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3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們彷彿穿越了,從網絡時代回到農耕時代。
這個小鎮建立在山腳下,房子被農田包圍着,農田裏還有零散的宗祠和寺廟,路邊有石頭修葺的小土地廟,裏面還放着三個饅頭和幾隻蠟燭。
這些學生覺得很有意思,特意蹲下來和你土地廟合影留念。
夏夜看着小小的土地廟,一個粘土娃一樣的小人正襟危坐,很有土地神包袱。夏夜對它點點頭,小土地神也對着夏夜點點頭。
“不能拍這些的。”一個女生拉着那個拍照的同伴,又對土地神説了幾聲:我們無意冒犯,請多包涵。
被拉住的女生不信這些,可是見同伴神神叨叨,她還是乖乖站回來。
這羣學生很快被農田裏一羣白鷺引走,夏夜走過去,用手撣走石台上的落葉:“我會在鎮上住下來,以後還會見面的。”
“歡來到古裏小鎮,年輕的術士。”從車站到小鎮的居民區,需要穿過一大片的稻田。只有一條路,這是一條凸起的水泥路。看得出來,修了沒兩年。
水泥路兩邊是零零散散的樹和很多野草野花。伴隨着樹上蟬鳴聲、野蜂飛舞的嗡嗡聲、水田裏的蛙躁……灼熱的風帶來了植物的香氣,一片住宅慢慢出現在眼前。
一個帶着草帽的老漢拉着一頭黑的大水牛從小路走上來,他們慢悠悠朝裏面走。
抬起頭,面就是二層的古舊建築,側面的牆壁爬滿了綠的爬山虎,牆邊繞着很多不知名的花,有一些他能叫出名字,有一些不能。
這些建築很多還是木頭窗户,只有一些換了玻璃窗,不過空調倒是裝了很多,用木架子一擋,並不突兀。
夏夜繼續往裏走,他看到了一些連鎖超市,一些連鎖的快遞點,還有連鎖的全國小吃店。
很多屋子都開着大門,也沒人守着,裏面停放着三輪電動車或者小電驢,小轎車卻不多見。那些本地的孩子在家門口三五成羣跑來跑去,大家也不在意,一點不擔心他們有什麼意外。
他還注意到,只有主道是水泥的,其他小路多還是原本的石板路和石子路,路邊凌亂站着野花野草,蚊蟲也多。
對照石頭的路牌和手機上的地圖,在小路拐了幾道彎,然後走過一條橫跨小河的拱橋,夏夜到了一個很大的,佔地至少幾畝的南方四合院前。
他抬頭看着前門的匾額,上面的黑漆已經掉得差不多,但還是能認清楚寫着什麼。
“夏宅?”
“原來宿主還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啊?”系統揶揄道。
夏夜正要開口,邊上一個小門悄無聲息開了,走出一個人。
作者有話要説:少爺夏:要是早點過來,豈不省掉一筆房租?失算了。
第18章“小主人回來了。”她説。
這是一個看起來慈眉善目氣息卻有些微妙的老太太,穿着豆青的旗袍扣上衣,頭髮梳理得整整齊齊。
“怎麼稱呼?”夏夜對老人一向用‘您’,這一次卻沒用。
“老身姓柳,你叫我柳婆婆就是。”她正説着,大門自動開了,門上咬着銅環的獸頭叫起來:“柳婆婆真是囉嗦,小主人第一次回來,請從正門過。”夏夜抬腳跨過高高的門檻,裏面右邊是個小房間,小門緊閉着。
“那是門房,您後找了合適的守門人,這就是住處。”柳婆婆笑着説。
柳婆婆帶着他走出大門,繞過一面石雕的屏風,走過一個垂花拱門,到了倒座房和白牆形成的窄院裏。倒座房一排七間,比外面看到的還大。這又有一扇大門,設在中間,不像是外面大門是設在東南角。
走入這大門,見到一個很大的天井和房門緊閉的房間,是二層的,樓上是一排緊閉的木窗。這是他要居住的院子,院子很大,前面三間正房,兩邊還帶兩間耳房,一共五間。中間是堂屋,兩邊是住房。
院子兩側是廂房,一側三間,右邊的改建成書房。
“這是主人院,左邊還有個小院子,可以給小小主人居住。右邊是一個花園,您要去看看嗎?”通過左邊角門,果然走進一個略小一些的院子,還自帶一個小花園,裏面栽種了不少植物。
他又去了右邊,柳婆婆説是小花園,事實上不小,一二畝是有的,裏面有個荷花池,池子裏有荷花、錦鯉和假山,池邊有水廊和賞魚亭。有一棵很高大的柳樹,樹下有石桌石墩,其他地方則是各類花草。
這花園還通後罩房,在舊時候,後罩房多是後宅妾子女在用。它分成三個院子,如今大半都空着,小半做了雜物間。
至於廚房,就在西南角的位置,廁所則在西北角。
“大的,這裏多少平?”夏夜問。
“不大,”柳婆婆説,“也就是十畝地不到。”話語間竟有些嫌棄的意思。
“真是大户人家……”跟着一起把房子轉了一遍的系統連連慨,“看不出來,宿主還是個富二代?”它不知道夏夜此刻都要愁哭了,這麼大一個地方,後的水電費先不説,裝修費也是大頭。
當然,不要那是不可能的,那麼大一間屋子,光照好,空氣也好,為什麼不要?而且這屋子維護得很好,沒有老舊破損,只有古香古,住着比高樓大廈舒服。
其實改成民宿或者出租出去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然而……看看這滿院子成了的各種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