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國粹布袋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林鳳嬌是土生土長的呆灣人,自然知道呆灣布袋戲是中華地方木偶戲的一種。布袋戲是把傀儡託在掌上搬演,所以在呆灣,布袋戲又叫做掌中戲。因戲偶小巧而裝以小戲籠,與提線木偶大籠相對,故又名之為小籠。呆灣的布袋戲是由漳州、泉州、州一帶隨着移民來的,不過,在呆灣倒也發展出自己的本土特。
林鳳嬌還是孩提時,在呆灣跟隨父母看布袋戲的時候,聽父親説過,從早年師承唐山師父,專門演出代代相傳的老戲碼;到專門搬演神仙魔道大戰,劇情光怪陸離,集怪誕、懸疑、刺於一身的金光布袋戲階段;不過隨着影視節目的泛濫衝擊,目前布袋戲在呆灣正面臨中斷的危機。
她所不知道的是,到以雲州大儒俠-史豔文風靡全呆灣的電視布袋戲階段;到最後最炫的霹靂布袋戲。在許多老藝人的堅持與努力之下,不但使布袋戲曾經風風光光地收服了呆灣老小觀眾的心,經布袋戲大師黃海岱、黃俊雄一脈傳承,登上影視舞台,而後發展成家喻户曉的“偶動漫”文化。更逐漸發展成為呆灣偶戲的特。
最出名的霹靂布袋戲更在2006年被票選為“呆灣意象代表”
“呆灣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霹靂布袋戲的戲友”這其中有很多待挖掘的寶藏存在,只不過在目前仍然沒人意識到這點。
客廳裏。贏病已和贏皇朝駐台分公司的幾個手下們,一邊看黃強華表演,一邊聽他解説布袋戲。
黃強華不高不瘦,不胖不矮,是一個非常普普通通的年輕人。不過他雖然其貌不揚,但其實是一個野心的傢伙。哭沫橫飛的賣力講解道:“贏先生,我們呆灣布袋戲,是以民|國五十年布袋戲宗師黃俊雄新組“世界大木偶歌舞特藝團”以雙眼可開合、手掌能動的新奇三尺大木偶配上電動佈景,演出不以劇情起伏取勝而以歌舞擬真、動作細膩的表演風格巡迴全省,觀眾反應熱烈。
你跟你説啊,我們布袋戲隨後成為電視寵兒。開始於民。國五十九年。我父親黃俊雄以其招牌名戲“史豔文”在呆灣電視公司編演“雲州大儒俠”連演五百三十八集,轟動一時,戲中主角史豔文、怪老子、二齒成為全台婦孺皆知的人物。
“啊!史豔文今天怎麼會瘦得這麼多,太可憐了!”當時觀眾竟能體察入微,且關懷起木偶人的健衰否泰,木偶人史豔文一時竟取代楊麗花在閩南語觀眾心目中的地位,傳出“史豔文打倒楊麗花”的笑談,而史豔文成為家喻户曉的“民族英雄”布袋戲的興盛可見一斑。在此後三年之間,我父親黃俊雄,他續演“**三俠傳”、“雲州四傑傳”、“西遊記”、“三國志”、“大唐五虎傳”諸篇,使我父親成為電視布袋戲的霸主。”這廝説了那麼多,其實就是想向贏病已秀肌,然後希望尋求到資金支持。現在誰不知道,如今的贏病已是個大財主啊!身家很可能已經過千萬港幣,換算成台幣那更不得了了。
贏病己卻不是那麼好誆騙隨意上套的馬兒。望着他似笑非笑:“你説的我都清楚。影響力也確實巨大,但你好像漏了點什麼。”
“我聽説就連你們家族的布袋戲。也收入窘迫吧。”一句話直接將黃強華打入了冷宮的覺。
“贏先生這…”黃強華被贏病已很直接地揭了底,臉上尷尬的又紅又臊。
説實在的,他老爸黃俊雄發展出來的電視布袋戲曾經持續在中午時段上演四年,報章輿論給予極大壓力,認為劇情荒誕影響青少年行為,甚至影響午休時間導致“妨害農工正常作息”而在六十三年六月全面演。因為史豔文的印象已深植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儘管如此,布袋戲卻因開銷龐大盈收不多。此後又以大木偶來籌拍布袋戲電影《大飛龍》、《大相殺》,賣座情形並不理想,甚至傳出虧本的傳言。
收支與付出遠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好,直到退出螢光幕後黃俊雄只好仍巡迴全省歌廳、劇院演出。民國六十九年。蕩數年沒賺到什麼錢的黃俊雄便在家鄉虎尾開起飯店,並設置專為布袋戲錄影的攝影棚,兒子黃強華黃文擇在攝影棚工作,一邊教兩個兒子布袋戲。
總而言之,在呆灣雖然看布袋戲的人很多,但是因為製作布袋戲人偶和舞台成本等過高而且收支並不高的緣故,很多呆灣商人並不看好這玩意。
黃強華本想在贏病已這個外地有錢人碰碰運氣,沒想到人家早就調查清楚了。尷尬的同時,很是有些失望。
贏病已微微一笑,給他親自倒了杯茶,説:‘雖然是筆虧本買賣。不過我從小接觸布袋戲其實很有情,也不想見此國粹消失…‘黃強華忙客氣的説着‘謝謝’,雙手恭敬地接過!
聽到有了轉折,黃強華像座山車那樣,又驚又喜:“贏先生意思是?”贏病已淡淡説:“我可以出錢搞布袋戲!”
“真的?”黃強華不可置信道。
贏病已淡笑:“比珍珠還真。”
“那贏先生決定出資多少?”黃強華問出了自己最關切的問題。
“50萬港幣。”50萬港幣換算成台幣已有百多萬了,黃強華在開始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待看贏病已不是開玩笑後,黃強華滿心歡喜道:“贏先生您真是太慷慨了。”
“50萬港幣只是布偶等道具的本身製作成本,後期我還會追加10萬,20萬,30萬。”贏病已靠在椅子上,顯然話還沒説完,黃強華呼急促的聽他繼續道:“我還會斥資購買佔地500坪的土地,再斥資興建霹靂布袋戲的場房。”
“什麼!”這回黃強華直接震驚的跳起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