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五百零一章高平陵之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漢彰武六年,即曹魏太和六年九月十三,這一是魏文帝曹丕遇刺四週年紀念,曹魏皇帝曹叡與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曹、中領軍曹羲、武衞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中護軍夏侯玄、尚書丁謐、何晏、鄧颺、冀州刺史李勝、司隸校尉畢軌等人出鄴城,前往鄴城城北九十里外的高平陵祭拜文帝。

其實在曹叡的身邊原本還有一個武衞將軍、牟鄉侯許褚,只不過後來許褚見朝中黨爭嚴重,皇帝無權,更兼想起了昔在武皇帝曹身邊的輝煌,久生病,便向皇帝請辭,歸隱山間了。

經過了兩年多的運作,現在的曹已經是整個曹魏掌握最大權利的人物了,連魏明帝曹叡都不得不低頭認輸。

正因為如此,曹這一回可是出足了風頭,帶着他的親信還有宮中的宿衞浩浩蕩蕩的出了鄴城,前往高平陵拜祭先皇曹丕。

可是他本不知道,就在這時,一場預謀已久的政變開始了。

由於司馬懿得到了董昭的密報,早就知道了曹的動向,所以命令董昭等人早已做好了準備。

待得曹離開之後,他就來到永寧宮,向與曹不和的李太后奏報,聲稱大將軍曹弟中領軍曹羲、武衞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等人敗亂國典、擅權營私,請求免去他們的官職,太后聞言大怒,立刻同意了司馬懿的奏請,下令免去了曹及其黨羽曹羲、曹訓、曹彥、丁謐、鄧揚、何晏、畢軌、李勝、桓範等人的職位。

司馬懿在得到了李太后的旨意之後,立刻便以李太后的名義關閉了各個城門,同時命令司空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職事,佔據曹原本的營地。又命太僕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佔據曹羲原本的營地,又命其八弟中護軍司馬率軍佔據了武庫、六弟中郎司馬進出城據守漳水。

在此之後,司馬懿便將早已準備好的奏章上奏皇帝道:“臣昔從遼東還,先帝詔陛下、秦王及臣升御牀,把臣臂。深以後事為念。臣言‘武皇帝亦屬臣以後事,此自陛下所見,無所憂苦。萬一有不如意,臣當以死奉明詔’。黃門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聞知。今大將軍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專威權;破壞諸營。盡據兵,羣官要職,皆置所親;殿中宿衞,歷世舊人皆復斥出,置新人以樹私計;據槃互,縱恣甚。外既如此,又以黃門張當為都監,專共關。看察至尊,候伺神器。離間二宮,傷害骨。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但為寄坐,豈得久安?此非先帝詔陛下及臣升御牀之本意也。”

“臣雖朽邁,敢忘往言?昔趙高極意。奏氏以滅;呂、霍早斷,漢祚永世。此乃陛下之大鑒,臣受命之時也。司空臣柔、尚書令臣孚等,皆以為有無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衞。奏永寧宮。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臣輒力疾將兵屯漳水浮橋,伺察非常。”卻説當時曹的車隊剛剛來到高平陵,還未來得及拜祭文帝曹丕,忽然見黃門令董箕持着一封奏章前來,不由得喝問道:“這是哪個不開眼的?竟然在這時候還向皇帝寫奏章!祭拜先帝這是多麼大的一件事兒?難道有什麼事情比這件事還大嗎?”卻聽得董箕苦笑道:“大將軍,此事關乎你的命運和魏室的前途,確實比祭拜先帝還重要。”之後便見董箕將奏章獻上。

不滿的哼了一聲,沉聲説道:“如果事情不像汝所説的那般,本將定當重重治罪。”可是等他展開看了第一句就不由得愣住了,奇怪的説道:“太傅司馬懿?他不是致仕休養了嗎?而且還有風疾在身,如何能夠向皇帝上奏?嘿嘿,且看看他所奏何事?”又看了兩句,曹不由得大怒,恨恨罵道:“司馬懿這老兒如此不仗義,竟然向皇帝上奏,數説張當的不是,這天下有誰不知,張當乃本將軍的人,他這麼做明明就是與本將過不去。”董箕聽了不由暗暗苦笑道:“何止是與你過不去?明明是準備要將你置於死地,唉,只是可惜你身在富貴之鄉,從未經過如此大變,不知道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之後便見曹喃喃自語的説道:“怎會如此?這司馬懿難道生了一副潑天的膽子?竟敢奏請罷免本將的職務,而且還派人據漳水自保,這這,難道説他已經控制了整個鄴城?這豈不是説,我的家人全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董箕聽完更是搖頭苦笑:“都到這時候了,卻還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人,由此可知此人智短目淺,如何鬥得過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但這時候的曹卻沒有董箕的覺悟,他現在已經到六神無主了,奏章是不可能遞到皇帝手中的,因為皇帝本來就和他有矛盾,如果將奏章給皇帝,皇帝不管是為了自保,還是為了解除他對皇帝的威脅,也一定會同意司馬懿的要求的。

陰沉,正好看到了一旁的親信李勝,頓時怒從中來,將奏章摔到李勝的面前,沉聲喝道:“你不是説司馬懿病重嗎?現在他怎麼看起來比我們都利索?你給我説句實話,你是不是司馬懿的細,故意向本將送假情報來了?”李勝聞言不由訕訕的説不出話來,出了一腦門子的冷汗,由於生怕曹一怒之下砍了自己的腦袋,連忙嚇得跪在一旁,聲稱自己冤枉,全是被司馬懿所騙。

這時候被時人稱為台中三狗之一的何晏在一旁勸道:“此事也不能説是公昭的錯,都怪司馬懿這老兒太過狡猾,擅長裝病,當年他裝病連武皇帝都能騙過。更何況是公昭乎?更何況現在是用人之際,大將軍何苦做出這等令親者痛而仇者快之事?”曹聽了何晏的話,這才臉稍緩,令李勝起來,隨即問道:“方今之計,吾當如何是好?”何晏等人聞言。頓時仿徨無計了,這幫人盡皆青年少,如果是清談的話,誰都比不過他們,可是在這等的撒事上讓他們出主意,這簡直就是問道於盲。

過了片刻,曹忽然聽得侍中許允和太尉王朗前來拜見,他不知道對方來意,但是素知王朗對魏室忠誠。連忙親自接,卻聽得二人勸道:“大將軍如何還在此處?現今司馬太傅已奏請太后免去將軍官職,並公開聲稱,只要大將軍認罪,並且自願將大權還,司馬太傅定然不會計較,如若遷延時,便是真有反意。到時候恐怕太傅想要保你一命也是力有不逮了。”曹正在沉間,忽然聽得前方不遠處一騎趕來。與此同時聽得來人遙遙喊道:“大將軍何必遲疑?方才司馬太傅指漳水發誓,司馬太傅只是奉太后旨意,免去大將軍官職,並無加害之意,大將軍只要返回鄴城,仍然不失富貴。如此良機,豈能坐失?”曹舉目看時,見來人乃是殿中校尉尹大目,自己平素對此人非常信任,既然是此人來了。想必司馬懿所説的話應該是值得信任的。

於是曹便問道:“尹校尉,司馬太傅當真指漳水發誓?”尹大目躬身拜道:“末將願以項上人頭擔保。”曹見尹大目説得如此堅決,心意稍動,而在一旁察言觀的許允、王朗和尹大目見狀,立刻趁熱打鐵,進一步的發動勸説。

被三人説動,便望向何晏、鄧颺、丁謐等人,緩緩問道:“爾等認為吾當如何?”三人見這麼多人替司馬懿擔保,自然是深信不疑,也都同意,齊齊勸曹前去投降。

就在這時,忽然聽得一人遠遠喊道:“大將軍不可聽信佞臣言語,當先斬此等佞臣,再圖大業。”眾人聞言大驚,抬眼看去,竟然是大司農桓範。

原來當初司馬懿起兵時,以太后的名義下令,想要讓桓範擔任中領軍之職,卻被桓範拒絕,之後就離城出去。走到城門時,發現城門已經關閉。守門將領司蕃是桓範的故吏,桓範便把手中的版牒亮出,謊稱有詔書令他前往高平陵。

之後桓範見司蕃想要親眼看看詔書,便大聲呵斥道:“爾豈非吾門生故吏乎?怎敢如此對吾?”司蕃只好打開城門,放桓範出城。

之後桓範又將司馬懿謀反之事向司蕃説出,要求司蕃隨他一起見皇帝,可是司蕃乃是步行,本追趕不上,只好躲了起來。

而守門軍士見發生這等異變,心中大驚,連忙派人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卻是處變不驚,對董昭笑道:“曹的智囊去了。”只聽的董昭淡淡説道:“桓範的確很有智謀,但可惜的是,曹就象駑馬戀棧一般,因為顧戀他的家室而絕不可能作出長遠打算,這一點和劉琦不一樣,此人雖然也戀家室,然而卻能保持足夠的冷靜,懂得該如何在保全自己的情況下再為家人報仇,但曹只是一個廢物,何懼之有?

“司馬懿聞言看了董昭一眼,兩人不由得撫掌大笑。

卻説桓範見到了曹之後,大聲説道:“如今變故突起,大將軍身為朝廷棟樑,當思為宗室效力,保住武皇帝與文皇帝開創之基業,司馬懿雖然控制了鄴城,然則大將軍與皇帝皆在城外,只要大將軍率軍前往幽州見曹文烈,招外兵,共討不臣,司馬懿雖然多智,又如何能保?”曹聞言卻是猶豫不決,桓範見狀,不由得心中一沉,隨後又對曹羲説道:“當今,卿門户求貧賤復可得乎?且匹夫持質一人,尚**活,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奈何曹羲在這方面連曹都不如,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桓範見狀,心中暗暗着急,又對曹説道:“你的中領軍別營近在城南,魏郡典農中郎將亦在城外,將軍可任意驅遣。如今前去幽州,不過數之功,幽州武庫,足矣裝備,吾等所慮者當為糧秣之事,然大司農印在吾身畔,可以此簽發徵調。”然而曹羲兄弟卻仍然默然不動,從夜降臨一直坐到五更。一旁還有許允、王朗和尹大目三人不斷地勸説,曹最後把刀扔在地上説道:“即是投降,吾家亦不失富貴,然而一旦起兵,則吾家老小皆沒,如此則吾即便富貴齊天,有何趣味?”桓範聞言頓時大哭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坐汝等族滅矣!”之後曹便向曹叡通報了司馬懿上奏的事,要求曹叡下詔書免除自己的官職,並在許允和王朗的引導下,侍奉曹叡回宮。

卻説曹叡見曹倒台,心中很是高興,同時又憂慮司馬懿會變成第二個曹,心中很是煩惱,不過這時候他已做不了主,只好任曹等人挾持着自己回到鄴城,同時心中期冀着司馬懿新掌大權,再加上曹一黨並未完全滅絕,大部分人還依舊任着原職,只要它們互相牽制,自己便可就中取事,一點一點的奪回權力。

可是等到他回來之後,卻聽説曹以及黨羽的府第全都被司馬懿派兵包圍起來並且夜看守,曹的府宅中更是在四角搭起了高樓,曹就算是挾着彈弓到後院去,都會有人在樓上高聲大喊:“故大將軍向東南去了。”搞得曹愁悶不已,而曹叡也不由得嘆道:“曹兄弟這下子算是徹底完了,休説是保全爵位了,恐怕連命都保不住了。”果然,過了沒有幾天,便有司空大將軍高柔上奏,黃門張當私自將為皇帝選的才人張何等人引薦給曹,懷疑其中有姦情,請求將張當收付廷尉,嚴刑審訊。

曹叡見曹竟然將手伸向了自己身邊的女人,不由大怒,立刻下令捕獲張當,經過審訊之後得知張當與曹合謀謀反,圖皇位,曹叡心中雖然知道曹謀反一事為假,但卻知道曹早晚必死,本不值得去保,再加上心中暗恨曹穢亂後宮,立刻下令收曹、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張當等,以謀反之罪下令處死,並夷三族。

除此之外,司馬懿還授意大理大施酷刑,將許多忠於曹魏的文武官員盡皆牽連在內,到了最後,所牽連者竟達五千餘人。

三個月後,即大漢開元七年新年,魏帝改元青龍,是為青龍元年,司馬懿被封為丞相,加九錫,增邑萬户,羣臣奏事不得稱名,如漢霍光故事。除任用名士、能人外,司馬懿更是提拔親信、心腹之人,掌控了整個朝政。

注:歷史上的高平陵是魏明帝曹叡的陵寢,位置也不是在鄴城附近,而是在洛陽城南九十里,這裏為了小説的安排,特意改之,請歷史控們勿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