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清朝石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石淙在平地,已不見嵩,而嵩之水口也。蓋太室之北原,受平洛之委,其上游,水行地中,至陽城之山,石壁百仞,水漱石,始匯為潭,束為澗,折西,石愈奇。是為上下兩石淙。南北兩崖,各有窟可避兵,有唐武后磨勒詩記兩淙。水之石,如怒筍林立,如飲咒卧虎,高或數丈,平或半畝,縱橫偃仰,膚骨態,窮麗極妍。水索其,穿其腹,幽黝沉碧,相得相忘,極人世光,無可名狀,全混怒狂齧噬之態。是為車箱潭。潭之下,峽愈束,水愈靜,筏泛其中,青天如垂片二,人語如出甕中。而青壁上,復呀石門。遊人登岸,皆穿腹,出坐石辰,可觴席其上,以覽水石之奇。造物贓人至矣哉!自此出峽,曠然禾疇,與峽中各一天地,視東溪、南溪之可遊不可家者,又有桃源人世之別。蓋三溪嵩室之勝,石淙又三溪之最勝矣。題記:這篇遊記起筆介紹了石淙在嵩山的位置、源頭、地貌,以及唐代武皇留下的詩碑等等,使我們很快便對石淙有了大致的印象。石淙之美在它的奇趣天成。怪石林立,或如茂盛的竹筍,或如飲水的卧虎,千姿百態,縱橫高低。溪縈迴於石,穿於石縫,幽深沉碧。靜態的石、動態的水,各得其樂,相得相忘。澗水至車箱潭,峽谷窄小,仰望青天如一片碧玉。人聲迴盪如在甕中。形聲音,奇觀幻景,相映成趣。作者秉持着一片童心,寫了遊人在山水中的連嬉戲,筆端出對造物主的欣賞與恩心惰。出了峽谷,豁然開朗,別有天。平疇曠野,禾麥彌望。此地可以遊玩可以居家,兩全其美,勝出世外桃源多多矣。這篇小品文字清麗,音節響亮,給了讀者美的享受。作者簡介:魏源(179—1857),字默深,邵陽(今湖南邵陽)人。道光舉人,入貲為內閣中書,改知州。後成進士,知東台,官至高郵知州。曾從劉逢祿學《公羊秋》。和龔自珍同屬主張“通經致用”的今文學派,人稱“龔魏”鴉片戰爭時,在兩江總督裕謙幕府,參與浙東抗英戰役。痛憤時事,著《聖武記》。後又將林則徐主持翻譯的西方史地資料《四洲志》和歷代史志等增補為《海國圖志》,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自設船廠,加強海防,抵抗外國侵略。對後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有一定影響。能詩文,其詩頗有揭清政府腐朽統治、體現愛國思想之作,風格道勁。其文深入顯出,獨闢町畦。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編》、《老子本義》、《詩古微》等書,並協助江蘇布政使賀長齡編成《皇朝經世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