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4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事務所和老先生殷知禮的光環,殷以喬仍是憑藉自己的設計,名聲遠播西方世界,又落地生地回到祖國。
官方消息剛剛宣佈,大部分人都已經在期待殷大建築師的設計圖、概念圖、模型圖了!
這麼大一塊綜合旅遊區,殷以喬的設計怎麼也得一二三四個!
律風早上參加典禮,下午開會。
等到昏沉暮降臨,結束會議的律風,才從工作羣裏發現這個震撼消息。
“@律風,律工,你師兄怎麼做到的?居然能接下立安港這麼大規模的建設設計。”
“而且還是在南海隧道旁邊好吧,那一帶漁村漁港重新建設發展起來,少説二十平方公里,怕是要修一座南海隧道城!”
“這麼大的建築項目,立安港沒找我們,我酸了,晚上哭着睡,除非律工給我看看殷師兄的設計@律風”殷以喬早就成為了全院師兄。
這羣人科打諢,圈出律風來嗷嗷叫,十分想從內部渠道一睹為快。
然而,律風比他們還愣。
他抬手就回:“我知道得比你們還晚……”震驚詫異之中暗藏委屈,律風順着聊天記錄,就見到立安港的綜合旅遊區新聞鏈接。
碩大的臨海區域,緊鄰南海隧道跨海大橋的地方,被立安港政府貼心地劃了出來。
大片單調的地圖,唯獨綜合旅遊區是海一般蔚藍。
這麼大一片區域,拿去做南海隧道專屬旅遊配套設施、商業街、博物館,足夠建築師盡情發揮。
當地政府的闊綽,代表着他們對未來南海隧道的信任。
一條連接大陸與寶島的通途,在他們眼裏,絕對可以承受得起如此大體量的配套建設。
律風無比慨,點開了通訊錄,撥出了殷以喬的電話。
他兢兢業業守着新聞播報,可惜一場南海隧道會議,讓他錯過了優先恭喜的時機。
外面天漸晚,師兄想聽的問話,已經被國院眾多同事們翻來覆去的問過了。
電話接通那刻,律風心裏沒有半點疑惑,真情實意地説道:“師兄,恭喜你。”放眼全球,也找不到幾個地方,願意給出一座小城市的面積,由建築師自由發揮。
可那位建築師是殷以喬,他又覺得理所當然,不足為奇。
殷以喬的笑聲淺淺迴盪在耳畔。
“我還以為你會驚訝,立安港怎麼會把這麼重大的設計項目給我。”律風嘿嘿低笑,“同事都幫我驚訝過了,我就不問這種傻問題了。”因為那是師兄。
他不知道見過了多少刁鑽古怪甲方,拜倒在殷以喬出設計之下。
立安港政府只要是想好好做出旅遊區,而不是為了支出財政預算胡亂花錢,那必定會選中殷以喬的設計。
即使律風本不知道殷以喬會設計怎樣的博物館、怎樣的商業樓。
但是膨脹的驕傲,從他嘴角笑意溢出來。
“只要是你想接的設計,就沒有甲方不願意給你的!”殷以喬沒有得到想要的驚訝、困惑,卻得到了比想象中更好的讚美。
他迫不及待地問道:“你在哪兒?”律風不明所以如實回答,“我在立安港。”
“正好。”殷以喬坐在車裏,正對着南海隧道項目組臨時辦公點,“我在你們門外。”枯燥得規律的律風,生活中的多數驚喜,都來自他體貼的師兄。
早上開工典禮,下午連軸會議,使得他整個人疲憊不堪。
然而,殷以喬到門外接人,又令他打起神。
車上播放着舒緩的音樂,鋼琴與管絃織的聲音,讓車廂更加安靜。
殷以喬總能把一切安排得很好。
他們在立安港人少寂靜的西餐廳,吃到夜幕降臨。
將車停在車庫後,再慢慢沿着酒店長廊廳堂,着夜風談論未來的旅遊區。
“政府做的是長遠規劃,在一兩年內,建設立南海隧道最近的廣場,同時移居附近的村民農家。再花上五六年時間,完整地建設整座南海隧道綜合旅遊區。”有橫跨南海的旅遊大巴,有與高鐵集團合作簽訂的旅遊專列,還有囊括了立安港從古到今,從船舶到隧道大橋的全部歷史。
“他們很有意思。”殷以喬難得會去誇提要求的甲方,“每一個都不是立安港本地人,卻能條理清晰地講述出立安港從小漁村發展成沿海港口的歷史。抗倭英雄、抗戰將領,還有帶領小漁村遠走海峽船伕故事,他們都能説得頭頭是道。”好好的甲方乙方碰頭會,像極了故事會。
政府領導們氣氛融洽的展望着未來,講述着立安港動人的歷史和發展,説得口乾舌燥。
哪怕都是外鄉調任的領導,也對這片任職的土地充滿了深情,臉上贊同與附和同事的表情,絕無半點兒虛情假意。
這在殷以喬看來,是極為不可思議的事情。
卻在碰頭會上,熱情洋溢地發生着。
國內官員與資本政客大相徑庭,好像如此廣博遼闊的土地,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是他們的故鄉。
建設好故鄉,便是分內之事,必定竭盡全力。
律風聽着立安港謀求發展、勇往直前的過去,就跟聽中國千千萬萬城市鄉村變遷似的,充滿了慨和驕傲。
一座城市的拔地而起,永遠離不開故事裏的那些人付出的努力。
他們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