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別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江、漢會合處,大別山隆然若巨鰲浮水上。晴門閣踞其首,方亭踞其背,遐矚遠瞻,閣不如亭。予攀蘿坐亭上,則兩腋下晶晶萬頃,舟檣順逆,皆掛風帆,如蛺蝶成隊,上下飛舞。遠眺則白百里,皆在目中,浸遠漸細,颶尺會城。千門萬户,魚鱗參差,蜂案層累。餘位山中,飽看二
。朝則飲煙,暮則返照,濃淡掩映,備請變態。獨訊鸚鵡洲不知所在?餘因嘆標衡掉腐儒三寸舌,輕捋虎鬚,其死於鍛錫翁手,因無足怪。所可恨者,阿瞞蓋世
雄,謀士如雨,猛將如雲,而孔北海以一褊急書生薦,何説乎?卒使之發顛狂,喪身失命,豈惟不識曹,亦不識衡矣。題記:這篇小品前部分描寫風景,後部分
慨懷古。描寫風景,多着墨於水,山“若巨鰲浮水上”寫出江面的寬廣浩渺和波濤洶湧。從方亭遐矚遠瞻,長江、漢水會合處晶晶萬頃,碧波鱗鱗;汪中百舸爭
,風帆競發,遠望如蚊蝶成隊,上下飛舞;寫出遼闊江面的無限生機。喻船小如蛺蝶,新奇生動,具有強烈的審美效應。再縱目遠眺,白
百里,漸遠漸細,直至水與天接。江邊的城市,千門萬户,如魚鱗參差、蜂巢層累,寫出江邊的繁華景象。作者如一個高明的攝影師,捕捉的鏡頭,詩情畫意,歷歷在目。後部分先略寫山中朝暮之問風景的變化多端,用“飽看”二字點出了作者的欣賞和眷戀之情。而後由鸚鵡洲的“不知所在”聯想起東漢《鸚鵡賦》的作者稱衡,嘆息其“輕捋虎鬚”而喪命,責怪孔北海“不識曹,亦不識衡”反映出作者明哲保身:遠禍求安的處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