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四百零五章拯救行動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聽聞失火的消息,荀適不由得“大驚失”連忙走出靈堂,卻看見靈堂附近的那件柴房突然失火,火勢蔓延得很快,已經離靈堂只有十幾步之遙了。

荀適見狀,立刻走進來對守靈的親眷説道:“火勢蔓延而起,大家速速離開靈堂,待得控制火勢之後再進來行孝。

潁川荀氏雖然忠孝傳家,卻都也不是迂腐之人,他們看到火勢燒來,知道呆在這裏面白白送死也沒有什麼意義,便立刻跑出靈堂,混亂之中卻沒注意,早有人從荀攸的“靈牀”下面輕輕暗了一道機關,只見荀攸的“屍身”迅速的翻轉到了下面,而與此同時,又有一具真正的屍首被拋了上來。

當然這一幕卻瞞不過有心的荀適,雖然外院起火,但是他也要親自看到父親安全之後才能離開,否則的話,他寧可憑着命不要,也要先從火海中把父親背出來。

現在見父親被安然轉移,他這才快步離開。

火勢蔓延得很快,因為柴房與靈堂捱得很近,所以不大的工夫就燒到了靈堂,頓時讓整個靈堂變成了一片火海。

“父親啊,父親。”荀適見靈堂起火,不聲嘶力竭的大喊着,連忙下令家丁們衝進靈堂搶出“荀攸”的屍體,可是由於火勢太旺,家丁們本衝不進去,更何況他們也不願送命,雖然荀適開出了重賞,可是他們也要有命花才行。

所以,荀適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整個靈堂化為一片焦土…

半個時辰後,火勢終於撲滅了,可是“荀攸”的屍體卻早已在烈火之中被焚燒的看不出人形,荀適不由得撫屍痛哭,荀攸之妾李婺、荀攸長子荀緝的孀以及兒子荀彪。還有荀適的妾都被隱瞞了真相,所以他們都不知荀攸其實已經經過地道逃出了荀府,甚至現在都已經悄悄出城了,還以為被燒焦的確實是荀攸的屍體,盡皆痛不生。

荀適卻也不敢將這些對他們言明,看着他們痛哭涕的樣子。卻也無可奈何,連自己都裝作是一臉悲憤的樣子,對着大管家荀惠説道:“一定要查明縱火之人,老爺亡故,卻因為這場火連屍首也未能得以保存,此人罪大惡極,查明之後定當將其碎屍萬段,以報這場羞辱。”緊接着,荀適一夜沒睡。將府中失火之事詳細報告給曹,並藉口父親屍首被烈火焚燒,形容醜陋,祈求准許早些安葬。

在受到了荀適的請求之後,也是連連嘆息不已,最後只能無奈同意,於天明之後親率百官前往致祭,將荀攸安葬。

荀適自然是受寵若驚。替父親拜謝曹的恩寵,然後便將父親葬在城外。之後又請求丁憂,並提出在父親墓葬之地結廬,為父守孝。

不假思索便同意了下來,他本不會想到荀適會藉故逃走,因為大漢以孝治天下,孝是一個人立身的最重要、最本的品質。如果荀適敢在為父守孝期間逃走的話,絕對會背上一個不孝的罪名,這樣一來,他不管是在任何時候,都絕對會受到天下人的詬病。不要説是出仕。就算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也會遭到周圍人的鄙夷的。

所以,荀適非常輕鬆的就被批准辭職,然後帶着家眷在父親荀攸的墓旁結廬守制。

當天晚上,荀適一家就神秘的消失了,直到第二天天將暮。同來守墓的家丁,也是曹派來的眼線荀愷見荀適一家這一天都沒有舉火,而廬內也一天都寂靜無聲。看起來特別反常,生怕他們會出什麼事,這才進廬內查看。

荀愷卻發現廬內早已空無一人,不由得大驚失,連忙向曹報告。

聽聞荀適一家逃走,頓時又驚又怒,他沒想到這個荀適出身於名門,竟然連孝名都不要了。

這時候有人舉報,説是在清理荀府當初的靈堂遺址準備重建之時,卻發現了一條密道,這條密道雖然已被填充了大部,但是看起來應該是通往東市。

正在疑惑之際,又聽得軍士稟報,説是曹仁在潁川戰敗,全軍覆沒,曹仁本人也自刎而死。

聞言,頓時大叫一聲,猛的吐出了一口鮮血,淚説道:“子孝離我而去,莫非天絕我曹氏乎?劉琦小兒,竟敢殺我弟,本王定然將你碎屍萬段,以中之恨。”在曹的兄弟親族之中,曹洪為人躁吝嗇,夏侯惇並非帥才,夏侯淵剛,受不得,惟有曹仁是一個獨當一面的帥才,即便是比起張遼、張郃這樣的良將都不遑多讓,今竟然命喪潁川,如何能讓他不到肝腸寸斷?

而在後來,經過詳細的詢問之後,曹方知,原來曹仁之所以戰敗,最主要的原因是荀彧、陳羣二人動用了潁川各大世家的力量,奪取了北部五縣,曹仁無奈之下只好分兵,結果到了潁陰之後竟然遭到了敵軍的偷襲,曹仁苦戰不得出,最後拒絕了用他換荀攸的提議,自刎身亡。

這時候在曹身邊的司馬懿忽然説道:“主公恐被荀攸老賊所誤,請主公想一想,一方面是劉琦如此迫切的想要將荀攸換子孝將軍,而幾乎與此同時,荀攸竟然暴病身亡,再加上那一場意外的大火,荀府離奇的密道,還有荀適等人的出逃,這一切是不是太巧合了?”

“嗯?”曹正在對荀適逃走和荀府的地道心存疑惑之際,遊艇的司馬懿這般説,不由皺眉説道:“仲達這話是何意?”司馬懿對曹拱了拱手,然後緩緩説道:“請恕微臣大膽,對荀公達心存不敬,微臣認為,荀攸之死乃是金蟬殼,真正的荀攸恐怕早已逃走,而並非死亡。”曹一臉的不敢置信,失聲説道:“你説什麼?可是這又怎麼可能?那一本王命郗慮親自察看荀攸的生死,當時他確確實實已經死了,難道是郗慮欺騙本王不成?”

“不,微臣相信郗公所言乃是實情,當時他看到的確實是已經死去的荀攸,但是微臣後來想起來一件事,就是史上曾經有過屍厥之症,活人會變得和死人一般無二,又聞有醫師能夠用藥事和針灸,讓人變得如同死人一般,莫不是當初並非是庸醫將荀攸治死,實際上只是助他詐死,然後又藉助大火,秘密將荀攸從地道中救出,卻又將死屍充作荀攸,故意讓其在大火中燒得面目全非,然後荀適再以此為藉口,速速埋葬假荀攸,之後又借守制而舉家逃走?”不得不説,司馬懿將整件事情分析的入情入理,完全接近了事情的真相,這樣縝密的思維確實令人到心驚。

自然也不笨,他聽了司馬懿的分析之後,頓時就相信這樣的分析的確是合情合理,自己沒有理由不相信。

可是曹之後又説道:“可是即便這樣,荀攸想要逃出洛陽也並非那麼容易呀,因為本王早已命人嚴密的監視荀攸在洛陽的所有故舊親族,他就算再有妙算,也不可能有人能去悄無聲息的將他運出洛陽,更何況荀府中的密道實際上只是通到東市,而並非是城外,還有,本王也早已命人在荀攸的墳塋之外安排下探子,這兩件事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他的餘黨都絕不可能悄無聲息的出城,那他又是如何逃走的?”司馬懿嘆了一口氣,緩緩説道:“微臣料想,幫助荀攸父子逃出洛陽的,絕不可能是他的親故餘黨,而很可能是劉琦派往洛陽的細作。”

“什麼?你説劉琦在洛陽有細作?”饒是曹因為吐血而神萎靡,也不由得跳了起來,失聲問道。

司馬懿苦笑了一聲,點頭説道:“看起來恐怕應該是了,主公請想一想,既然密道是通往東市的,那麼能夠在我們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出城的,恐怕只有商人了,而主公也當知道。如今的商業中心,一般都是在襄陽和洛陽之間往來,微臣恐怕這裏面肯定有人是劉琦的細作,主公還記得當初劉備失長安之事嗎?微臣後來命人調查過,主要就是因為長安城內早有了劉琦的細作,他才能輕易破城。”曹聞言頓時沉默不語,儘管他很不願相信,到現在他也不得不承認司馬懿説的很有道理,一想起在自己統治的核心地帶會有劉琦的細作潛伏,他就不由得心中難安。

他是靠擁立獻帝而成就的大業,許多將相都是衝着擁護漢室這塊招牌而來的,這固然讓他治下擁有大量的人才,卻也讓他辨不明白很多人到底是忠於他還是忠於漢室,甚至連荀彧、崔琰這樣的親信都會為了漢室而反對他,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必須時時防範那些忠於漢室的人的反叛,尤其是在劉琦不斷戰勝,獲得了更高的聲望,讓興復漢室擁有更大的希望的時候,甚至連許多原本忠於他的人都在蠢蠢動。

本來他在洛陽的統治都已經岌岌可危,如果這裏在混進來劉琦的細作的話,那他的危險豈不是成倍的增長?

所以,經過了一番的沉之後,曹決定對洛陽的商户進行清洗,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一定將劉琦在洛陽的細作徹底清除。

而這項任務,他自然就給了目前最信賴、也最有辦法的司馬懿來執行。

於是,剛剛有些平靜的洛陽再次陷入了一番腥風血雨之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