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百五十七章忠臣義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新豐,秦軍大營。諸葛亮與鍾繇、糜竺、簡雍、趙融、諸葛均、高翔等人盡皆白衣白袍,為秦公劉備舉哀。

親兵們伐了幾棵巨木,諸葛亮親自為劉備打造棺槨,則了一處風水俱佳之地,以王侯之禮將劉備盛葬。

“以主公的能力,本來能夠三分天下,成就王圖霸業,面南稱帝,只可惜竟然亡於劉琦之手,致使帝業不成,即便是臨終下葬時,也只有我們寥寥數人,所建墳墓也無法以陵稱之。但我們心中卻是承認他這個帝王,我們幾人可私下為主公立諡為漢昭烈帝,主公陵墓曰惠陵。雖然此舉為僭越,卻也得償主公生前所願,更何況我等皆命不久矣,又有何懼乎?”看着劉備的墓葬,諸葛亮聲音低沉,對身邊的鐘繇等人緩緩説道。

這幾人自然也沒有什麼可説的,反正只是在他們心中的一個虛名而已,又有什麼不敢承認的?更何況,正如諸葛亮所説的那般,他們盡皆命不久矣,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就在這時,只聽得周圍傳來了齊刷刷的踏地之聲,諸葛亮等人知道,定然是周瑜率軍來擒拿他們幾個了,但是他們的心中卻都沒有到一絲的緊張。

只有高翔例外,這個當初仗着一翻衝動堅決不肯投降、被諸葛亮升為徵北將軍的年輕人在看到數以萬計的敵軍緩緩地來到面前的時候,竟然到自己無法承受如此大的壓力,臉變得蒼白,渾身不由自主的發起抖來。

這一次雖然只是擒拿這幾十個人毫無反抗之力的敵軍,周瑜還是鄭重其事,親自率領麾下兵趕了過來。當他看到鎮定從容的幾個文臣武將、還有他們麾下那幾十個視死如歸的親兵的時候,也不由得肅然起敬。

他們雖然只是幾個人,但是卻能在數萬大軍的包圍下從容不迫,視如無物,不是他們不怕死,而是他們已經把死看成了一種榮耀。能夠盡忠而死,是他們至高無上的榮耀。

歷史上那些視死如歸的忠臣在任何時期都存在,而如今卻全都在他們身上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出來,他們所代表的,是一種氣節,一種神,是整個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民族神的體現。這種神,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在他們的後世,又有多少這樣的人物接過了這種傳承?他們忠於自己的國家。忠於自己的信念,無論敵人如何威利誘,始終能夠大義凜然,英勇不屈。

正是因為這種尊重,周瑜並沒有命人將他們強行擒拿,而是下了馬,就像是朋友一般,將他們客客氣氣的請到了軍營。命人好好照顧他們,後來又命人將他們扶上馬車。送到了長安。

在長安的劉琦聽説了劉備病亡、諸葛亮等人寧死不屈的消息之後,也是心中嘆,連忙找來張飛,當面進行致歉,又給在徐州的趙雲寫信表達歉意,因為當初他留下劉備一命的許諾沒有能夠兑現。與此同時,他還上表天子,請求追諡劉備為漢昭烈王,並盛讚劉備為恢復漢室而作出的努力,同時還表劉備之子劉禪為安樂公。命人將劉禪遷至荊州,以孱陵縣為公安,令其在此衣食租税,安度餘生,並且以漢室宗親的緣故,呼之為弟,以安撫張飛、趙雲之心,當然也想以此收納對劉備死忠的那幾位文武大臣。

當然,這裏面不包括高翔,周瑜一眼就看得出來此人心中的懼意,所以只是略略恐嚇之後,就放棄了心中的堅持,宣佈投降,對於此人,周瑜都懶得上報,指標是隨便給了一個軍中閒職而已。

而諸葛亮幾人就不同了,他們不僅名聲大,忠誠度也高,早就抱着一腔死志,即便是劉琦親自勸降,心中卻也沒有半點把握。

為了進行勸降,劉琦不惜動用十萬火急的軍令,分別從徐州調來撫軍將軍糜芳,從襄陽調來侍中諸葛瑾,讓他們打着親情牌,勸降諸葛亮和糜竺。

卻不料糜竺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兄弟糜芳的勸降,從容説道:“我們糜家有兄弟你就夠了,如今你為東海太守,足以令我糜氏祖上爭光,只要後跟着楚公好好幹,絕對會前途無量,賢弟,為兄就先走一步了,你的嫂嫂和侄兒,以後就給你照顧了。”説完之後,糜竺昂然邁向了轅門外,甘願就戮。

劉琦苦勸,見糜竺始終不曾點頭,也只好成全他的忠義之名。

而簡雍更是堅決,自從被俘之後就一直絕食,從此之後不再見任何人,終於覷得機會,頭撞石柱而死…

鍾繇之前因為為保自身而投降劉備之事而深慚愧,一心求死,劉琦卻知道楷書還未研製出來,鍾會還未生出來,所以堅決不許鍾繇死去,並且以自己寫的並不算太好的楷體書來引誘鍾繇,結果鍾繇總算是答應不死了,但他卻辭去了所有官職,甘願隱居,劉琦雖然可惜他的治國才能,但見此人態度堅決,也只好同意了他的請求。

趙融當初因為救了劉禪而揚名,從而獲得高位,但他卻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名望比起其他幾人要差得不是一點半點,見劉琦以禮相待,又許以從四品的廣威將軍之位,便答應了投降,劉琦見此人竟然能夠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反而對他高看了一眼。

最後,劉琦要面對的終是諸葛亮和諸葛均兄弟。

諸葛均還好説一些,有大兄諸葛瑾的勸説,在經過了一番猶豫之後還是答應歸降劉琦,被授予光祿大斧。

可是對於諸葛亮的勸説卻實在是遭遇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困境。

其實劉琦對於諸葛亮還是頗為欣賞的,首先來説,此人的確不是一個無能之輩,雖然從他的表現來看,比起他當初所標榜的管仲樂毅二人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劉琦卻知道。這並非完全是他個人的原因,在歷史上,他以一己之身,竟然撐起整個蜀漢,以一個孱弱的蜀漢,竟然六次出兵北伐曹魏。雖然盡皆以失敗告終,然而只要他在一,就能令蜀漢政權在對魏的戰爭中佔據主動權,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蹟。

除此之外,他雖然在奇謀方面略有欠缺,然而在正兵方面的才能卻是得到公認的,他的八陣圖直到唐朝都還受到李靖的推許,當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蜀軍退兵之後。司馬懿觀看他的營壘,贊為“天下奇才”他的兵書《南征》,《北伐》,《北出》等,在後來的軍事界也有一定的貢獻而在治國方面,諸葛亮的才能更是少有人及,即便是賈詡都不得不承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更是給予了極高的讚譽:“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史家更是稱讚:“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李嚴和廖立因罪受到諸葛亮懲治,被剝奪官職,後來聽説諸葛亮逝世,盡皆為之嘆,廖立嘆:“吾終為左祍矣。”李嚴更是因為絕望而病發身亡。

在經濟方面,諸葛亮在漢中修造的山河堰“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澤披一千八百餘年。

更加令人敬重的則是諸葛亮的個人品質,諸葛亮盡忠為國,真正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成為後世忠臣的典範,諸葛亮以堂堂蜀漢丞相之尊,家中僅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像這樣的清風亮節,的確令人讚歎。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劉琦對於諸葛亮這個人才還是極為推許的,所以才決定想盡一切辦法對其進行招攬,因此劉琦調來了諸葛瑾,想以親情牌打動諸葛亮,又準備了一番言辭,擬以大義相責,甚至他可以不顧麾下一些將官的不滿,將這個年僅二十七歲的年輕人提拔為尚書左丞,輔佐尚書令賈詡,在職權上僅次於尚書令賈詡和左右僕

劉琦本以為他多管齊下,這一次無論如何也能將諸葛亮這個大才招攬到麾下吧。可是這一次他卻發現,自己實在是大錯特錯。

當諸葛瑾一見到諸葛亮,諸葛亮就斷然問道:“兄長,當初你奉命前往長安索還南陽之時,愚弟可曾有勸降之語?”諸葛瑾一愣,搖頭説道:“不曾。”諸葛亮便説道:“如若當初愚弟向兄長勸降,兄長可否會答應?”諸葛瑾面一變,便知諸葛亮的心意了,但還是硬着頭皮説道:“楚公對愚兄恩重如山,愚兄豈能以私情而廢國家大事乎?可是如今卻已不同…”

“呵呵,正是如此,愚弟才沒有對兄長有勸降的隻字片語,今小弟之志,與兄長並無分毫不同,小弟受先主知遇之恩,雖粉身碎骨亦無以相報,雖承蒙楚公看重,又豈能變節乎?兄長如今身為大楚尚書,亮料想以主公之能,只要不失去進取心,將來必定能夠平定天下,屆時我諸葛氏亦當揚名天下,家族之事自不必小弟心,小弟家小,俱在楚公掌握之中,想來以楚公平素所為,定不會加以戕害,故,小弟自可從容而去,並無牽掛,兄長請回吧,勿以愚弟為念。”説完之後,諸葛亮下了逐客令,將諸葛瑾趕出牢門,雖然看到淚滿面的諸葛瑾,卻也不再多發一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