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對立尖鋭的詞句,像一把鋒利的刀刃,刺穿你我的心,温熱的血汩汩湧出,伴隨着一種莫名的情緒,引了你和我。
台灣,對雅而言,是個既悉又陌生的地方。嬰兒時期,外公、外婆過世時,她曾經回來,可除了照片外,當然不會有什麼實際的記憶。後來是十歲那年,和母親、哥哥一塊兒,她印象中的台灣很擁擠熱鬧,到處都是商業區,小玩意兒特別多,親戚碰面就喜歡吃吃喝喝。
二、三十年來只回去兩次,在通信息發達的今天,似乎很不可思議,但母親總説:“台灣的親人都沒有了,我弟弟也?矗屠戀米饊朔苫恕!?br>真是如此嗎?母親避免回台灣,是不是怕忍不住去找“熙”這個人呢?
然而,他們也沒對台灣少知道多少,因為家裏裝了小耳朵,有中文電視和報紙,加上祖母叔伯們,出門是美國,回家是中國,雅在這兩種文化裏悠遊來去,倒是沒太大的衝突。
大學時,她選修中文,還花了幾個暑假分別到台灣和大陸自助旅行,讓自己更瞭解中國祖先的傳承。
但這回不一樣,有一種真正尋覺,整個心態就更謹慎了。
她的休學,引起彭家人強烈的反對,在這一點上,美國教育就幫了她很大的忙,打工籌錢,不用父親任何金錢上的資助。
倒是臨行前,她打電話到舊金山去給當實習醫生的哥哥,他的冷淡以對,讓她有些傷心。
“我和老爸一樣,認為你瘋了。”彭介輝説:“人要向前看、向前走,不能讓過去拖絆住。”
“媽哪裏算是“過去”?她還活着,你們為什麼老是當她死了呢?”雅氣憤地説。
“活的不過是她的身體機能,以生命最嚴格的標準來看,她早已經不存在了。”他淡漠的説。
“萬一她哪一天清醒了呢?”她問。
“沒有人不希望她清醒,我們也努力的給她新葯,但那需要極大的奇蹟…”彭介輝説。
“你不相信奇蹟嗎?”她打斷哥哥問。
“以醫生的角度,奇蹟只是僥倖,我們不做僥倖的事。”他頓一下説:“雅,我們的重點不在媽,而在你,我不認為你跑去台灣尋,對媽有任何好處,還不如好好的去醫學院唸書,早些找到新的治療法還有道理些!”每個人都説她失去理智,或許不會有人懂,但在母親和女兒之間,原本就有種特殊的聯繫,到了某個年歲,會生出惻惻的情,或許是同為女人的相惜吧!
扮哥介輝是兒子,是男人,自然無法受。
雅的台灣之旅,一開始就不順,因為舅舅被派任到英國一年,國內只有舅媽帶着孩子留守。
舅媽並不清楚以前種種的恩怨,雅還花了一筆錢透過到英國的電話才得到一些消息。
“餘曼玲是你媽的小學同學兼好朋友。”舅舅説:“她有小兒麻痹症,脾氣不是很好,只有你媽和她處得來,所以天天一塊兒回家。”
“你知道她現在的住處嗎?”雅問。
“十多年沒聯絡了,她家以前在信義路一帶有開過成衣店,但後來蓋建國南北高架橋,又有大安公園,不知道還在不在,你必須碰碰運氣。”舅舅説。
又談了一會兒,雅遲疑地問:“你知道媽媽的朋友中,誰的名字裏有個“熙”字,就是康熙的“熙”?”舅舅那兒有一會兒是完全無聲。
“呃!很有可能跟媽媽還有…一段情…”雅簡單的説明發現信的過程,但略去了內容。
舅舅帶着猶疑的口吻説:“若是情人,就只有葉承熙了!他和你媽是青梅竹馬,和餘曼玲都是同學。他人很好,是我們的英雄,還教過我游泳、打球。後來他們是怎麼分手的,因為我年齡小,並不是很清楚,如果你能找到餘曼玲她必能為你解答。”雅到了台灣,由於緊張興奮,沒太大的時差,在第三天適應了炎熱的八月氣候後,便跟着舅媽來到大安區,循大概的舊址查訪。
由小店、大店,最後到最古舊的市場,她們才找到餘曼玲最可能的行蹤。
一家麪店老闆説:“邱家搬過很多次,但一直沒離開這個範圍,餘老太太還?詞諧÷蠆四兀∷男《楸災⑴菟滌詬澆齠衾職唷!?br>有兒童音樂班就好辦了,雅仔細的查電話簿,一一探問,終於圈出最符合描述的“妙妙音樂園地”那是在一所小學隔巷的公寓,一樓漆着綠鵝黃的花草,有小朋友進進出出“妙妙”二字寫得極優美雅緻。
“你要找我們園長的話,得等一下喔!她正在上課。”接待小姐説。
陣陣的鋼琴聲從裏間傳來,雅看着走廊邊的一些擺設,其中有餘曼玲在奧地利唸書的文憑,還有她在大合唱團任伴奏的聘書。
過了一會兒,有個穿着文雅的中年婦人走出來,她長得很嬌小,氣質極佳,腳微微的傾斜,但並不嚴重。
“阿姨,我可以叫你阿姨吧?”雅很大方地自我介紹説:“實在很冒昧,我叫彭雅,是你小學同學伍涵娟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