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變化正在發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傳統與現代化”三月三座談會現場,方格拉着歡坐身邊。
實際上,關於傳統與現代化的問題,是個太老的問題,殷虹在擬定這個座談會的主題的時候,跟方格説過,方格雖然對這種老生常談有些厭倦,但也覺得還行,那就談談看吧。
其實從清末到五四前後,到現在近1年多年的時間裏,無數人就“傳統和現代化”的關係吵鬧不休,這個問題很宏觀,涉及的面也非常廣,幾乎涉及到每一個領域。
具體到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宏觀到國家命運和國家的政治制度設計。
包括漢字是否有必要存在,這個我們現在看來很可笑的問題,就是在這個主題下,最明顯也最尖鋭的一個問題。
就在不遠的過去,廢除漢字幾乎成了定案。
不是幾乎,是已經成了定案,上世紀50年代,中國大陸國務院就通過決議,確定廢除漢字目標,走漢字拉丁化拼音化道路,先簡化漢字,從用拼音給漢字注音入手過度,實現漢字拼音化拉丁化,實現廢除漢字目標。
廢除漢字這一目標,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還赫然印在我們的語文課本前言裏。
只不過,廢除漢字雖然已經定案,並上升到了國家政策,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決議,和近百年的分歧和爭吵,已經被現實證明是個天大地笑料。
雖然廢除漢字的言論不久的過去還印在課本前言裏,但普通老百姓對語文課本里這一行字本視無睹,連想都不會去想這句話的意圖是什麼,這句話也就自然而然地死在課本里了,對普通老百姓來説,這個主意連笑料都談不上,因為一點都不好笑。
這些主意都是英和知識分子地自説自話而已。
其實所謂傳統和現代化。包括廢除漢字這個被老百姓視無睹。而被許多英知識分子爭吵不休地問題。所有地焦點都集中在一點。那就是就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誰更先進誰更有價值地問題。是否定中華文化徹底西化。還是繼承中華文化大體。去偽存真。對西方文化兼容幷蓄有選擇地收地問題。
這一問題爭論地一個心理和時代背景是。清朝政府地沒落。和外國地槍炮。徹底把脆弱地中國士大夫和英們地心理防線擊垮。他們在思考中國地未來和前途如此惶急地時刻。他們在那種刻骨地心理怨恨中。想出來地解決辦法就是全盤否定中華文化。另起爐灶。
到底。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地自信。徹底被當時西方地槍炮擊垮了。
廢除漢字論是代表。也最容易被普通老百姓瞭解。知名地否定漢字地人物裏有三位。
贊成漢字拼音化和拉丁化。整理提供也是因為他和一些追隨者贊成。廢除漢字地目標才得以形成國策而寫進課本。
我黨曾經的總書記瞿秋白説得更狠,他説:“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地茅坑。”魯迅更斷言:“漢字不死,中國必亡。”否定一種文化,沒有比否定他的文字更徹底的。
隨着中國的革命取得的勝利,否定中國文化的聲音也取得了勝利。
不光是,國名黨一樣否定中華文化,胡適就是否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
對中國文化的反思與爭論,比較烈的開端,是從清末兩個幾乎生於同時的福建人開始,一個是嚴復,一個是辜鴻銘。
嚴復是考科舉考了很多次也沒考上,估計心裏十分來氣,後來進了一個船務學校,船務學校也是當時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地一些人提倡興辦,後來嚴復留洋2年,回來之後,開始極力宣揚西方文化,包括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有意思的是,祖籍同為福建,生於馬來西亞,9歲就去歐洲生活和留學,27歲回國,在西方呆了18年,有13個博士學位,通9國語言的辜鴻銘,卻是當時最有名地維護宣揚中華文化和傳統皇權體制的人。
第一個把論語翻譯介紹給西方地人就是辜鴻銘,在當時的西方,最著名地中國人就是他。(天)但他卻因為強力維護中華文化和皇權,成了當時人們的笑料,是當時臭名昭著地封建衞道士和遺老遺少。
他有一個老婆,還娶了一房小妾,滿清倒台,受蔡元培邀請,在北京大學教書的時候,幾乎所有人的辮子都剪掉了,只有他不肯剪,他的學生經常嘲笑他的辮子,但他説:“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裏的辮子才是無形的。”他只是用不剪辮子來表達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驕傲。
他在北京大學教英國文學,在給學生們講英文詩歌的時候,他説“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詩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後,把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四夷之邦。”他認為西方以技術和物質為中心,崇尚征服的文化是鄙和野蠻的,只有知的直接曉喻心靈的中華文化才是高貴的。
西方文化的發展最終結果對這個世界的危害將是致命的,最後,來收拾這個危局的,必將是中華文化。
辜鴻銘幾乎被人嘲笑了1年,他的話,在1c0年後,有些人才慢慢認識到多麼有遠見卓識,他的內心多麼強大。
研究辜鴻銘,在近幾年,已經是顯學。
在那樣一個幾乎所有中國人心理防線都被西方的槍炮打垮了的時代,辜鴻銘的這種聲音顯得很孤單和不合時宜,所有他地行為也顯得另類和怪異。
但也只有他最被當時的西方人尊重,當時西方傳一句話,去中國可以不看故宮三殿,但不能不看辜鴻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