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清朝九溪十八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凡至杭州者,無不知遊西湖。然城中來遊者,出湧金門,加午矣。至三潭印月、湖心亭小坐,再至嶽王墳、林處士祠略一瞻眺,暮蒼然,榜人促歸掉矣。入城語人曰:“今遊湖甚樂。”其實,謂之湖舫雅集則可,謂之遊湖則未也。西湖之勝,不在湖而在山。白樂天謂冷泉一亭,最餘杭而甲靈隱。而餘則謂九溪十八澗乃西湖最勝處,尤在冷泉之上也。餘自己已歲,聞理安寺僧言其勝,心嚮往之,而車未克一遊。癸酉暮,陳竹川、沈蘭舫兩廣文,招作虎跑、龍井之遊。先至龍井,餘即問九溪十八澗,輿了不知;問山農,乃知之。而輿者又頗不願往,蓋目龍井至理安,可由翁家山,不必取道九溪十八。溪澗曲折,厲涉為沙,非所便也。餘強之而後可。逾楊梅嶺而至其地,清一線,曲折下注,虢虢作琴築聲。四山環抱,蒼翠萬狀,愈轉愈深,亦愈幽秀。餘詩所謂“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了東東泉,高高下下樹、”數語盡之矣。餘與陳、沈兩君,皆下輿步行,履石渡水者數次,詩人所謂“深則水”也。餘足力最弱,城中雖半里之地,不能捨車而徒,乃此則亦行三里而遙矣。山水移情如是。題記:這篇小品起勢平易。文章以不經意之筆,先説遊人遊西湖,往往是三潭印月轉一圈,到嶽王墳、林處士飼,走馬觀花,便匆匆回程了。自以為“遊湖甚樂”甚實只是“湖舫雅集”而已,談不上游西湖。再説唐人白樂天以為冷泉一年乃餘杭之最、靈隱之甲,作者也不以為然。之後點明九溪十八澗才是西湖之最勝處。這種寫法,層層鋪墊,烘雲托月,使得主題分外醒目。接着,作者以問路探幽和車伕畏難不前的描寫,含蓄地點出九溪十八澗藏在深山人未識及其跋涉之艱難,更發了讀者的好奇心。這時,才正式展開了一幅塵俗罕見、意境清幽的畫卷,那重重疊疊山,那曲曲環環路,那丁丁東東泉,那高高下下樹,如詩似畫、悦人耳目。山水之勝,發了作者的遊興,使不善徒步的他也棄輿而行;而作者的遊興,也從一個側面襯托出山水之勝。作品起筆平淡,層層遞進,不斷蓄勢,是本文結構上的獨到之處。加之文詞清麗質樸,不事雕琢,堪稱山水小品中之上品。作者簡介: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道光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以事罷歸,僑居蘇州,以講學著述為事,後講學杭州詁經舍達三十一年。治經、子、小學,宗法高郵王念孫、王引之父子,致力於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並分析特殊文法及修辭。頗重小説戲曲,強調其教化作用。所撰《羣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等書總稱《在堂全書》,凡二百五十卷。能詩詞,能文。《清史稿》本傳雲其古文“不拘宗派,淵然有經籍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