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59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好用上了,希望他們不會讓我失望。”田神功和袁哲立刻一起説道:“還請大王放心!”李談説道:“實踐出真知,回頭説不定還真要讓他們當一回先鋒。”田神功和袁哲對視一眼,決定回去一定要好好教育那些人,這次是危機,但也是機遇。
紀合跟鄒世兩人接到消息的時候情緒也很穩定,他們早就知道肯定會有這一天,而最讓他們放心的是李談並沒有打算主動出擊。
如果只是守城的話,長安城城牆高大想要攻打絕非易事,守城並不算難。
至於李隆基當初為什麼跑,大概是一方面被安祿山的來勢洶洶給嚇到,另一方面則是被唐軍的孱弱給嚇到。
在他印象之中應該百戰百勝的唐軍卻接二連三的戰敗,還都是大敗,一敗就死上十幾萬人的那種。
這其中固然有將領指揮失誤的原因,可這樣的話就更讓他害怕了。
軍隊人數不夠還能招兵,可將領不是隨便能招來的,如果沒有一個能征善戰的將領,就算唐軍人數再多也未必是安祿山的對手。
當然還有一點可能就是如今大唐異族將領多,而安祿山的叛變已經讓李隆基不再相信這些人。
然而無論什麼原因,這一次李隆基決定入蜀無疑對他的聲望又是一種打擊。
長安如今還算安穩,哪怕李談做得很好,但在許多人眼中他畢竟年紀還小,所有人對他都抱有懷疑。
如果李隆基肯回來的話,才是給大家吃上了一顆定心丸,然而他卻選擇了入蜀,連馬嵬驛都不呆了,一時之間整個長安城又陷入了一種人心惶惶地狀態。
所有人都覺得這應該是聖人對長安並不抱希望。
李談也有些無奈,他沒辦法一個一個去解釋告訴他們聖人入蜀是因為尹子奇從河南取道,畢竟就算跟百姓們説,他們也未必知道河南在什麼方位。
而現在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用一次勝利來奠定百姓的信心。
紀合一開始特別擔心李談會動用俟斤去抓那些隨便討論的人,為此他都加了人手不停的巡查,若是看到有人信口開河就想辦法去阻止。
結果等了兩天之後,發現李談似乎不知道這件事情一樣,輿情部也一直沒動,這讓紀合頗有些意外。
他疑惑了也就直接去問了李談,李談彼時正在看行軍圖,聽了紀合的話之後笑了笑説道:“俟斤在盯着呢,正常討論無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嘛,若有別有用心之人傳播恐慌言論,俟斤才會動。”紀合這才放心,他想了想問道:“殿下,是否……將太子請回來?”李談正在標的手一頓,抬頭看着紀合説道:“太子跟着聖人正在入蜀的路上。”紀合見李談面無表情,就知道他心裏不高興了,不得不説,比起一些老狐狸,李談的心情有的時候其實還是很好琢磨的。
他嘆了口氣説道:“聖人想來是不會回來的,太子回來是最好的選擇。”李談想了想説道:“我給太子寫封信吧,説實話,我覺得讓廣平王來長安都比讓太子來長安容易一些。”李亨這個人,作為一個太子其實有太多的不合格,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到萬不得已是擔不起事的。
而如今還沒到被到牆角的地步,歷史上馬嵬驛政變的發生都説是李亨的手筆,然而從李談這個角度看的話,説是李俶的手筆都比説是李亨的可信。
歷史上馬嵬驛政變之後,李亨北上靈武也是因為跟李隆基起了分歧,他不李隆基退位,那就只能等着自己被廢。
那時死楊貴妃的人都擔心李隆基會秋後算賬,站在了他這邊,所以他才有勇氣李隆基退位。
如今馬嵬驛政變並沒有死楊貴妃,而楊國忠等人的死對於李隆基而言其實比較可有可無。
更何況從某些蛛絲馬跡看來,李隆基對於當時六軍已經羣情奮的事情多少有些瞭解,楊國忠那些人就是他拋出去平息眾怒的祭品。
從被動到主動,朝廷中的人明白李隆基不會追究他們的責任,他們自然也不會這麼早就投到李亨陣營。
李亨沒有自己的勢力,他還是要依附於李隆基。
現在讓他離開李隆基回到長安基本上就是一場豪賭,李談並不看好他有這種魄力。
倒是李俶,在這種時候敢主動留下來,無論從哪方面將都比李亨要強上百倍。
紀合聽了李談的話立刻説道:“廣平王可不能輕動,哎,安祿山同時派出兩路大軍,想必就是不想讓長安與馬嵬驛聯合,也不知廣平王能不能守住馬嵬驛。”李談微笑説道:“不用擔心,他可以的。”紀合有些疑惑地看了李談一眼,雖然李俶在朝中聲望不低,但若論起經驗來,他比李談差得遠,畢竟李談好歹也跟突厥和吐蕃幹過仗。
沒有任何經驗的李俶……李談怎麼就這麼放心?
實際上李談放心的是有建寧王在那裏,這位才是真的有大將之才,李談自認為能打贏都是開掛,而建寧王全憑自己本事。
他希望如今的建寧王也能像歷史中那樣厲害,若是能跟遊戲裏的人設相仿就更好了,李談壓就不用再去擔心馬嵬驛那邊的情況,甚至他只要守好長安就行。
李談一直知道執夷並不希望他在安史之亂的舞台上有太多的表演,李談一開始也是這麼想,至於來守長安,更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