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給文相公送白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鄒晨坐在自在居書房的窗户下邊,拿着筆正在整理這兩個月的白糖經營狀況。頂點小説更新最快經過了近兩月的
心收集,現在白糖原產地的價格,運到宛丘需要多少運費,如果在福建路漳州那邊設立幾個糖廠需要多少費用,從福建路那裏運送成品白糖到宛丘需要多少費用,這些全部都整理了出來。
同時,她還寫了一份利用白糖技術對趾等國的殖國計劃,在計劃裏非常詳細的把後世歐洲人在美洲大陸種植大量甘蔗園的事情借到
趾等國身上給講了一遍。
一連寫了三四天,她才終於將這份計劃書用大白話給寫好,然後剩下的工作就要給在宛丘府學上學的三個哥哥去做,他們會利用空閒的時間將這些資料全部給寫成古言。
鄒晨看着厚達近五十頁的計劃書還有各類數據表格,終於長長的吐了一口氣,這一下子就把她在後世學習的工商管理給全部掏幹了。
她肩膀走出了已經呆了四天的書房,走到院子裏深深
了一口氣,然後伸開胳膊閉着眼仰着頭面對着陽光微微將嘴角勾起。
這時,門外響起金小乙渾家的聲音,她是來看鄒晨有沒有從書房裏出來的,如果出來了,要請她去一趟養蘑菇的棚子裏看看,“女郎,”金小乙渾家走在前面低聲説道,“讓金蘭來侍候您吧,我看您每天也夠辛苦的了,現在金蘭的身體已經徹底養好了。”
“傷筋動骨一百天,金蘭年紀又這麼小,正是應該好好休養的時候,我看再休養一段時間吧,等到八月我和陽陽生的時候讓她幫着
持我們的生
席,嬸嬸看怎麼樣?”鄒晨笑着説道。
金小乙渾家聽到她這樣説。也沒有再説什麼,只是在臉上出
動的表情。
蘑菇園就在林蛙池的旁邊,由於這裏養的有林蛙氣候比較濕,所以種植蘑菇也可以藉藉林蛙的濕氣。金小乙正和幾個漁民僱工拿着一個網兜在掏變態池時的蛙苗,好把它們給放到其他的池子裏去。鄒晨看到他正在忙也沒有打擾他,直接和金小乙渾家去了旁邊的蘑菇棚。
蘑菇棚和後世的差不多,全是用木架做成的大格子架,上面放着大木盆,盆裏是秫秸杆麥秸杆還有雞糞牛糞發酵成的養菌池。由於沒有塑料布把菌料給包成圓柱狀來保濕,所以就用稻草來代替。每個木盆裏都蓋着厚厚的稻草用來保温,而且每天還會有人在固定的時候來灑水。
鄒晨到的時候,鄒正達和鄒正業正站在一個木架子旁。臉帶欣喜的看着菌池裏的蘑菇在低聲談。看到鄒晨過來了,忙招手喊她過來,問她這樣是不是就算成
了可以採摘。金小乙渾家見狀便低頭退了出去,然後將草簾子放下,站在棚前注視着四周以防有人偷偷鑽進棚中。
現如今她負責蘑菇園的事情金小乙負責林蛙。鄒家也和他們簽了長契,但是不肯和金蘭籤,説是金蘭是他們家的女兒,怎麼能和女兒籤契約呢。言下之意,如果將來金蘭出嫁的時候,那將是會有一份陪嫁的。而且鄒晨他們在菜地的股份也分給了金蘭一份,每月她都可以領十貫分紅。金小乙渾家雖然是知道女兒大約是會在家老死,可是聽了這話還是非常高興。
她的大兒子東家也給起了正式的名字叫做金大力。剩下的二個兒子就順着這個排行叫做二力三力。如今他們都跟着金小乙在管林蛙,晚上順便也照看着蘑菇園的温度。一家子人都過上了好子,她的大兒子現在媒婆都給説了好幾門親事了,都是女方先看中了她大兒子主動找媒婆來説合的。只是她因為女兒的事情所以一心一意的想給大兒子找一個賢慧的願意養妹子一輩子的大兒婦,所以這才耽擱了下來。
鄒晨站在木架前。看着最裏面那幾盆長得滿滿的白蘑菇,拿手比劃了一下高度。覺和後世在超市裏買的都差不多大小,便點了點頭,説應該是可以採摘了。
由此可見金小乙渾家確實是心照顧着這些蘑菇,雖然蘑菇種植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隨便一個不懂的也能種上幾株,但是蘑菇種植是
細活,需要經常看着點温度和濕度,太濕了不行,太乾了更不行,每天固定的時間必須去灑水。金小乙渾家種了一個多的蘑菇,逐漸琢磨出一個最佳的時間點,每天她澆水過後都會
心的記錄一下,以備鄒晨第二天查詢和登記。
鄒正達輕輕用手掰下了一小塊白蘑菇放進嘴裏嚼了一嚼,然後吐出來,喜道:“和咱們前一段吃的是一個味,就是有股菜青氣兒,…”
“二伯,這個蘑菇是需要先過滾水瀝一下才好吃,要不然吃着就是有一股青氣兒。而且蘑菇包角子那是非常好吃,要不然,咱們晚上就吃這個蘑菇餡的角子吧?”鄒晨提議道,她確實是想吃這個角子了,蘑菇餡的角子又香又好吃,而且營養還高。
鄒晨看了看旁邊幾盆平茹和香茹,長勢都不如這個白蘑菇要好,盆裏都是稀稀拉拉的長着幾個,孤零零的看着好不孤單。金針茹長的也較為茂盛,只是這個東西比較適合於做火鍋子,或者下素餅(麪條)的時候放上一些,可以增加湯的鮮味。
如果是平民大量的吃,還是這個白蘑菇更為經濟實惠一些。
想到這裏她説道:“二伯,阿爹,我看我們把平茹和香茹的盆給撤掉吧,以後專做白蘑菇和金針茹,這個平茹和香茹還是在樹木上長的更為茂盛一些,進了蘑菇棚基本上就沒有怎麼長了,估計還是和我們的種植技術有關,可能是它不適應。”鄒正達和鄒正業也點點頭,認可了這個説法,然後他們又喚進了金小乙渾家,讓她過一會把平茹香菇的盆給撤掉,然後重新換上白蘑菇的菌盆。金小乙渾家答應了一聲,便出去叫人幹活去了。
鄒晨又從旁邊拿過一個籃子,小心的把白蘑菇給掰下來四五把,然後笑道:“好了,今天的晚飯有着落了!”鄒正業問道:“小晨,咱們種了這麼多的蘑菇,但不知售價幾何?”鄒晨想了一下答道:“但凡新的菜種上市,總是要經過一段試吃,我看不如咱先在雜貨鋪和五娘嬸嬸的大賣場試賣一段時間,而且聯繫一下我外祖家在宛丘的酒樓,讓他們新上一道蘑菇炒試一下水,如果市場反映良好,咱們再
一個真正的蘑菇棚大批量的種植。”
“還有呢,把蘑菇給時記送過去一些,讓他們幫咱們辨一下藥,我記得蘑菇好象能治好幾種病似的。而且有了時記的藥
證明,咱們給文相公送去的時候也可以放心一些,人們吃的也安心。”鄒晨又説道。
倆人聽了這話便記在心裏,準備等明天鄒一民送菜去宛丘的時候讓他帶一點給時記的人去辨識藥。
到了晚上,鄒晨和美娘烏倩一起包了一頓香噴噴的蘑菇角子,一家人吃的嘴角油,紛紛誇讚這個蘑菇角子味道鮮美。
又過了幾,時記經過幾天的辨識藥
終於給出了結論這個蘑菇屬於潤燥藥,有涼血止血藥和清熱解毒的藥
。鄒晨得了這份辨識證明非常高興,立刻讓家裏人將蘑菇開始投放到雜貨鋪和風五孃的賣場中,並且在出售蘑菇的地方將時記藥
辨識書給抄了一份掛在上面,以此來證明蘑菇不僅無毒而且對人體健康有幫助。而且還在旁邊有一份詳細的菜譜,寫明瞭蘑菇可以做的幾道家常菜。
不僅如此,黃老爺在宛丘的酒樓也開始上這道蘑菇菜,第一天倒是沒有賣出去幾盤,然而凡是吃過的人反應都普遍不錯,從第二天開始這道蘑菇更開始在酒樓裏熱銷起來。
由於是新開發的菜品,所以定價較高五貫一斤,鄒晨就是想看看市場反應怎麼樣,可是沒有想到僅僅二天,送過去的蘑菇全部賣了一個光,而且還有人指名要再買這個蘑菇。
從此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僅僅四五天,蘑菇園的蘑菇被摘了個差不多,要不是他們記着必須要送幾盆給文相公,能把那幾盆也都給摘掉賣了。金小乙渾家看到賣得光的蘑菇菌盆,高興的不知説什麼才好。連忙又去抱了好多的秸草準備發酵一下再將蘑菇園給擴大一下。
每天蘑菇買賣情況還有客户們的回饋,風五娘都派人如實的記錄下來,以備鄒晨隨時查看。
眼見得家裏所有的事情都準備的差不多了,那一篇白糖的殖民計劃書也早已經被三個哥哥利用放學後的時間給翻譯成了古言,鄒晨覺得時間到了,正巧這時也馬上就到七月,離文相公過生的
子僅剩兩個月,也到了該送禮的
子了。
於是鄒晨和家裏人商量了一下,讓公孫璐帶着大郎和金小乙還有他渾家一行四人,悄悄地坐上隔幾天就給文相公送青菜的車子去了東京城,只是這次去東京送的東西較多,光是馬車就四輛,車上的東西都是用布蓋着,用稻草給捆的嚴嚴實實讓人看不清裏面是什麼。
莊子裏的人都是知道鄒家經常給文相公送青菜,對此也習以為常,他們出門的時候也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
然而,鄒晨卻知道,隨着他們的出發,一個新的時代悄然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