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章儒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天夜裏,書房裏燈火通明,柏顯老頭伏在案邊,提筆蘸墨,寫出了一封封的書信,信上署有朝廷各地大員的名字,梁叔恭謹的站在一旁,這裏面許多人是他認識的,也有許多人事他不認識的,但這些人無不身居高位,手掌大權。

柏顯老頭在完成之後,把一封封信仔細的摺好,裝入信封之中,用火漆封好,鄭重的道梁叔手裏,神情肅然,“切記,這些信一定要親手到他們手裏,不可經他人之手。”梁叔連連點頭,其中的重要不説他也知道,自然是萬分鄭重的收好這些信,這裏面關乎着儒家的生死存亡。…這段子裏,柏顯老頭除了要處理朝堂的一些事情之外,餘下的時間就是教小胖子儒家之道,還有如何來應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

儒家不修武道,但講究養一口浩然正氣,天地有浩然,這種正氣長存天地之間,尤其是周武王朝歷經數百年,集天下氣運所在,又有萬民朝拜,京城中匯聚了一代又一代的當世大儒,積聚了無以倫比的天地正氣,正是這種正氣的長存,使得京城成為了魔兩道的區。

曾經就有一位大儒,在諸臨京的危難時刻,大喝一聲,天地間浩然正氣猛地奔騰而出,無數的魔兩道門人弟子剎那間魂飛魄散,屍骨無存,這件事情之後,就再也沒有魔兩道之人敢明目張膽的出現在京城之中。

柏顯老頭研儒家經典百餘載,一身浩然正氣純正無暇,綿延數十里,宛若一掛銀河垂落九天,灑落在在柏顯老頭居住之地,周圍白霧朦朧,這就是恢弘浩蕩的浩然正氣。常人自然無法察覺,但能夠受到在這裏呆那麼一段時間,渾身疾病去的七七八八,有着諸不侵,延年益壽的神奇功效。

小胖子雖然貪玩,但也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而且一旦決定了一件事之後,就會堅定不移的做下去,這也是柏顯老頭頗為欣賞小胖子的地方。世上有太多的人做事喜歡三心二意,心不誠不專,向小胖子這樣的人還是極少極少的。

小胖子學的津津有味,柏顯老頭教的興致,有時候小胖子還能提出一些頗有見解的問題,時不時的讓柏顯老頭吃驚不已。

裏小胖子跟着柏顯老頭認真學習,到了夜晚受那股浩然正氣。有着這位朝廷大儒在這,這裏的浩然正氣要比別的地方濃郁百倍,這對於小胖子來受那股氣有着重大的作用。

“浩然正氣,先將究一個”浩然“之意,宇宙茫茫,天地浩大,這無疑不符合一種浩然真意…”柏顯老頭如是説道,小胖子眼神驟亮,凝神悟,悟這種蒼茫浩大之意,思緒飄揚間,他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小魚在天地間遊蕩,看遍這天下間的河山川,懷驀地開闊起來,喃喃道,“這就是浩然真意嗎?”柏顯老頭摸着鬍鬚,臉上時一片滿意之,不忍打擾小胖子的悟,靜悄悄的離去,留下目光呆滯的小胖子一人坐在庭院之中。

一股股細微的白霧氣順着小胖子的口鼻鑽了進來,小胖子只覺到體內有一股神奇的氣淌,癢癢的,暖暖融融的,有着一種説不出的舒適覺。

如果從遠處看,小胖子的渾身散發着柔和的白光,一縷縷白在其身旁旋轉繚繞,這讓的小胖子多了幾分飄逸出塵的味道,好似一枚洗盡鉛華的一塊璞玉,開始綻放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光彩。

“正氣又是何意呢,人有傲骨,當立於天地之間,治世用以安邦定國,亂世用於驅退強敵,面對諸,不彎不低頭不妥協…”小胖子有些惑,而柏顯老頭也沒有解釋下去的意思,不過小胖子還是從中體會出一絲絲真意,以致周身的浩然正氣大漲。

與世隔絕的小山村有着自己的生活軌跡,雖然子平淡,但也少了幾分波詭雲譎,與此相反的是,京城內的情況越發的複雜起來,兵儒之爭已經從暗中轉到了明面之上,規模也越來越大,就是在民間也能受到這種緊張的氣氛。

雙方在不斷地進行着各種角力,朝廷三公與兵家武侯針鋒相對,常常在朝堂上大聲爭吵,而人皇冷眼旁觀,置之不理。

下面的人是各種的猜測,誰也摸不清人皇的真實想法,不過爭鬥還在繼續進行。民間百姓也是分成兩派,各執一詞,有時還會大打出手。這些事情每都在上演,到了後來許多人已經習慣了這種爭鬥。

直到這一,當京城中的人們還在睡中時,發生了震驚整個朝野的一件大事,淒厲的號角在這片漆黑的夜空裏響徹而起,在夢中睡的人們霍然驚醒,一臉的茫然驚懼,這種警報已經多少年了沒有聽到過,許多人忍不住的戰慄起來,當天夜裏許多百姓手忙腳亂的收拾金銀細軟,正準備逃離京城之時,街道外面響起了無數的腳步聲,無數的火把匯成一片火焰的海洋,把京城的夜空照成一片白晝。

火光順着窗户照進了屋裏,映照出一張張茫然驚懼的臉龐,這些擠在一起瑟瑟發抖的百姓,他們不知發生了什麼,這些事情對他們來説實在是太過遙遠。

無數的兵馬源源不斷的從衞營,驍騎營,皇宮親衞營幾個地方傾巢而出,漆黑猙獰的盔甲發出了嘩啦嘩啦的金屬碰撞聲,火光中這些人的面龐出一絲絲的猙獰之意,這些人不愧是整個王朝赫赫有名的強兵,就在很短的時間內控制了整個京城。

駐守在京城外的大軍也迅速的調動起來,把守着京城的各個通要道。無數的士兵拔出了兵器,目光兇狠的在整個京城地界地毯式的搜索起來,一瞬間整個京城風聲鶴唳,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天亮。

第二,天矇矇亮,無數的奏章雪片般的飛向人皇面前,“户部尚書徐衍徐大人家中遇刺…”

“禮部尚書李正李大人家中中毒身亡…”

“國子監祭酒慘死在家中…”

無數的奏章匯聚起來,就是一共有七十一位朝廷重臣遇刺身亡,這件事立即震驚了整個朝野,甚至傳遍了整個周武王朝所在的東域,無數的人出震驚之,接着一個念頭湧上心間,“周武王朝發生大事了。”許多人迅速的向周武王朝趕去,這些人目的不一,有的滿臉急切,有的人心懷不軌,都敢過去來趟這一池子渾水。

這一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過重大了,還有一個更為明顯而又十分重大的事情,那就是遇刺的官員中大部分都是儒家朝臣,這一消息一出,天下震動,所有人都知道,儒家這次是垮了。

就連兵家之人也是滿臉憤慨,羣情奮,雖然這幫老儒常常和他們對着幹,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對整個朝廷社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正有了這些人,整個周武王朝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才有瞭如今周武王朝的強盛。

裏面的許多大儒都是這些人極為尊敬的,這些大儒們一身樸素,剛正不阿,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們許多人就是聽着這些大儒們的言傳教誨而長大的,發生了這樣的事,他們豈能不怒。

這一天裏,官兵鋪天蓋地,四處查找證據。刑部,大理寺,宗人府,錦衣衞全都忙碌起來,無數的官員身着官服,四處奔波,一封封情報以水般的速度湧入京城,更有着一道道指令以各種途徑發了出去。

許許多多的嫌犯被官兵押解着,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投入到刑部大牢中,等待他們的將是暗無天的審判。

官員們分類彙總,情報一級級往上傳遞,等着上面的大人們做出決斷,許多斷案能臣也從各個地方臨時調入京城,參與到這次的**當中。

在人皇的強勢之下,這些人拼命的壓榨着體力和智力,從浩如煙海的情報中尋出蛛絲馬跡。

朝廷三公跪在皇宮朝陽殿門口,一直在等着這次**的結果,也在等着人皇的最終決斷。

已經暗了下來,一封封情報送入這座大殿的深處,無數的人面緊張,靜靜的等着最終的結果。

等着這位周武王朝最強大的帝王,也就是當今人皇陛下最後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