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一個機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的朋友偉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經他手選聘的人才有一百多人,談起應聘的話題,他簡直是滔滔不絕。
他説他見到的最多的是那些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一點社會經驗都沒有,雖然很多人懷揣本科甚至是碩士文憑、學位,但是在他這個業餘大學畢業的考官面前,總是出一種底氣不足或者太的樣子,許多機會不是他不願給,而是他們自己放棄了。
有一次,一位本科生到偉那裏應聘,偉看了他的簡歷後,對他很興趣,在心裏已經給他打了70分了,只是接下來的談話出了問題。
偉很隨意地問他:“對這份工作喜不喜愛?”他猶豫了一下説:“我會慢慢喜歡上這份工作的。”偉警覺起來,追問道:“這麼説,這份工作對你來説並不是太理想?”他點了點頭説:“沒辦法,我學的專業面太窄,不容易找到對口的工作,你知道,所學非所用是件令人痛苦的事。”偉想,你這是拿我們公司作跳板呀,有了理想的工作你馬上跳槽。偉想放棄他,但是,偉從他的簡歷中看到他來自一個極貧困的山區,一個窮山僻壤的小山村能出這麼一個人才實屬不易,他還是決定再給那個青年一個機會。於是他不動聲地説:“你先回去好嗎?一週內我們會做出決定,你可以打電話來問結果。”那個青年站起來,向門口走去。
偉見他竟沒向自己要電話號碼,有些失望。當那個青年將要走出門去時,偉終於忍不住叫住他,把電話號碼抄給他説:“你可以打這個電話,我隨時都在。”那個青年接過紙條看也沒看,進口袋,轉身默默地走了。
偉想,只要他打電話來,我就錄用他。但是,結果是那個青年自己放棄了。
我沒有機會採訪到那個有着本科學歷的青年,無法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是他沒有打電話的那1元錢?還是他對這份工作已經失望?或者是他找到了更理想的工作?如果他後來知道偉已經打算錄用他了,他會不會後悔?
當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更多的正處在擇業中的青年聽時,他們無不驚訝地瞪大眼睛説:“那個青年怎麼這麼遲鈍!”我問他們:“想一想,在你們的應聘過程中,説沒説過這種很蠢的話?有沒有忽略過人事主管或考官的這種暗示?”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低下了頭。
有時候,不是別人要放棄你,而是你自己放棄了自己。很多機會都是自己給予的,向前走一步,就可以撞個花香滿懷,這一步,你為何不走?你連試試的勇氣都沒有,那你怎麼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