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天遣紫微星下界佛謫金翅鳥降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萬曆十二年六月初六,金翅大鵬轉世為人,取名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

萬曆四十七年,袁崇煥經殿試考中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授福建邵武知縣。

萬曆四十八年,袁崇煥被朝廷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

天啓二年,袁崇煥被朝廷命為兵部職方司主事,旋升為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監軍。

天啓六年時,袁崇煥時任寧遠道,已經四十歲了。

寧遠是明朝在山海關外的一座重鎮,它的存亡直接關係到錦州與山海關的存亡,可以説明朝北方的門户,寧遠一旦失守,突入山海關,一路暢行無阻,北京就在咫尺之間了。

就在這一年,這兩個相差近二十五歲的宿敵終於在戰場上相遇了。

當時的努爾哈赤挾勝利之鋭氣,躊躇滿志,率領十餘萬大軍,對寧遠城是志在必得。守將袁崇煥穩紮穩打,鎮定自若,以不足一萬人的兵力固守寧遠。兵力懸殊,本來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但是讓努爾哈赤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小小的寧遠城竟然攻了三天也沒有破城,反而被袁崇煥用紅夷大炮一陣狂轟亂炸,重創八旗鐵騎。

金翅大鵬鳥轉世為人,但其仍然剛愎自用,寧折不彎,我行我素。寧遠大捷後,告捷文書報到兵部,但卻通篇隻字未提九千歲魏忠賢,這還得了,氣得魏忠賢直咬牙,得罪了這位九千歲可不是什麼好事,袁崇煥也就此埋下了禍

再説努爾哈赤,四十年來打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攻城掠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未像今天這麼窩囊過。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敗在一個無名的後生手裏,這次打擊對於努爾哈赤來説實在太大了,幾乎一蹶不振。無論如論,努爾哈赤也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又不能不承認這個事實,從此抑鬱寡歡,彷彿衰老了很多,幾個月後,終於病死在了靉雞堡。

正所謂:萬事皆由天數定,一生都是命安排。

再説努爾哈赤鬱悶了幾個月後,終於瞪着眼睛歸天了。

努爾哈赤一死,大金可亂了套了。説起來,有資格繼承汗位的共有八個人,分別是四大貝勒:代善、阿、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小貝勒:阿濟格、多爾袞、濟爾哈郎、多鐸。這八個人雖然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不過娘多,事非也多。老頭子健在時,相互之間還不怎麼着,如今老頭子死了,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誰做新汗王?

四小貝勒年紀尚輕,這裏面的事兒他們哥幾個也不上嘴。四大貝勒把門一關,唧唧喳喳合計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皇太極便穎而出,在眾人的一致推舉下,半推半就,繼承了汗位,次年改元“天聰”初登汗王,總得做點樣子讓大夥看看。皇太極想來想去,就想到了朝鮮。自努爾哈赤崛起遼東之際,朝鮮就和大明朝眉來眼去,暗送秋波。對於朝鮮的態度,努爾哈赤十分反,曾經不止一次找過朝鮮,但是朝鮮説一套做一套,一直也不怎麼領情。

不久前,朝鮮竟然公開接納了被大金打敗的明將文龍,徹底惹惱了皇太極。皇太極把能殺能搶的二貝勒阿派去了朝鮮,果然,不到一個月,八旗兵一走一過,就把朝鮮給打服了,捎帶着又把文龍從朝鮮哄到了孤島上,大獲全勝。

這下可好,去時空手,回來時大包小裹,趕着騾車,勝利凱旋。

站在瀋陽城頭,皇太極長出了一口氣。以後可以專心伐明,至少沒什麼後顧之憂了,遙望寧遠城的方向,喃喃自語:“袁蠻子,你等着,本王不久就要你血債血償!”§§第二章十三棺奇格怪葬覓龍倒掛金鐘在瀋陽東南六十里外,有個小村子,人稱“漁樵村”全村加起來也就百十户人家,因為這裏地理偏僻,四面環山,所以,從古至今,村子裏也沒受過戰亂之苦,一直過着樸素而又安寧的子。

這天一大早,本來很寧靜的小村莊突然間就熱鬧了起來。十三口一模一樣的黑漆大棺從分別從村子的四個路口同時抬了出去,走出沒多遠,每口棺材又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分散開了。這種怪事別説在農村,就是在京城都是聞所未聞。

説起來,出殯的這户人家也算得上是村子裏數一數二的大户。老太爺何麒饉據説生前在朝中做過大官,二十年前攜着兒老小到了這裏,依山就勢,建了一所大宅子,前庭後院,層層疊疊,無論是規模還是氣勢在這十里八鄉都是首屈一指。

老太爺何麒饉身體一向硬實,快六十的人了,身體卻還是十分健康,沒事還能在屋裏翻倆跟頭。可是説來也怪,好子過得正舒坦呢,沒想到三天前,好端端地突然就死了。有道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老何家出了這麼大事,頂樑柱沒了,整個何府上下頓時都亂成了一團。天天這個哭,那個叫,不分早晚,院裏就沒消停過,忙裏忙外辦着老太爺的喪事。

家裏停屍三天,今天到了發喪出殯的子,突然從院裏一下子抬出來十三口棺材,這種稀奇事兒立刻就傳遍了全村。張三告訴李四,李四喊上王五,不大一會兒,全村人差不多都出來了。

看熱鬧的村民三三兩兩圍在一起,頭接耳,議論紛紛,誰也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有心眼活的,隱隱猜到了其中的玄機,小聲地告訴旁邊人,沒準是何家為了防盜,怕被那些挖墳掘墓的損賊給盯上,這才使出這麼一招**陣,讓盜墓賊也沒辦法判斷真假。

在那個亂世年代,法紀鬆弛,作犯科之人比比皆是。殺人放火,攔路打劫,這種人雖説可恨,讓人唾罵,但是相比較挖墳掘墓這種損賊,那還算是光明正大的歹人。刨人家祖墳,挖人家先人墓,這是大逆不道之罪,真要是被抓住,就得受千刀萬剮之苦。萬一要是碰上小刀不快的,只能一條一條地硬往下鋸,那罪就更遭大發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自古以來,這種事也是屢見不鮮。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説白了,都是為了棺裏那些陪葬的黃白之物。過去的人都深信死後有靈,殉葬器物可供來生享用,所以厚葬成風。厚葬之家,每每不是被盜墓者背地裏盜掘,就是被不肖子孫自盜。朝廷甚至頒佈法令,止厚葬,以使盜者“無起盜心”但是實際上,朝廷的令,在早已行久成俗的厚葬風氣之下,也就成了一紙空文。厚葬之風,依然盛行如故。

先人過逝,不僅要厚葬,同時也要尋找吉入葬。認為只有將先人安葬在絕佳的風水福地,才能庇廕子孫後代;反之,如果祖墳風水不好,後人輕則諸事不順,重則噩運不絕、家破人亡。

何家子孫本就極守孝道,在這種事上更是不吝錢財,使了不少銀子,終於從縣城請來了當地頗有名氣的風水先生——羅三才。

羅三才這個人長得又瘦又高,小鼻子小眼,小腦袋小臉兒,兩撇狗油胡,七長八短,往那一站,就跟沒的大猴子差不多,要多難看有多難看。不過,你別看人長得寒磣,但是老話説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錢壓奴婢手,藝壓當行人”在這窮鄉僻壤的鄉下,本就沒有幾個人懂得風水相地術。誰家辦個紅事白事,免不了都得用着人家,所以在這附近十里八鄉,羅三才也是頗有威望。

羅三才也的確有兩下子,在他的統籌安排下,發喪出殯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才有了今天一早“十三棺出行”的一幕。果不其然,石破天驚地這一出,讓所有人都蒙了眼,誰也不知道哪口棺材裏裝得才是何老太爺。而羅三才和何家眾家眷則早在天還未亮時就悄悄出了門,到了十里外的蓮花山裏。

蓮花山在村子西北,山高林密,土質肥沃,空氣清新濕潤。羅三才在山裏的赤水溝附近為何老太爺點了一處龍,據羅三才介紹,這裏絕對是絕佳的風水寶地,此名為“倒掛金鐘”何老太爺如果下葬此,準保何家後代飛黃騰達,不出十年必出朝廷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