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31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的魔狼騎士燒燬了聖靈灣的軍事港口聖彼得港,目前正在攻打第三聖所和第四聖所。”
“神聖帝國境內,西北部的萊西舊貴族有躁動的跡象,由如何,海外密探尚未傳回確切消息。”
…
…
消息一條條彙報,內務總管頓了頓,彙報起最後的消息:“薔薇鐵騎已經成功撤退到科雅山地,抵達森維雅要。海上神聖軍佔領布巴斯郡,開始分散兵力至各個鄉村,多瑪河支以南,科雅山地以東,皆遭神聖軍侵擾。另外……”他看着背對自己的國王。
“另外……國民似有怒意。”內務總管有些艱難地説出了這句話。
事實上,不是似有怒意,而是“國民的怒火高到了令人心驚的地步”。
希恩將軍命令薔薇鐵騎撤到科雅,將羅格朗東南沿海拱手相讓,使整個東南人民陷入苦難。在這種整個國家所有人拿起武器,為了保衞國家而戰的情況下,在人們眼中這是不可原諒的“叛國”行為。人們認為他出賣了東南所有受侵擾區的人民,他必須為自己的罪孽付出代價。
民憤如熾火,從淪陷區燃燒到了羅格朗上下所有郡邦。
這是一個棘手且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它,那麼在此之前他們所做的一切凝聚羅格朗民族意志的努力都將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然而……
內務總管看着國王的背影。
他是少數幾個對整件事的內情一清二楚的人。內務總管知道,國王給希恩將軍下達的,是一紙密令。
選擇權其實在希恩將軍手裏。
他可以選擇以國王的名義下達撤退的命令,也可以選擇以自己的名義下達。希恩將軍在接到密令的那一刻起,就該知道他面臨着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而他已經以最慘烈的方式,為他效勞的君主填上了不可更改的回答。
不論是白金漢公爵,還是國王,他們都沒有看錯人——希恩將軍,的確是這個帝國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陛下?”內務總管輕聲提醒國王下面的人還在等他的決定。
國王坐在桌前,燈火下攤着尚未書寫的令狀。
他看着窗外。
在平定北地叛亂之後,國王曾經問過在戰爭中立下許多戰功的希恩將軍,想要什麼嘉賞。當時軍隊還駐紮在博馬裏城堡,希恩將軍透過窗户看上博馬裏塔樓的薔薇王旗,沉思了很久,説。
“如果可以,我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我能夠接替公爵大人,成為羅格朗的帝國騎士。”威廉三世會死去,白金漢公爵會隕落,一代人一代人的離去,但是一頭雄獅的隕落不代表這個國家從此失去依靠,終會有新的雄獅從血與戰火中走出。
現在,希恩將軍,他已經證明了。
他的確能夠接替白金漢公爵,成為新的帝國騎士。
——他已經是帝國騎士了。
過了很久,國王終於提筆開始寫下頒給所有羅格朗人的令狀。
接過國王書寫好的令狀後,內務總管低頭看了一遍,只覺得手上這張紙重達千斤。
這是一份半演説半命令的令狀。
令狀的後半截,字痕深得像是刀刻一般。
“……只要最後一個羅格朗士兵還未死去,那羅格朗帝國就永不滅亡。我將以羅格朗帝國君主的身份,與每一名騎士一起奮戰到底,我將為這個國家盡每一滴血,將使薔薇之旗永不倒下。”
“我以羅格朗君主的名義,請求所有羅格朗的人民,不論你們身在何方,請你們與侵入家園的敵人抗爭到底。羅格朗的未來就在我們所有人手中。”
“帝國的榮耀不容玷污,帝國子民之血不容褻瀆,叛徒將為他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在此我下令——”
“追奪希恩·羅蘭斯特東南防禦線統帥一職,追奪在希恩·羅蘭斯特的伯爵爵位,收回一應給予希恩·羅蘭斯特的領地。”
“委任薩爾·考特為薔薇鐵騎總將。”
“叛徒當死,舉國而戰。”
…
…
內務總管帶着這份令狀退了出去。
國王孤獨地坐在房間中,他沉默地看着窗外。
漫漫長夜,黑夜永寂。
作者有話要説:翻了翻上一章的評論,在這裏做個解釋。
薔薇鐵騎的撤退,這一事件,可以説有歷史原型,也可以説沒有歷史原型。之所以説有,是因為歷史上有太多不得不做出的戰略撤退。而説沒有原型,是因為它不是具體地據一個兩個軍事史上的撤退來寫的,而是綜合了較多的類似戰役決策來寫的。
在戰爭中,很多時候,不得不在局部戰局上進行撤退。比較為人知的撤退如敦刻爾克撤退為二戰的勝利奠定基礎,紅軍長征的撤退保證了有生力量,蘇聯西伯利亞撤退是擊敗希特勒的重要一環等等。戰爭不是死磕硬懟的理想化遊戲,撤退對於撤離區的人民來説雖然是殘忍的,但是往往它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首先是,為什麼“人口不多”不帶着整座城的人一起走。
對於處於中世紀羅格朗人口的情況,參考了中世紀的英格蘭。以英國史學家d.m·帕利澤在《不列顛城市史(600-1540年)》的觀點,中世紀晚期英格蘭城市化水平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而當時的大城市人口數目可達10000~80000。這個數據在今天看來,似乎真的很少,但我們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