還要高出2000米。”兩座中國的高山,都有了律風畫上的曲線。

律風晃着手上細長的筆,笑着反問記者:“有這麼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