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分卷閲讀10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得好,橋樑結構、空管耗材、施工技術都進行了針對優化,很有學習和參考的意義。”

“可惜太忙了,這才有機會過來看看。”翁承先説的是橋,視線卻始終落在律風身上,帶着一種複雜的欣喜。

他説的話,聽在律風耳裏格外舒服。

懂橋、愛橋、鑽研橋的人,即使第一次來到烏雀山大橋,也早就研究過了烏雀山大橋的一切。

而不是像其他人似的,興奮地去看風景,把他這個講解員忘在了一邊。

忘了也是好事。

律風陪着翁承先慢慢往觀景台邊走,有了和翁總工獨處的機會。

這位主持建造了曲水灣大橋和國內眾多著名橋樑的工程師,一身親和的態度,使律風極容易聯想起老師。

相似的年紀,同樣的健談。

烏雀山大橋景緻在前,説出來的卻是橋樑工程相關的話題。

專業得令律風受教。

翁承先建造了律風最喜歡的曲水灣大橋,難得能夠見到本人,他不問道:“翁總工最近又在忙什麼?”國內稀缺的技術骨幹、項目總工,應當是很忙的。

他好像一個崇拜前輩的晚輩,全然沒有窺伺機密的意思,單純出於一種好奇與期待。

期待祖國廣袤大地上,又出現一座橋樑奇蹟。

可翁承先竟停下腳步,認真凝視他。

律風升起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問了什麼不該問的問題。

沒等他道歉,翁承先就壓低了聲音,“我悄悄告訴你,你不要告訴老吳。”氣氛忽然變得神秘兮兮,像要講述什麼驚天大秘密。

律風趕緊湊過去,翁承先説道:“南海隧道應該要動工了。”普通一句話,律風聽得神情震驚。

存在於想象之中的南海隧道,簡直是律風從小聽到大的傳説。

那是一條計劃修建在南海之下的深邃通道,像神話故事裏的一樣,人類可以乘坐火車、汽車在海中穿行。

再也不用等待飛機和渡船了。

如今,神話想象裏行千里的坐騎——高鐵、飛機,隨處可見。

可那條熱熱鬧鬧計劃了二十多年的隧道,因為各種原因消失了蹤影,連媒體都不再提及這個概念。

只有列舉“絕不可能完成的神話工程”裏,才會出現南海隧道的身影。

律風什麼都沒説,可臉上寫滿不可思議。

如果他面前站的不是翁承先,他一定會説——既然南海隧道都能動工,那麼地月空間經濟區、天河工程的竣工也不遠了吧?

翁承先見他這樣,立刻低聲問道:“想不想聽我説説隧道規劃?”

“想!”超級想!

作者有話要説:各個橋樑項目負責人:我們缺人,我們要律風!

翁承先:來來來律風,我給你講個南海隧道的神話故事。

-南海隧道參考的台灣海峽通道,公路鐵路兩用通道,集橋樑隧道人工島為一體,直連大陸與台灣,已籌劃23年,還沒動工。

希望早動工.jpg天河工程:在大氣邊界層到對層範圍內存在穩定有序的水汽輸送通道,可將其稱為“天河”,基於大氣空間的跨區域調水模式。

簡單説就是人為控制降雨,跟地月經濟區一樣,都有點中國正在努力實現神話傳説的意思。

第32章南海隧道這樣傳説中的超級工程,律風從小就聽説過。

然而,翁總工親自講述,絕對言簡意賅,直切小朋友好奇的關鍵。

他説:“現在橋、隧、島結合的總方向差不多定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只是最後的設計方案,和需要實驗攻克的難題。”

“初步方案更傾向於兩橋一隧,或者三橋兩隧的連續建設,再考慮一下南海通道公鐵兩用的情況,可能會多加橋樑路段,減少隧道路段。”

“從南海立安港到寶島富雲縣,全程135公里,只要建完它,我們就是全球唯一哦。”翁承先説話,總是不由自主挑眉,帶着對項目的期待和信心。

跨海的風險、建設的難度、南海與寶島之間的協商溝通,在他心裏都不算什麼難事。

他撲在規劃方案上,跟律風講述高鐵在海面橋樑飛速運行,又直衝海底穿過深藍水域的波瀾壯闊。

他説:“最近設計組已經在動手搞方案渲染了,雖然我對他們做的設計不是很滿意,但是高鐵從隧道里衝向海面的景象確實很震撼人心。”畢竟跨越一百三十多公里海面的通道。

無論是上橋、入隧、出隧,都與那片蔚藍海域充滿了漫關係。

律風安靜的聽,忽然問道:“您好像更希望減少隧道路段?”明明是南海隧道,翁總工卻更喜歡聊海上橋樑的事情。

翁承先嘿嘿笑道:“人嘛,總是對大海充滿嚮往。隧道那麼多,行駛在地底還是海底,都沒什麼區別。”

“但是建立在海面的橋樑就不一樣了!誰不想看着海洋沿途的風景,清楚地知道自己行駛在海面上呢?”翁承先推了推眼鏡,“我以前在曲水灣大橋的時候,就很喜歡看設計們做的概念視頻。”他勾起笑,皺紋深邃的臉頰仍舊是青年少般的愜意。

“好像我們就應該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行駛,暢遊中國每一寸天地。”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