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9月4日駁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9月4駁火“李少爺,我們到九龍外海了,很快就可以回家了。”聽見瞭望手的話,李穎修跑上船頭,一邊説道:“把千里鏡拿過來,讓我望望。哎,在歐洲跑了大半年了,真是想家啊。”這時候,旁邊一個師爺打趣説:“李少爺,您也會想家,我們東家把這麼大的生意給您,看重的就是您什麼也不在乎,什麼也不記掛的好大心啊。”

“也是啊,到了廣州,先給你們十三行報賬。我和我這些兄弟在海上風吹曬的,你們十三行就坐着收錢啊。”師爺訕訕的一笑,説:“李少爺,您起家的本錢,還不是我們盧老闆召集十三行給您籌集的。我們盧老闆,可看重您啊。”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

17世紀後期,清國康熙帝暫時放寬了海政策,來華從事貿易的外國商人益增多。於是,廣東地方政府於1686年招募了13家較有實力的行商,指定他們與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並代海關征繳關税。以“廣州十三行”統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下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港口,這直接促使廣州十三行成為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外貿特區”從而給行商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在此後的100年中,廣東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關税收入。所謂的“十三行”實際只是一個統稱,並非只有13家,多時達幾十家,少時則只有4家。由於享有壟斷海上對外貿易的特權,凡是外商購買茶葉、絲綢等國貨或銷售洋貨進入內地,都必須經過這一特殊的組織,廣東十三行逐漸成為與兩淮的鹽商、山西的晉商並立的行商集團。在財富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廣東十三行中湧現出了一批豪商鉅富,如潘振承、潘有度、盧文錦、伍秉鑑、葉上林等。這師爺口中的盧老闆,就是盧文錦了。

十三行雖然壟斷了清朝的對外貿易,卻由於清政府的海政策,遠在歐洲那一頭的利潤,直口水,卻吃不到口裏。可就在8年前,年僅16歲的李穎修,一文不名,無親無故,地底下冒出來的一般,直接跑到盧公館遞帖子,説自己可以到歐洲跑船,希望十三行能夠入股。詳談之下,李穎修自稱是在歐洲出生的,不算清國人,可以像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一樣做海貿生意,他通英語和法語,歐洲各大港口,地頭都。十三行的東家們眼熱歐洲海貿的好大利潤,就拿了一筆錢出來,給李穎修置辦了海船,僱傭了水手,講好了跑船的利潤,李穎修得4成,幾個出錢的東家共得6成。

李氏船行是唯一在清國、歐洲航線上“兩頭”的航運公司。由於是十三行直接入股的,李穎修總是可以拿到最低價的茶葉,絲綢和瓷器、象牙雕等工藝品。由此,李氏船行越做越大,每年出海兩次,運回來的都是一箱一箱的白銀甚至黃金,雖然歐洲的工業製品在清國銷量不大。李穎修也成為英印航線上首屈一指的大航商。有人説,李穎修完全可以用自家的黃金造一艘金海船了,十三行也從李氏船行賺得滿缽滿盆。

李穎修沒搭理師爺,繼續用千里鏡在海面上望着,突然叫了一聲:“聽!什麼聲音。”眾人都不敢説話,屏息靜氣聆聽了半晌。

“嗵…嗵嗵…”海天之際,傳來綿綿不絕的響聲,如同在燜罐中打鼓一樣。

“是炮聲。”李穎修肯定的説。

“不知道剿海盜還是緝私。”

“海盜也好,緝私船也好,哪有這麼強的火力,廣東水師也沒有。”李穎修説道“快,向着炮聲去,瞭望手注意了。”帆開始鼓動,船微微轉向。船向着炮聲傳來的方向靠攏。

瞭望手循着炮聲的方向望去“好像是軍艦,少爺。”

“對對,軍艦,掛英國旗的。”

“兩艘大艦,一艘火輪,還有兩艘從大艦上放下來的哨艇。”

“那幾艘是什麼?”李穎修問。

“掛的是大清的黃龍旗啊,還有大鵬旗。”

“廣東水師的大鵬營?”

“沒錯,賴恩爵大鵬營的師船。”大鵬水師營,康熙四十三年設,管轄深圳河以南的鹽田、上峒、關湖、下沙、老大鵬五個塘汛和香港地區的紅香爐汛(香港島)、九龍汛、東湧口及沱濘炮台、大嶼山炮台、佛堂門炮台,共有大炮168門。

那師爺在邊上聽到,便嘴説:“賴參將可是我廣東水師一等一的好漢。”

“真的開打了?”李穎修暗自思量。那自己趕着回來就對了,這次裝的貨物也賭對了,本來還擔心貨物上不了岸呢。他用千里鏡仔細觀察戰場,發現戰鬥已經進行得很久了,兩艘大軍艦的炮窗,已經被炮煙燻出了一層黑

九龍炮台佔了高位,相對於海面上的軍艦,炮位上有優勢。前船後炮,正是清軍想定的固守海口之法。清軍船小炮少,但十分英勇。那三艘大鵬營的師船,在九龍炮台的掩護下,十分靈活的遊弋着,和珍珠號火輪以及兩艘小艇糾纏,今天海面上風平靜,依靠風帆的大船行駛十分緩慢,不用説和師船纏鬥了。雖然英軍的兩艘軍艦都是有20餘門炮的六等戰艦,由於轉向不易,威脅也不是太大,而兩艘小艇只能用火槍襲擾,唯一有效的戰力是珍珠號火輪。

清軍也看出了這一點,三艘師船總是不離珍珠號左右,各船上所載的“兩千斤大炮”都對準這艘火輪擊,如果不是顧忌虎伺在旁的兩艘軍艦,早已三面包圍這艘火輪了。

突然,一艘英軍的軍艦上打出了旗語。兩艘小艇向着自己的母船靠攏,珍珠號火輪也開始加速。

兩艘大艦很快回收了自己的小艇,然後帶着珍珠號揚長而去。

“看來打完了。”李穎修自言自語。

“李少爺,您看這是怎麼回事啊。”那個十三行的師爺問“咱們在歐洲的時候,你看報紙了吧?”李穎修沒回他的話,反問道。

“嘿嘿,不懂洋文,沒看。”

“那我們回去,我直接給你們東家解釋。”希望大家點擊,投票,收藏