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後,解憂帶着侍女馮嫽和芷芙,在楚王宗祠進香,拜別祖先。
母原想隨她出嫁,可因為年邁體弱,無法成行;而她們都知道,今一別,再難相見,因此眾人一邊跪謝皇恩,一邊淚傷離別。
辭別了家人,解憂在皇宮衞隊的護送下,第一次離開故鄉,前往京城。
早已聽聞長安城華闕生輝、壇宇高顯,是座享譽海內外的帝王之都,但親眼目睹,仍帶給她無比的震撼。
這裏城垣雄偉壯觀,城門寬敞巍聳;街道縱橫錯,民居巷道筆直;皇家馳道廣闊,不僅建築物多以宮殿為主,而且每一座宮殿,都翹壁飛檐,富麗堂皇,處處彰顯着天家的威嚴與富貴。
尚在城門外,她就受到了朝官和市民們隆重的夾道歡。
大漢皇帝親率文武百官,在垂拱殿召見她,向她宣召和親的意義,授予她“公主”封號,並按照當年嫁江都公主劉細君時的排場,賜予她華麗的乘輿儀仗、繁多的四季衣物,及大量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生活用品。另有官員、樂隊、各行各業的工匠、護兵、侍女等八百人作為陪嫁。
解憂的地位有了徹底的改變,由原先戴罪的諸侯郡主,驟升為大漢王朝的皇室公主。
整個儀式莊嚴而充滿温情,解憂從浩浩皇恩中,再次受到肩上的責任,並暗自下定決心,要做出一番成就,來回報皇帝陛下的信任。
只有在得知烏孫王,因哀悼逝去的細君和新生兒而不克前來時,她心中有些許的失落;她原以為,烏孫王會像娶她的堂姊那樣,親自到長安來接她。
不過她很快就將這份失落拋開,不願讓任何負面情緒,干擾自己的使命。
按照陛下的旨意,她在京城停留了數,由主理西域事物的官員教授烏孫人的婚姻生活習俗之後,便辭別故國,懷着熱情與希望,帶着漢皇賜予的龐大嫁妝,登上乘輿,在人羣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踏上了遠赴西域的漫漫長路。
車馬轔轔,華蓋亭亭,大漢公主近萬里的西行之路,何其艱難而漫長!
出長安城後,和親使團一路西上隴阪,沿河西走廊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河西四郡”;再橫跨大戈壁灘,西出玉門關,橫穿白龍堆。在樓蘭國稍事停留後旋即北上,沿孔雀河走輪台,經龜茲、姑墨、疏勒等國。
一路上黃塵飛沙,雪雨風霜;戈壁灘的烈,萬里荒漠的沙;不同的飲食,異樣的風土、疾病災害等,無不考驗着解憂和她的隊伍。
歷經千辛萬苦,解憂一行,終於在次年夏末,抵達烏孫國。
當綿延十里的送親車隊,穿過坡麓上茂密的雪嶺雲杉,緩緩進入坐落在喀拉峻草原上的烏孫國夏都特克斯城時,遼闊的草原頓時歡騰起來。
夏季的草原風光人,雨過天青的山空明透亮;一道彩虹飛懸於天際,藍天中白雲悠揚地飄動。芳草萋萋,繁花似錦,白的氈房與褐的畜欄,星羅棋佈地散落在草原上,一羣羣牛羊馬駝和一簇簇五彩旌旗,點綴着綠的草地;遼闊的曠野恰似一張巨型彩地氈,起伏着,一直鋪向天邊的山腳下。
獷的牧民們熱情豪邁,一碗碗温熱的馬酒被送到眼前,他們全用一張張歡欣的笑臉,接遠方的使者。
在經歷過深秋的蕭瑟寒風,嚴冬的鵝大雪,天的漫漫黃沙與夏的烈烈驕陽後,解憂和她的隨行者們,忘了長途跋涉的艱辛和疲累,無不懷着喜悦的心情,面對這片美麗的草原及熱情洋溢的人羣。
車輪停住,門簾掀開,在送親使節和侍女、護兵的陪伴下,解憂踏上了烏孫國這塊土地,一大羣烏孫國的王公大臣,已佇立在車前接她。
解憂快速掃過他們,卻發現烏孫國國王──她未來的夫婿,並不在其中。
“臣等恭大漢公主蒞臨!”就在她略詫異時,一個身着盛裝、神情嚴肅的年輕人走出人羣,在她面前抱拳俯身,行了個漢禮,表達歡之意。
顯然,他是這些人的頭領。
禮畢,當他直起身來,與解憂的目光相對時,解憂心頭一震。
這男子有雙明亮而烏黑的眼睛、魁梧強壯的體魄和温暖獷的笑容…一切都那麼相似,可是,他卻不是她要嫁的那個男人。
“閣下是誰?”她情不自地問。
“臣,翁歸靡,乃烏孫國相大祿。”年輕人嚴峻的臉上綻開了笑容,讓他看起來既年少又調皮。
尤其令解憂驚喜的是,他説的是一口純正的漢語。
“因吾王有事無法分身,故特令臣屬及各位長老,在此接公主。”他為她一一介紹站在他身後的烏孫國長老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