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起煙的交叉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鮑伯,看來俄國佬發現我們了。”當看到紅軍前鋒在叉口處派出步兵往西邊高地前進時,托馬斯?費拉里德中校笑着對羅德里格斯上校説“現在只有魚頭哦。”上校舉起望遠鏡看了看,不滿地説:“一營的一輛光稜坦克暴了。”手下的官兵對光稜坦克並不完全悉,總會出現一些小失誤。
不過還好,蘇聯人只是把光稜坦克當成工程裝甲車,因為那個帶旋轉支架的光發器從遠處看很像某種探照燈之類的照設備。當然就算走近了對一般人來説也不會想到那會是可怕的光發裝置。
從光發明到現在不到二十年,就是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普通美國人來説也不一定知道這玩意兒,更何況對於想象力極度缺乏的俄國人來説,光對他們來説也許是聞所未聞的。
“這個魚頭也蠻不錯的啊,清一的t—64哦。戰鬥準備!”羅得裏格斯笑着説,雖然伏擊部隊暴了,可勝利的天平並未因此倒向紅軍。
正當俄國裝甲步兵跳下戰車準備向西邊的高地發起進攻時,從西北邊的高地上升起了兩顆紅信號彈。
很快西邊的高地上馬上現了大批美軍的“工程裝甲車”緊接着車上的照裝置閃出道道光芒,確地擊中步兵們身後的主戰坦克。
紅軍官兵還未反應過來,東邊的高地也出現成羣的工程裝甲車,並迅速來了道道光芒,紛紛擊中高速前進t—64坦克。
廣大指戰員還沒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那些被擊中的坦克就一輛接一輛地發生爆炸。
整個紅軍坦克縱隊馬上被炸開,沒被擊中的坦克爭先恐後地駛離公路,向兩邊的高地機動。
但這種在谷底陷入包圍的形勢對蘇聯坦克營極為不利,因為低矮的炮塔,蘇式坦克主炮的俯仰角度都不是很大,此時勇敢的紅軍炮手們發現他們威力巨大的125毫米滑膛炮本打不到高地上的美軍坦克。
古今蘇外沒有哪一個軍事專家從不告誡人們戰鬥中要搶佔制高點的,可戰無不勝的紅軍裝甲部隊卻偏偏要往這谷底的叉口猛衝而不顧周圍的高地,現在這個叉口不僅僅是兩條公路的叉口,也是周圍高地發的火力叉口。
儘管只有捱打的份,紅軍坦克還是毫無畏懼地向兩邊高地爬去,企圖近敵人扭轉乾坤。
十秒後,死亡的光芒又一次閃現。兩邊高地上的美軍光稜坦克對橡樹谷底的叉口上的蘇軍坦克羣發起第二輪齊。
光就像上帝從天上下來的光箭,擊穿任何人間的物體,將蘇軍坦克打得火光四。
雖然蘇聯坦克擁有厚重的複合裝甲和訓練有素的坦克兵,但温度極高的光束還是輕而易舉地穿了車體和炮塔,將彈葯和油箱引爆,使這些外強中乾的移動堡壘被從內部攻破。
倖存的t—64還沒來得及發炮,西北的高地上又升起了兩顆綠信號彈,於是兩邊高地上的美國新式坦克羣開始沿着高地向蘇軍後方機動。
而西北的高地上也同樣出現了一羣可怕“工程裝甲車”並開始發可怕的光。西北高地上的美軍光稜坦克羣在裝甲步兵的伴隨下沉穩地開下高地,向着谷底的叉口慢慢地壓過來。
美國人進行自由擊,耀眼的光束一道緊接一道,瞬間就確地命中蘇軍坦克,將這些昔橫掃北美大陸的鋼鐵怪獸炸成瑰麗的火球。
整個戰場就像地面上的星球大戰,光四,碎片橫飛,硝煙瀰漫。喬治?盧卡斯在1977年拍的《星球大戰》裏的場面化為人間不幸的現實。
殘存的俄國坦克在道道死光的照中一輛接一輛地爆炸。
引擎運轉的轟鳴、履帶摩擦的嘈雜、炮彈爆炸的巨響、裝甲碎裂的尖叫、軍人傷亡的慘叫混合在一起,就像一曲慘烈的輓歌為籠罩在硝煙中的英勇的紅軍第167坦克團二營送葬。
65號州際公路與31號公路在橡樹谷的叉口後來被美軍稱為“起煙的叉口”戰史上這是個非常著名的地方,不僅因為蘇軍第167坦克團二營在這裏被完美的全殲,還因為美國陸軍在這裏投入了新鋭的光稜坦克,也因為羅伯特?羅德里格斯在這裏取得了第一個勝利,這個地方就如華盛頓五角大樓之於魯斯蘭?康斯坦丁諾維奇?伊戈爾、波泰茲維爾之於亨特?斯特勞一樣富有里程碑意義。
無線電通信迴路中,二營長只來得及報告美帝國主義者投入了新式的死光坦克,就光榮戰死。
耳機裏只有吱吱喳喳的靜電干擾。
“三營,分成兩部分全速搶佔橡樹谷兩邊的高地!”基裏薩耶夫顧不上使用難記的呼叫代號,直呼下屬部隊“二營散開隊形,全速前進,美國佬投入了新式武器,我們必須先敵開火!”儘管還沒有領教星球大戰時代的死光武器的厲害,但大校同志還是能夠堅持任何時代戰爭的金科玉律——先敵開火,當然現實中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就另當別論了。
“鮑伯。”托馬斯?費拉里德中校親切地叫着羅伯特?羅德里格斯上校的小名,他們都是名氣震天的西點軍校同期畢業生,是一對親密的夥伴。
“俄國人的坦克部隊分成兩部分正準備搶佔公路兩邊的高地,主力也正沿着公路向我們開來。”
“不出所料啊。”羅德里格斯總是充滿自信“那就按照我們的計劃殲滅他們。”
“他們後面還跟着兩個裝甲師,我們是不是向師部和布隆伯格將軍請求火力支援?”費拉里德還是有些擔心“光稜坦克的裝甲太薄了,如果俄國坦克抵近擊就危險了。”僅僅在兩個月前,費拉里德中校還兼任着研製光稜坦克的“陽光計劃”中的軍方代表,他對這種超越時代的武器的優缺點十分清楚,以俄製t—64和t—72的125毫米滑膛炮的威力,在兩千米距離上完全可以擊穿光稜坦克脆弱的前裝甲。
“湯米,不用擔心。”羅德里格斯毫不在意“看看叉口上蘇軍的這一個營的坦克吧。”上校説着指着橡樹谷底雜亂無章的蘇軍坦克殘骸説。
“現在蘇聯空軍力量盡喪,地面部隊完全缺乏有效的協同和掩護。就憑我們的光稜坦克完全可以殲滅對方一個坦克團,甚至整個坦克師。”
“那我們的動作一定要快。”費拉里德點點頭説。
不但對光稜坦克的各項能十分清楚,中校對身邊這位智勇雙全、風度翩翩的愛爾蘭移民後裔也非常瞭解。
羅德里格斯不光自信,也很自私。
目前蘇軍坦克部隊毫無章法地向北冒進,沒有空中掩護,各部隊也缺乏相互協調,就連同一支部隊裏也是首尾不能相顧,剛才覆滅在光稜坦克灼熱的光之下的蘇軍坦克營就是最好的證明。
現在對手的兩個營也分開來,沿着高速公路前進的那個速度很快,把後面兵分兩路爬上高地的那個甩在了後面,兩個營之間不能及時相互支援。
美軍第31裝甲團完全可以以一團的優勢兵力將他們各個擊破,從而完成對蘇軍第167坦克團的全殲。
當然了,如果向師部和集團軍請求支援的話,勝利可能會來得更快更容易,但羅得裏格斯顯然更希望自己的31團能夠獨享全殲敵團的功勳。
“湯米,你説得對。”羅德里格斯説。
亨特?斯特勞少校在波泰茲維爾單憑他那絕對屬於二線的國民警衞隊的一個營就將紅軍最勇猛的坦克團打得落花水,為什麼羅伯特?羅德里格斯上校就不能用裝備最為先進訓練最為有素的陸軍第31團去擊潰對方一個團?
於是,第31裝甲團一營和三營分別沿着橡樹谷兩邊的高地向東南方向推進,二營也在谷底沿着65號高速公路和31號公路向東南方進。
美國裝甲兵信心十足,士氣高昂。他們剛才完美地全殲了侵略者整整一個營。所謂“完美全殲”就是自己是零傷亡!
履帶相互摩擦發出的尖鋭響聲和燃氣輪機運轉特有的低音匯成雄壯的戰歌,響徹整個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