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分卷閲讀15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體會到真正的藝術。

紙媒、網絡公眾號和新聞台的連番播報,足夠全國上下所有關注南海隧道的人,知道這座温柔自然的南海隧道綜合旅遊區。

一切順利的進展,比照着旁邊的南海隧道。

官方公佈了設計圖的一週後,南海隧道的工地對門,就搭起了藍圍欄。

兩兩相望的工地,形成了一片極為特殊的深“海洋”。

外圍深藍,內裏淺灰,還有數不清的紅貨車、吊塔,綠茵茵的建築防護網。

本該灰塵撲撲的建設場景,卻因為五顏六的建築工具,變得生機

忙碌的車輛進進出出,吊塔悠然旋轉。

等到傍晚黃昏,這一片寬廣用人工藍搭起來的工地,成為了立安港沿海散步的居民,常常眺望的地方。

抖音、微博隨手搜索,就能見到居民拍攝的休憩中的工地。

殷知禮遠在英國,一邊刷手上的短視頻,一邊給殷以喬分享快樂。

“國內的效率果然比我想的更快。”他還沒能出發,執行寶島的檢測工作,自己學生和孫子的工程都開建了。

哪怕電腦攝像頭本看不清他手機屏幕的內容,殷以喬端坐在這一邊,仍是貼心的好晚輩。

他笑着説:“綜合旅遊區的建設會比南海隧道工程快,到時候爺爺可以去博物館頂層,親自看看南海隧道的建設。”

“我不要去博物館頂層看建設。”殷知禮臉上寫滿高興,“我這次要忙寶島的事情,長期都在國內,小風可以帶我從寶島的工地,逛到立安港的工地!跟你不一樣。”爺爺偏心的嫌棄,令殷以喬笑出聲來。

然後,他便聽着自家親愛的爺爺,一條一條數着回國規劃。

“北京雄安新區,我得去瞧瞧。”

“上海新地標我還沒去過現場。”

“還有武漢、重慶、雲南……最重要的是,越江新區、烏雀山大橋,一定要小風親自帶我看。”殷以喬安靜聽,沒説話。

爺爺的安排倒是滿滿當當,可他想到律風每天忙碌的狀態,估計爺爺回國,能陪老人家走遍全中國的,也只有他這樣的閒人。

但他沒有打擾老人的興致,只是安靜地保持傾聽。

數完了旅遊規劃的殷知禮,視線一瞥,問道:“小風呢?”殷以喬不着痕跡地笑了笑,“他還在南海隧道的工地上,我晚點去接。”中國建設工程的效率,始終令殷以喬慨。

南海隧道比世界最長隧道長上3.5倍,建設工期反而比最長隧道少了8年。

除了四十多年的技術進步,中國基建速度燃燒的,是一羣為了暢通南海興奮執着的靈魂。

殷以喬苦惱道:“南海隧道的工作還是太辛苦了,爺爺您來了,正好帶他休息休息。”

“誒,我可不是來休息的,”殷知禮笑容燦爛,眼神微眯,“我是來和律風一起建設社會主義的!”爺爺的社會主義笑話永不過時。

殷以喬無奈地看他,“都快八十了,就不要學小風一樣,燃燒青了。”

“你這是歧視。”爺爺撇撇嘴回答,“怎麼你都設計出了燈塔博物館,還是這麼沒意思。”殷以喬説:“因為一直以來,您覺得有意思的都是小風。”他僅僅作為專業建築師,給出了符合南海隧道、符合立安港要求、符合律風期待的設計,在律風眼裏竟然成為了一種對祖國的深情宣誓。

並且忽然拔高了他的全部深思,和他聊起了……一些悲愴雄偉的話題。

中國發生過偉大的戰役,歷史上值得崇敬的烈士,還有這片南海從戰火紛飛到如今神兵守衞的不易。

律風從一座燈塔、一座廣場、一座旅遊小鎮,動又熱情地和殷以喬探討中國建築的文化內涵。

唯獨沒有想過——這座小鎮夾雜了什麼樣的私心,才會變得如斯温柔。

殷以喬只要想起律風認真講述偉大南海的神情,便止不住嘆息。

“爺爺,您來了之後,小風一定十分樂意跟您講故事。”從遙遠的南海之戰,説到最近的南海巡航。

不知疲倦,樂不思蜀。

寶島檢測項目合作方名單正式公示的時候,也是殷知禮帶着團隊趕赴寶島的時候。

網絡上沸沸揚揚討論着這次由國家設計院主導的工程,名單一拉,中國知名建築集團、建築設計公司、以及海外十幾間着名建築事務所,共同在列。

c.e建築事務所成為了裏面最亮眼的合作方。

備受眾人關注的殷知禮,可是連二十年不變的寶島人,都聽説過的英國皇家大建築師。

哪怕還有一些人不滿檢測方多數來自大陸,見到c.e建築事務所名列其中,也就沒了多餘的計較,安心等着反饋結果。

寶島的效率,一向極慢。

然而,國院派出負責的項目組後,一切變得跟中國基建工程該有的速度似的,迅速又高效。

他們到場當天,寶島這塊地方的所有待查豆腐渣工程,就被手段老練的國院,以網絡公示的方式,掛在了島壇示眾。

任何有手機的網友,都能隨時點進去,查看工作進度與負責公司。

殷以喬和律風站在寶島機場,和國院眾人,一起等候從英國遠道而來的班機。

律風在緩慢的網速裏,終於刷出了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