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説官2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曹是一定要統一天下的,這是曹的宏圖大略,也是魏國所代表的天下大趨勢。劉備則一心恢復漢室,但他力量不夠,聯合孫權則可能成其大業,孤軍作戰,則全然沒有希望。惟有孫吳,既沒有曹那樣的能量和戰略,又沒有劉備那樣的志向與安排。所以寄情於劉備一方的讀者,讀《三國演義》,讀來讀去,就説這孫權是一攪屎子,正是這子,把劉備與諸葛亮的戰略搞得七零八亂。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講,不是曹魏打敗了蜀漢,而是孫權打敗了蜀漢。畢竟襲取荊州的是他,火燒連營的是他,使蜀漢元氣大傷終於無法恢復的也是他。
站在孫權的角度看,先安東吳、後安天下,無疑也是他惟一可以選擇的道路。以東吳的實力、影響、形勢和與曹、劉的對比而言,不走這條路又能怎麼樣呢?
孫權不是一味保守的人,他的先安東吳,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如果是消極的,怎麼會去全力奪取荊州呢?又怎麼能極力與曹對抗甚至主動發起過與曹的大戰呢?
但先安東吳後安天下,卻又是一條堅定不移的方略。這方略要不左不右相對穩定才行。左了,置江東利害於不顧,就有可能成為西北的馬超;右了,只圖一時安樂而無所作為,又有可能成為荊州的劉表。孫權不是馬超,也不是劉表,而是與曹、劉鼎足而立的一方之主,實在與他的這個戰略有莫大關係。
⑶劉備的戰略定位解析戰略定位,表現得最突出、最鮮明、最生死攸關的則是蜀漢一方。
劉備自是人中之傑,又有皇叔的身份,但他在得到諸葛亮的幫助之前,雖然有關羽、張飛、趙雲、簡雍、孫乾這樣的文武臂膀,卻是屢戰屢敗,不但屢戰屢敗,而是敗得很慘,好幾次得孤身一人逃亡,連夫人、兒子都顧不上了。
不但敗得很慘,而且敗得很“辱”以劉備的情,他是最瞧不起呂布的,但因為與袁術作戰,勢單力孤,戰不能勝,敗不能降,處在二難境界,好不悽慘;多虧呂布用轅門戟的方法,幫了他一次大忙。劉備看不起呂布,他本人雖不曾多説,但看張飛的表現,就知道這呂布在劉氏集團眼中,不過是個“三姓家奴”純純粹粹一個小人。可憐可嘆的是,到了緊急關頭,竟然要這小人相助,其中的苦處,大約只有劉備本人才有最深的體會。
劉備看不起呂布,也不見得看得起袁紹、劉表。但因為連戰連敗,屢敗屢戰,沒有辦法,只能投了袁紹,又投劉表。投袁紹,如同卵在石上,整裏小心翼翼,還怕惹出事情。這一時期的劉皇叔,可説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動輒得咎,處處碰壁。造成這種境況的原因固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一個明確有效可可用的戰略定位。而這個戰略定位,終於在他見到諸葛亮時,由孔明先生用最清晰最有力最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出來。這就是名垂千古的《隆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