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分卷閲讀5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哪怕在場的眾多工程師、研究者,並沒有親自去看過他的作品。

但是口口相傳了五六十餘年的傳奇建築師,在他們心中擁有足夠的分量。

而律風,正是這位傳奇大師的學生。

連殷知禮的親孫子殷以喬,都和他關係密切的一起去了烏雀山……

“這樣聽起來……”安安靜靜在旁邊聽完全程的人表示,“盤山結構説不定真的值得一試。”不過是一句猜測,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附和。

“當然值得一試!要不然吳贏啓把我們召集來,是好玩的麼?”即使報告廳沒有任何資料,參與會議的人員已經對接下來的會議充滿期待。

他們經歷過太多希望和失望織的過程。

兩年前烏雀山的地震之後,項目開始停滯不前,他們這些經歷過眾多建設工程項目的老員工,隱隱約約能夠受到它的結局。

如今一場“烏雀山大橋研究會”把他們重新聚集在一起,就像點燃了希望的小火苗。

哪怕在烏雀山上建盤山橋的可能微乎其微,他們也不介意陪着橋樑分院再次重新開始。

畢竟,這是國家的任務,意義重大。

沒有人願意付出心血,面對一場轟轟烈烈的無疾而終。

因此,當律風走進報告廳的時候,完全受不到報告廳該有的嚴肅寂靜。

聊天的聲音熱鬧喧囂,還有幾聲關於地震帶裂層的爭吵。

吳贏啓跟這羣人相多年,清楚現在是什麼狀態。

他説:“他們能夠聊成這樣,説明心裏還沒放下烏雀山大橋。你等着看,我馬上讓他們安靜下來。”律風覺得新鮮,以為吳贏啓要拿過話筒,來一次“同志們安靜了”。

誰知,吳贏啓只是招呼着抱着今天會議資料的人,催促道:“你們趕緊把資料發了,”於是,在律風困惑的視線裏,橋樑分院負責發放會議資料的工作人員動了起來。

他們僅僅只是公事公辦的把資料放在桌面,連多餘的問候、解釋都沒有,整個吵雜熱鬧的報告廳,竟然慢慢安靜下來。

氣氛變得太快,律風覺得無比詫異。

他習慣了大家聚在一起就會變得吵吵鬧鬧的會議氣氛,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默契的安靜。

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代表,本不需要工作人員招呼,便自顧自地拿起身邊的資料。

同伴若是還想聊,他擺一擺手,翻一翻手上厚重的打印稿,對方就跟他似的,趕緊回到座位,拿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來。

工作人員一邊發,律風和馮主任一邊準備講解用的ppt。

剛才還喧鬧得像有無數人吵架的報告廳,瞬間迴歸了會議該有的肅靜,只剩下紙頁翻動的聲響。

律風覺得不可思議。

等他準備就緒,再抬頭,便見到了無數專注的視線,匯聚而來。

建設集團、工程學院、研究所、勘察院……

他們身前一塊塊桌牌,寫上的不是他們的名字,而是他們代表的單位。

那一瞬間,律風覺得自己面對的不再是報告廳上百人,而是面對這上百人背後所有集體。

也是烏雀山大橋項目成立以來,參與研究的全部人員。

律風定了定神,點開了準備已久資料,聲音平靜剋制的説道:“這次邀請大家到場,是為了一起研究烏雀山大橋是否可以採用盤山結構設計的問題——”隨着他的話音,報告廳寬大清晰的幕布,投影出了盤山大橋的概念圖。

巍峨連綿的烏雀山中,盤亙着一條銀巨龍般的橋樑結構,在渲染的陽光之下熠熠生輝。

這張盤山大橋概念圖一出現,律風就聽到了回聲陣陣的嘆。

它從烏雀山腳下開始攀升,沿着山體走勢,彎曲成了柔和的弧度,然後在最為合適的地方,飛躍地震帶斷層,完成了橋樑橫跨兩岸的任務。

律風説:“這只是我做的一個概念構想,從烏雀山大橋現有方案選點開始,規避方案一的高峯、陡坡,在方案三、方案四的地點,自行建設高架橋,逾越地震造成的裂隙和斷層。”他的講述,伴隨着心繪製的黑白設計圖。

沒有烏雀山翠綠渲染,單純的黑橋樑線條,更加清晰地表達出他的全部所思所想。

盤山建橋,凌駕斷層。

人為的降低烏雀山架橋地點的高度,將那條能夠直通藏區的高速公路,全程建設在橋樑上,跨越烏雀山。

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一般的想法,卻因為幕布上細緻詳盡的設計圖,顯得尤為認真。

從橋樑兩端的引橋高速路,到主樑搭橋的初步設計,律風得畫得完完整整。

即使吳贏啓告訴他沒有必要,只需要在會議室闡述自己的觀點,隨便給一個示意圖就行。

律風仍然像一個完美主義者,將它們規劃得盡善盡美。

可惜,建立這麼一座前所未有的橋樑,不是他圖紙畫得漂亮就能成功的。

律風説:“這樣的設計存在極大的建設施工困難。首先,橋身必須選用抗震材料,保證不受烏雀山地震帶影響。其次,烏雀山冬季冰雪會造成橋體產生低温效應,導致盤山大橋存在行駛風險。然後,我們也沒有任何的設計經驗可以保證它能夠成功。”他説出的這些困難,全是在橋樑分院檔案館裏找不到解決辦法的問題。

律風將它們直白的拋出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