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53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曾經是安祿山的下屬,安祿山反叛之後顏杲卿不肯同合污,此時應該是在招攬義士共同抵抗安祿山。”楊貴妃半懂不懂地説道:“這樣啊,可是若是安祿山的下屬,那距離這裏也太遠了,顏真卿如何能夠過去?他沒有路引啊。”她説到這裏,李談才想起有哪裏不太對——楊貴妃説逃就逃了,居然能夠順利到這裏,那就説明她有路引。
也就是説其實她早就準備好了逃跑。
李談沒有繼續追問,畢竟顏真卿都來了,而且他也想明白了為什麼安祿山明明少了十來年的發展時間,居然還能勢如破竹的衝過來,想必就是因為許多人沒有形成有力的抵抗。
歷史上安祿山起事的時候,有許多人都自發抵禦安祿山,其中顏真卿和顏杲卿兄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如今安祿山起事的時候,顏真卿還在丁憂,不僅是他的軌跡改變了,還有很多人的軌跡可能都改變了。
楊貴妃見李談沉思,便問道:“你是想要救長安嗎?”李談有些意外:“你怎麼知道?”楊貴妃淡淡笑道:“我還不知道你嗎?對了,朱狸如今怎麼樣了?”李談也不怕楊貴妃秘密,直接將朱狸最近的情況説了一遍。
楊貴妃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覺得李談是膽大包天,她作為一個重生一遍的人,現在才明白,如果不膽子大一點是跳不出這個牢籠的。
她也沒覺得李談做得不對,畢竟萬一大唐沒有了他們母子的容身之地,好歹還有朱狸會收留他們。
當然這就要看李談跟朱狸的情如何了。
楊貴妃對於情這種東西是不太相信的,所以她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利益,如今李談做的就不錯,素麻城必須依靠他們才行。
但她覺得以朱狸的本事,早晚有一天不需要依靠涼州,所以必須將彼此之間的聯繫砸的更加緊密一些。
楊貴妃自覺別的本事沒有,但是這種事情還是能做的來的,更何況朱狸的母親也在,她之前跟那位王妃的關係也不錯,應當能説上話。
想到這裏,楊貴妃便跟李談説道:“什麼時候讓我跟沙陀可墩再見一面吧,許久不見,還要有點像她了。”李談愣了一下,點點頭説道:“那回頭我問問印星,對了,遠安公主也在這裏。”楊貴妃有些意外:“她為什麼會在這裏?”李談解釋了一下,楊貴妃聽了之後,不由得一臉嚮往:“當初若我也能像她一般……”李談看了她一眼心説,如果是走正常劇情的話,你比她還……還怎麼呢?
李談也想不出形容詞,遠安公主所作所為都是基於為了大唐好的基礎上,所以哪怕她做的過火一點,李談也能理解。
然而在這本書原本的描寫之中,楊貴妃完全是為了情情愛愛放棄了父母之邦,這一點他是絕對不贊同的。
哪怕現在朱狸要造反,跑來跟李談説是為了他們能在一起,李談也能立馬跟他翻臉。
兩個人能夠在一起,必定因為三觀一致,而如果在這方面有了分歧,那麼三觀也肯定有了分歧,勉強下去也不過是拖一段時間再分手罷了。
李談問道:“當初決定離開長安的時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沒勸一勸嗎?沒讓阿爹將我調回去嗎?”楊貴妃回過神來沒好氣説道:“你以為我沒説嗎?怎麼可能?我當時一再強調將你調回去一定能夠抵禦安祿山,可是聖人偏偏不信,哎,哥舒翰的慘敗已經嚇破他的膽子了,連我説就算不讓你回去打仗,讓你去護送也是好的,然而他等不及,怕你回去的時候安祿山已經打來了。”李談:……
他原本以為了李隆基沒讓他過去是因為怕突厥和吐蕃會趁機發難,事實證明想的多的是他。
他嘆了口氣説道:“若是我在長安,必定……算了,現在説這個也沒用,長安還沒陷落,我還有機會。”楊貴妃沉默半晌才説道:“不要勉強,長安……哎,長安……”想到長安,再想到洛陽,李談心情也有些沉重。
他跟楊貴妃談了一會之後就離開了,離開之前説道:“新州府如今還不算繁華,不過阿孃若是悶得慌便出門逛逛吧,我還要去跟人商量怎麼收拾那三州刺史。”楊貴妃對他倒是充滿了信心,一點也不覺得李談在説大話,並且含笑對着他揮手説道:“去吧,不用管我。”李談説完就離開了後院,準備去找公孫垂清點一下糧草,畢竟之前打仗其實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家門口,對於糧草的運輸要求並不是很苛刻。
這一次最遠可能要打到長安,中間隔着七百多公里,這個長度必須做好調度。
王維這個轉運使,可能還真的要走馬上任了。
就在李談想着這些的時候,面就看到賀知章慢悠悠的走過來。
在看到賀知章步伐緩慢的時候,李談心中不由得一痛。
書院出事這之前,賀知章雖然年紀也不小,但是神健旺,走路步履矯健,看上去完全不是這個年紀的老人。
出事之後,雖然李談救治及時,但賀知章還是彷彿驟然老了十歲一樣,整個人都顯得有些老態龍鍾了。
現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明珠書院建起來之後,賀知章能夠恢復過來。
李談一邊想着這個,一邊調整心情走過去問道:“賀老怎麼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