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4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十三個學科構成專業結構體系。
可以説三個專業,十三個學科構成專業體制這一人才培養模式,既注意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當然,因為王老先生畢竟不是郎中和助教,因此他的建議並不完善,比如這十三個學科應該學些什麼,這就要看書院的了。
魏拾遺學醫,對中醫沒有歧視,因此對北宋的醫學還是有一點了解。他依稀記得王安石確實將醫學進行了改革變法,但那不是在變法裏面的嗎?怎麼提前了?
難道是因為他昨天去找了王安石,產生了蝴蝶效應?
魏拾遺不得而知,但是他知道現在王安石的目的已經從增加學生名額,轉到了對醫學的變革。對此,他是大大支持的。
魏拾遺覺得支持,房間裏的助教們和林提舉卻有他們自己的意見,有些人覺得這樣不好,但有些助教卻覺得這樣很不錯。
覺得不好的人認為書院裏的學生不多,如果分開學,那麼每一科能有多少學生?而且,如果分科,總不能讓學生仍舊學習那麼多,又因為跑來跑去,書院裏的助教也會比較累。不僅如此,王助教他那裏還會分一個科出來,他那兒的學生,誰教?
而支持的助教則持相反的意見,他們説有些學生的天賦不一樣,助教所擅長的方向也不一樣,比如一些學生和助教在針灸方向擅長,其他方向不怎麼樣,如果分科學習,那麼就能把他們所擅長的發揮到極致,學生學起來也不會那麼累。
剛才魏拾遺進來的時候他們就是在討論這個,也為此爭辯得熱火朝天。就連魏拾遺問周贇問題的時候,也沒停下來。
就在這時,房間裏的討論停止了,突然安靜了下來。
“魏拾遺,我聽説昨天是你去找了王老先生,提出發展外科,並且專門設這個學科的,那麼你説説,關於這個你有什麼意見?”魏拾遺還沒反應過來,他就被點名了,點他名的就是林提舉。
他也不緊張,理了理思緒,他就跟以前在醫院開會的時候彙報一樣,站起來,鏗鏘有力的開口説道:“提舉,我認為王老先生的提議是可以的,不過我也理解不支持這個做法的助教們。”
“首先,書院的學生少,分科之後每一科的學生更少,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王老先生最初來書院視察的時候,説的便是增加書院學生名額這件事,因此,這個問題便能輕易解決。”
“其次,如果分科,其實助教們的工作並沒有增加,反而會因為分科之後,助教只教學一刻或者兩科,其他的不需要教學,反而能增加助教們對那一兩科的理解,平裏休息的時候,便能有更多的時間細細鑽研。”
“再其次,外科那一學科,他所學的王助教那裏都有研究,那邊的學生少,該怎麼教學都怎麼教學,而且那邊的學生除了解剖之外,他們其他學的東西和其他學生並無不同,因此並不用擔憂。”
“最後,我的觀點就和支持分科的助教們一樣,分科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出學生們的天賦,學生並不是全能的,有人擅長一個方面,就有人擅長另一個方面,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麼不把他們擅長的完全發掘出來?”
“綜上,我支持王老先生的建議。”説完之後,看到林提舉點頭,魏拾遺便坐下了。
魏拾遺説得有理有據,還用了首先其次最後的方式,一點一點的解釋他為什麼支持,等他説完,那些持反對態度的助教便有些遲疑了。
就在這時,王老先生站起來,一臉嚴肅和不可拒絕的説道:“分科是我昨晚想了許久才想出來的辦法,太醫局的學生太少,他們一起讀那麼多的書,也不能保證他們全部都學會了。想法,分科制反而能讓他們學得。”
“而且,這也能順利的幫太醫局增加學生名額,學生一窩蜂的在一塊兒學習,考核的時候看着人就多,但如果分科學習,考核的時候看着人少,局生的名額都是有限的,每年出來的局生也必須保證那個數量,官家仁慈有想法,他必定能理解我們這一舉措。”太醫局是想增加學生名額的,哪一個當郎中的不想多要幾個學生,但無奈學醫的出路沒有科舉的出路好,因此學生並不多。
還有就是一些學生因為不知道一些只是被刷下來,不能入學讀書,如果分科的話,那些所謂‘偏科’的學生應該就不會被刷下去了。
反對的助教心裏蠢蠢動。
“好了,就按王學士説的辦。”最後,林提舉下了最後討論結果。
這會兒,就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了。
討論結束,接下來就是討論分科之後的事情,如果成功,那麼每一科的學生應該學寫什麼,這不好定奪,一些助教認為可以學那本書,一個助教認為可以學另一本書。
這個範圍不是王安石能理解的,他便沒有再發言,而是低着頭拿着紙筆開始寫呈文,也虧得這裏這麼吵,他也能寫下去,還真做到了不為外物所影響。
關於分科學習魏拾遺倒是有些想法,他本就是從現代來的,現代讀書就是分科制,小學初中沒分,高中開始分文理,大學更是分專業,此時太醫局的學習模式就是現代大學的專業模式。
既然這樣,他倒是能出一點主意。
接下來,魏拾遺便有意無意的提起,裝作靈出現似的説道:“提舉,助教,我覺得可以把每一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