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臨別的禮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一天的黃昏,石韋也不知道趙匡胤是什麼時候去世的,他只依稀記得,趙匡胤臨終之前,始終喃喃自語着“千古一帝”四個字。
還有,那釋然的微笑,石韋永遠也不會忘記。
大宋的開國皇帝,不帶一絲的遺憾,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舉國哀慟之餘,太子趙德昭在眾臣的勸説下,於先帝靈樞前繼位,尊先帝趙匡胤為大宋太祖皇帝,並下令大赦天下。
被趕出燕雲地區的遼國,聞知大宋天子新亡,鷹派們蠢蠢動,想要藉着大宋舉喪之際,傾兵南下奪還燕雲。
不過,鷹派們的建議,卻被皇太后蕭綽嚴辭否決。
燕雲一戰,大批的鷹派武將們死在宋軍手上,高粱河一戰,更是讓鷹派的領軍人物耶律休哥隕命。
經此一役,遼國國內的鷹派權貴們勢力遭受重創,話語權已是今非昔比。
故是因此,蕭綽才有能力壓倒鷹派們的輿論,力主與宋和談,重新劃分疆界。
為了向大宋示好,蕭綽更是主動的派出了使節,親赴大宋為趙匡胤奔喪。
新登基的趙德昭地位未穩,自然不想跟遼國再起衝突,遂令禮部熱情的接受了遼使,接受了遼國蕭太后的致哀,並表示願意跟遼國進行和談,重開睦鄰友好。
趙德昭雖然不想跟遼國開戰,但這並不代表他就會對遼國軟弱,實際上。在與遼國的談判中,他開出的條件已算比較苛刻。
除了遼國承燕雲歸屬大宋之外,雙方兩國互約為兄弟之國。宋國為兄,遼國為弟。
儘管這只是名義上,但兄弟一字之差。卻在向世人表示,遼國終於向低頭,承認自己低大宋一頭。
遼使在這方面拒理力爭,試圖為遼國討一個平等的地位。
趙德昭卻堅持不肯退步,聲稱如果遼國不答應開出的條件,那就別想再開邊境貿易。
遼國失去了富庶的燕雲之地,經濟遭受重創,國內人心不穩。如果再失去跟宋國的邊境貿易這一塊收入,對遼國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
無奈之下,蕭綽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平撫燕雲失利所遭受的重傷,只好全盤接受了大宋開出的條件。
經過一輪的談判之後,雙方在洛陽正式簽訂了新的和平條約,至此。大宋與遼國間的敵對緊張關係,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
與遼人簽訂了和約後,新登基的趙德昭,得以集中力鞏固他的帝位。
身為趙德昭繼位的功臣之一,石韋自然是受到了趙德昭極大的重視。不但封為了縣侯,而且還徑直從太醫院,升至了中書省。
在石韋的舉薦下,樊若水、潘子君等石韋故友都連升數級,在新朝的文官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穆羽原本就是軍界的新貴自不用説,跟隨石韋多年的熊青葉,官職也連升三級,成為了一名軍中層高官。
其餘如潘惟德、曹琮等舊友,除了與石韋相善之外,本來就是將二代的身份,因此同屬新帝登基後提拔名單。
然而,當石韋的親朋好友們,一個個都官至高位時,石韋卻做出了一個讓不少人都吃驚的決定。
開之時,石韋正式向天子提出辭官的請求。
眼下天下已定,大宋朝國泰民安,趙德昭也當上了皇帝,石韋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所有的敵人都已經被消滅,他自然便要勇退,逍遙自在的過他的小
子。
從南唐至大宋,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勾心鬥角,石韋確實也有點累了。
以他的格,有錢花,有美人相伴,逍遙快活才是王道,整天泡在官場上,時刻琢磨着對手的心思,皇帝的心思,累也累得要死,哪裏還有心情享受生活。…,他以前是怕趙光義報復,但現在趙德昭登基,有皇帝罩着他,他再也沒什麼可害怕的人,自然便可以安心的退休。
畢竟,正所謂伴君如伴虎,眼下趙德昭對他是不錯,但若時間久了,不小心哪天出了個錯,説不定就被皇帝冷落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